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絮凝剂(MBF)应用于印染废水

发布时间:2018-3-15 8:58:14

  传统的无机絮凝剂和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微生物絮凝剂是新开发的一种很有前途的絮凝剂。细菌中有许多菌种都具有絮凝作用,至今发现的具有絮凝作用的微生物种有17种以上。放线菌、霉菌、酵母菌,乃至原生动物的一些菌种、藻类都具有絮凝作用。它们分布广泛,大量存在于土壤、活性污泥、沉积物及污水中,资源极其丰富。这些微生物细胞壁表面的胞外聚合物有絮凝作用。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成分有糖蛋白、多糖、蛋白质、纤维素和DNA等,它们具有无毒、安全、高效、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可用于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及一些工业分离过程等。

  20世纪3o年代美国科学家Butterfield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菌胶团产生菌,这也是最早发现的絮凝剂产生菌。80年代后期,仓根隆一郎等人从土壤中筛选到红平红球菌s一1菌株,并制成了由其产生的NOC一1微生物絮凝剂。1986年RyuichiroKurane等人将NOC一1用于畜产废水、膨胀污泥和砖场生产废水等的处理,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最好的微生物絮凝剂。NOC一1也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透彻的MBF,有关研究的报道较多。近年来,仓根隆一郎主要研究如何降低其生产成本,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用乙醇作碳源,用豆饼、水产废水和牛血取代酵母膏作氮源,培养基价格下降2/3以上,而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活性仍很高。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产碱杆菌AL一201,该菌在含有蔗糖的培养基中生长并分泌絮凝剂。

  我国对于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9o年代起,国内有关絮凝剂产生菌及微生物絮凝剂的报道日渐多了起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已筛选出来了不少用于制备MBFs的优良菌株。最近童旭卿等优选了对染料有较好絮凝脱色作用的六种菌株,开发了NAT型生物絮凝剂,对直接黑染料生产废水的脱色率可达60%。黄民生等人采用C,CL培养基,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微生物而研制成絮凝剂。它对碱性染料废水色度的去除率在9o%以上。李风琴等研究从九江化纤厂污水处理二沉降池污泥中筛选培养出的高絮凝活性微生物絮凝剂M}ⅨGS2对凯利印染公司靛蓝印染废水的脱色,结果表明,该微生物絮凝剂有很好的脱色效果。当印染废水pH为10.5,加1%的助凝剂的CaCI24mL,微生物絮凝剂的添加量为0.4mL脱色率可高达96.5%t1。

  微生物絮凝剂目前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但其应用的结果已经显示了它的优越性。特别是对高浓度有机废水、染料废水、高浓度无机悬浮废水、化工废水净化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在对高浓度的有机废水的处理中,如畜产废水是较难处理的一类废水,用NOC一1微生物絮凝剂加Ca2处理10分钟后,上清液接近透明,TOC(总有机碳)、O值均显著降低,浊度去除率达94.5%。在制革工业废水中加入C一62菌株产生的絮凝剂,浊度去除率可达96%。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术文档。

  目前,我国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基本上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并且多数集中在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研究方面。我国在实现微生物絮凝剂工业化生产和应用上还需要我们去做大量的工作。今后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应主要集中在研究、推广工业化生产应用,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构建有高效处理能力的工程菌以及复配絮凝剂上。废水处理中单靠一种絮凝剂很难获得好的处理效果,对絮凝剂进行复配开发使用,能大幅度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效率,降低处理费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