含油废水处理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

发布时间:2018-3-26 9:14:28

  国外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则起步较晚。微生物絮凝剂主要包括以下3类。

  1 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

  1976年J.Nakamura等人从霉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214种菌株中筛选出19种具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其中霉菌8种,细菌5种,放线菌5种,酵母菌1种。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仓根隆一郎等人从日本的旱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絮凝能力的红平红球菌S—1,并将此种微生物絮凝剂命名为NOC—1。我国台湾省的邓德丰等人从废水处理厂的废水中分离到C—红细菌菌株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张本兰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到的Ralcaligenes8724菌株产生的絮凝剂。武汉城建学院康建雄、陶涛由黑酵母以淀粉水解或葡萄糖为原料发酵产生的普鲁兰絮凝剂。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2 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

  如酵母细胞壁的葡萄糖、甘露聚糖、蛋白质和N-乙酰葡萄糖胺等成分均可作絮凝剂。1985年,H.Takagi等人研制了拟青霉素微生物生产的絮凝剂,采用乙酰沉淀和凝胶色谱法精制得到了称为PFl01的絮凝剂。

  3 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

  1991年,K.Toeda和K.Urane从土壤中分离山一株革兰式阴性菌———产碱秆菌AL201,该菌在含有蔗糖的培养基中生长并分泌絮凝物质。Y.Bar和N.Shilo发现一些海底蓝细菌(蓝藻)如Pcc6720和J—1能产生数量可观的胞外絮凝体。目前,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试验研究阶段,还未大规模的工业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