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2013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3-6-20 9:40:44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应围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境质量,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团结、勤政、求实、创新,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示范县为载体,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方针,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切实保障环境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全市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率达到95%,出境断面达到规定水质类别标准;2、全市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以上;3、铜仁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年优良率达85%以上,全年无酸雨发生,酸雨率为零,降尘满足南方城市标准限值,其余县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4、各区、县中心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满足国家规定类别标准;5、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约束性指标年度减排目标;6、新建项目环评率达100%,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90%以上;7、积极争取项目投入,争取资金同比增长50%以上;8、危险废物得到有效处置;9、乌江流域思南县、沿河县、印江县具备环境监测能力;10、无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创模”工作,力争3月底前“创模”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各区、县应把生态建设工作纳入环境目标管理重要内容,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县、乡(镇)、村等创建活动,江口、石阡两县年内要完成省级生态示范县创建申报工作,各区、县要完成3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5个省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8个市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任务,进一步夯实全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矿产、水电、旅游资源开发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制定出台《铜仁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二)强化污染物总量减排。深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制度,抓好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科学制定年度减排计划,狠抓项目实施和督促落实。推进工程减排,进一步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督促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增加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推进水泥、火电等行业脱硝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畜禽养殖业排泄物的综合利用。强化结构减排,坚持把总量减排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深化管理减排,进一步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深度发展,减少污染排放;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推进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建设和环保标志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平台。强化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提升监控数据分析研判能力。
(三)切实优化环评管理。严格执行环评制度,认真履行环评程序,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完善项目环评公示,强化项目“三同时”、试生产、竣工验收全程监管。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转变。对符合环评要求的建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认真落实规划环评制度,加强相关规划衔接,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环评联动机制。大力推进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及各类相关规划的环评工作,推动循环经济型产业园区建设,确保产业园区污染物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同步建设。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工作,开展环境工程监理和生态验收调查工作。
(四)深化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防治。加大对水、大气、声、渣、土壤等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力度,进一步改善全市环境质量。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督促相关区、县落实《铜仁市乌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方案》(铜府办发〔2012〕184号)。舞阳河、松桃河要参照乌江河长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确保达到规定水质类别。会同有关部门出台《锦江河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监管,开展重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严格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加强恶臭、噪声和餐饮油烟污染控制,加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认真做好转移、利用、处置等工作。提前开展PM2.5试点监测、空气污染成因分析和防治对策研究,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积极推进碧江区、万山区、松桃县等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严格控制新增涉重金属排放的建设项目。加强汞、铬、锰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监管力度,对存在环境风险的渣场进行重点治理。
(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把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倡导和推广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以“三清六改四普及三绿化一处理”为核心,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理念,利用工程和生物手段,推进生活废水、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向肥料、饲料和原料的资源转化,引导农民进一步改路、改水、改厕、改院,改善村容村貌,实现农村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田园清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在家居、庭院和街区之内。加大测土配方施肥体系建设和农药市场监管力度,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等农药新品种、新制剂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强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逐步降低化肥施用量。从源头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六)积极做好环保项目争取工作。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和产业投向,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认真抓好项目编制申报工作。争取用更多的项目支撑十二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已列入国家、省“十二五”规划的“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含汞废物集中利用处置项目”、“三峡库区上游区及影响区水污染防治项目”,“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相关区、县要认真做好项目的完善、对接、重点争取工作,确保项目落地实施。积极争取国家、省在环保能力建设项目、资金、设备上的支持。加快市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县级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项目。
(七)严格环境执法工作。加强环境监察职能,深化环保行政指导与行政执法的有机结合,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落实环境监察“五项”制度,开展专项稽查和生态监察工作,推进环境监察执法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理顺排污费管理体制、机制,规范征收程序,依法核定、征收、稽查和管理,做到足额征收、应收尽收。加大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力度,加强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及废旧放射源、放射性废物收贮工作。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健全环境应急防范体系,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妥善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积极做好环境信访工作。
(八)扎实抓好环境监测工作。做好铜仁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周报工作。完成铜仁市中心城区及各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46个指标、力争61个指标的监测工作。完成全市主要河流断面及“锰三角”流域断面水质监测工作、重点流域出入境断面水质监测工作。抓好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完成国控、省控及其他各类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搞好委托性环境监测服务和应急监测工作。加强对县级监测站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松桃县、印江县监测站年内要取得上岗证和通过计量认证,碧江区、万山区、玉屏县、沿河县、思南县监测站要具备开展本地特征污染物的监测业务能力。
(九)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创建生态县为主题,以“增强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知识、熟悉环保要求”为内容,分层次、分行业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用好新闻媒体平台,全力办好《铜仁环保信息》综合简报,开通铜仁市环境保护局网站,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环境信息,传播环境与健康知识,不断拓展环境新闻报道范围,挖掘环境新闻报道深度,持续增强环境新闻宣传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十)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1〕35号文件精神,明确辖区政府、企业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推进完善环境保护考核机制,对未完成目标任务考核的区、县实施区域限批,暂停审批除民生工程、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外的项目,并提请政府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十一)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环保服务意识,积极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式,完善制度管理,加强党建工作,深化“四帮四促”活动,做好招商引资、整脏治乱、精神文明创建、社会管理创新、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绩效管理、工青妇等各项工作。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加强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建设和人员素质培训,强化干部职工的教育、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提高环保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环保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建立起一支胸怀大局、苦干实干、勇于奉献、敢于负责的高素质环保干部队伍,为建设“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作出积极的贡献。(铜仁市人民政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