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污水二级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两种。由于硝化菌的世代周期长、比增长速率小,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此类细菌难以占优,为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在运行过程中往往要求控制泥龄为15~20d且耐冲击负荷较差,从而限制了活性污泥的处理能力。在生物膜法处理中,生物固体的平均停留时间与污水的停留时间无关,硝化菌和亚硝化细菌能够大量繁殖,氨氮的容积去除负荷率较大,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在二级出水的低浓度条件下,由于活性污泥很难培养,因此一般在三级处理时更宜采用生物膜法。
1 试验条件及原水水质
“一汽”废水处理的进水水质与一般城市污水接近。经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其出水的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水质指标及测定方法
|
试验系统进水为二级出水,取自二沉池出口。空气来自该厂曝气池的曝气管路,供气稳定。
2 装置及工艺流程
试验装置的主体是好氧生物反应器,制作材料为4mm厚钢板,高为2.1m,长为1.2m,宽为0.7m。用钢筋支架固定新型纤维填料。该填料具有易挂膜、比表面积较大、传质效率高、不易堵塞且价格便宜等优点。填料区高约为1.5m,底部曝气。由于进水COD较低,系统产泥量小,因此未单独设沉淀池,在溢流堰出口处设有沉淀槽(起到三相分离作用),使出水中脱落的生物膜沉淀后回到系统中。
3 分析方法
试验系统连续运行,每天数次取样检测,分析方法见表2。
表2 检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
4 结果及分析
4.1 挂膜启动
为加快挂膜速度,采用连续投加活性污泥作为种泥的方法进行培养,即在启动后的前几天连续投加种泥,小流量递增进水,连续曝气。挂膜前纤维洁白,挂膜后纤维表面为土黄色,池表面散发出土腥味。系统运行稳定后出水清澈。在启动后对生物膜进行了持续镜检,随着对新环境的适应,生物膜上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也在不断变化。
4.2 运行
挂膜培养完成后即进入正式运行。
① 对氨氮的去除
挂膜后进水量为900~1000L/h,停留时间约为1~1.2h,曝气量为2500~3000L/h,pH值为7~7.5。在停留时间为1~1.2h时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为42%~67%。
运行一个月后,进水量变为200~400L/h,曝气量为3.0m3/h,水力停留时间约为3~3.5h,pH值为7~7.5。在停留时间为3~3.5h时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为89%~100%。在二级出水pH值稳定的情况下出水氨氮<1.0mg/L,甚至多次出现未检出的情况,可以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体标准或电厂循环冷却水标准。
运行两个月后,进水量变为500~600L/h,曝气量为2.0m3/h,水力停留时间约为2h左右,在停留时间为2h左右时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为85%~95%。在二级出水pH值稳定的情况下,
② 对COD的去除
系统启动后连续取样检测,对COD的去除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对COD的去除 mg/L
|
从表3可见,该装置对二级出水残留的COD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为20mg/L左右,表明系统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和硝化的功能。
4.3 影响去除氨氮效果的因素
① 温度
温度对生物硝化有很大的影响,硝化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3~25℃。系统曾在4~5℃时启动过,但一直没有检测到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证明在此温度下硝化菌已基本失去活性。
② DO
反应器内DO浓度对硝化反应速度及硝化菌的生长速度均有极大的影响。硝化反应必须在好氧条件下进行,但普遍认为DO>2.0 mg/L时其对硝化作用的影响可以不予考虑。在低泥龄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于含碳有机物氧化速率的增加使耗氧速率也增加,因而减少了DO对生物絮体的穿透力,使硝化速率减小。试验中原水的有机底物浓度很低,其氧化消耗的DO很少,大部分DO用于供给硝化,且氨氮的浓度不是很高,所以气水比控制在2.5~3.0即可。
③ pH值
pH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硝化菌的生理条件,随硝化的进行pH值急剧下降,而硝化菌对pH值十分敏感,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分别在pH值为7.0~7.8和7.7~8.5时活性最强,若pH值超过此范 围则活性急剧下降,极大地降低了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率。由于系统进水为二级生物处理出水,受pH值波动的影响,当pH值降到7以下时,对氨氮的去除率急剧下降,甚至为零;当pH值再次回升到7.2以上时,对氨氮的去除则迅速改善,说明较低的pH值对硝化菌只是抑制微生物的活性而不是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④ 停留时间
停留时间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当停留时间从1h增加到3.5h时对氨氮的去除率也逐渐提高。
可生物降解含碳有机物与含氮物质的比值(C/N)是影响生物硝化速度和过程的重要因素。因试验进水(二级出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很低(BOD5一般为10~20mg/L),所以取得了较高的硝化比率,这由启动10d后即可检测到对氨氮的明显去除得以证实。
5 结论
生物膜系统对氨氮去除效果显著,可以在较短的停留时间内取得较高的去除率,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① 挂膜时间短,硝化菌培养快,挂膜后很快即能检测到对氨氮的明显去除,表明生物膜法由于不存在泥龄控制问题,有利于硝化菌增殖。
② 系统容积负荷越小时对氨氮的处理效果越好,当停留时间由1.0h增至3.0~3.5h时,对氨氮的去除率由50%提高到接近100%,因此在冬季运行时可适当增加停留时间以保证足够的去除率。在常温情况下,停留时间为2~3h时出水水质可以满足Ⅳ、Ⅴ类景观水体或电厂循环冷却补充水对氨氮指标的要求。
③ 系统在去除氨氮的过程中,对COD也有了进一步的去除,出水COD为20mg/L左右,也完全可以满足Ⅳ、Ⅴ景观水体或电厂循环冷却补充水的指标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鹤立,陈雷,程丽,等.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12):31-35.
2]张延辉.二级出水回用处理工艺研究及应用[J].环境工程, 1999(2):19-21.来源:谷腾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