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发布时间:2013-3-21 9:30:15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若羌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属典型的荒漠干旱气候,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是全国行政面积最大的县,素有“华夏第一县”之称。
改善脆弱生态环境现状,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立县”实施步伐。
若羌县正逐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罗布泊地区钾盐开发建设、阿尔金山矿业开发、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恢复、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将为若羌县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为进一步加强若羌县生态建设步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在认真分析“十一五”以来我县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特制定“十二五”生态环境规划。
    一、若羌县生态环境基本特征概况
  (一)生态环境基本特征
   若羌县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东经86°45′—93°45′,北纬36°—41°23′。西接且未,北邻尉犁县及鄯善县和哈密市,东与甘肃省、青海省交界,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行政面积20.23万平方千米,是全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素有“华夏第一县”之称。
   1、水资源的生态决定因素
   若羌境内河流密布,水资源总量较多,年总径流量11.76亿立方米,具体分布有限。主要河流有:若羌河、瓦石峡河、塔什萨依河、米兰河、塔特勒克布拉克河、车尔臣河、塔里木河、孔雀河、玉苏普阿勒克河、阿提阿特坎河、依协克帕提河、色斯克亚河、阿其克库勒河、喀夏克勒克河,均属于内陆型河流。由于地处内陆腹地,属干旱地区,年降水稀少,形成独特的灌溉农业特征。绿洲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空间,水是维护绿洲的生命源泉,也是绿洲环境的调节因子和绿洲建设的先决条件,以水定地是土地开发的基本原则。
   2、总体表现脆弱性和局部良好性
   若羌县的生态环境由山区草场生态系统、绿洲生态系统、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和绿洲外围荒漠生态系统组成。绿洲生态系统通过大力植树造林、水利工程建设、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治理、防护林体系及草地改良和更新,使绿洲内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由于人为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使得原始森林的水资源涵养作用减弱,绿洲外围的宏观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形成了宏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绿洲内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强烈反差。
   (二)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1、地形地貌
若羌县境内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768---6900米。地域广阔,高山、盆地相间,地形多样,高低差异悬殊,大致可分为北部平原沙漠区、中部冲击扇绿洲区、南部山区等三个地貌区。南部为山区,属羌塘高原东北部,海拔1500—4500米,国家以此圈划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是县内的主要牧业基地;中部冲积为冲积扇绿洲平原,海拔880—1500米,为农业种植区和主要人口居住区;北部为平原沙漠区,海拔763—1000米,由四个部分组成:西面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东南面为库木塔格沙漠,东北面为库鲁克塔格山部分山体和南麓山前冲积扇戈壁沙滩地,中部为罗布泊干涸湖床和湖滨盐膜地。
   2、气候资源
   光能资源。日照时间长,平均日照时数3103.2小时,最大为3338.8小时,最小为29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8-70%。
热量资源。热量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因子。若羌县年平均温度11.8℃,极端最高温度43.6℃,1月平均气温—9.4℃,7月平均气温27.4℃,极端最低温度-27.2℃;年平均相对湿度39℃。农业区年平均气温8.2-11.6℃, 年平均气温10.7-12.5℃,最冷月平均气温-8.1-9.4℃,≥10℃积温4150-4650℃。无霜期189—193天;年平均降水量28.5mm,年极端最大降水量118.0mm;年最小降水量3.3mm,年平均蒸发量2920.2mm,最大蒸发量3368.1mm。
风能资源。最多风向为NE、E(东北风、东风),年平均风速2.7M/S,极端最大风速≥40M/S,八级以上大风达36.9天。一年中春季风大, 秋冬季小,全年盛行东北风。
     3、水能资源
     全县颁有冰川、河流、泉水和湖泊。冰川分布在南部山区,其融水主要补给山区封闭性盆地内的河流、湖泊,少量流向山前平原,被城乡开发所利用。主要河流14条,分属南部山区和罗布泊两大水系。罗布泊水系有若羌河、瓦石峡河、米兰河、车尔臣河、塔里木河、孔雀河等,其中已开发利用的有若羌河、瓦石峡河(年径流量共1.33亿m³),米兰河(农二师36团利用年径流量1.24亿m³),共计年径流量2.57亿m³,占全县总径流量的21%。南部山区水系有玉苏甫阿克勒河、阿特阿特坎河、依协克帕提河、阿孜力克河、赛斯克雅尔河、哈沙克里克河等,目前均未利用。均属于内陆型河流,年总径流量11.76亿立方米。
     4、动植物资源
     境内有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物种丰富, 野骆驼、罗布泊盘羊、岩羊、羚羊、牦牛等:有野生植物物种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有罗布麻、芦苇、甘草等。
     5、矿产资源
    若羌县境内已发现金属矿产有铁、铬、铜、铅、锌、镍、钨、钼、金及银十个矿种,矿产地99处,其中金、铁、铜三个矿种可视为有远景的矿产。金矿是若羌县的重要矿产,其主要分布在阿尔金山和罗布泊地区。
非金属资源丰富,若羌县是中国最大的石棉成矿带,累计探明资源量2555.21万吨,具有资源量大、质量优的特点。
钾盐是我国紧缺矿种之一,罗布泊是一个超大型以钾盐为主的综合性矿床,经地质专家初步调查表明,钾盐远景资源量超过5亿吨,潜在经济价值高达5000多亿元,将成为中国钾盐工业新的基地。
6、旅游资源
     若羌占全国四十八分之一的土地,分布着闻名于世的楼兰遗址,伊循古城,小河墓地、瓦石峡遗址,神秘的罗布泊;全国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动植物王国——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辖区面积4.5万平方公里。全国唯一的罗布泊双峰野骆驼保护区,辖区面积4.1万平方公里。
二、十一五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立了“枣业富民、矿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塑县”战略,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对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若羌县配合国家及自治区生态工程建设,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塔里木盆地农业灌溉、排水和环境保护工程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农业节水体系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有效地维护和改善了若羌县的生态环境。
    (一)林业建设重点突出,改善环境成效显著
绿洲生态建设作为立县之本,以造林绿化为主线,“十一五”期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塔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国家“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国家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进行红枣生态经济林、天然公益林、人工防风林、农田防护林及城市绿化建设等工作。先后圆满完成了 “三北”四期工程7.3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19.33万亩和重点公益林项目185万亩管护任务。经过不懈努力,若羌县绿洲面积不断扩大,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0.56%提高到现在的1%。
     (二)特色林果业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自2001年以来,按照自治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战略部署,立足得天独厚的光热、土地等资源优势,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科学确定和坚定不移实施“枣业富民”战略,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累计已达20万亩,2010年红枣总产量3.3万吨,红枣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的比重达到74.6%。生态环境因特色林果业种植局部得以改善。
    (三)退牧还草,逐步减少草场承载压力
我县属半农半牧县,全通过引洪灌溉和采取围栏等形式,改良草场面积40万亩,人工草地面积比去年增加了4.2%,农区种植优质牧草达0.97万亩。
    (四)水利建设,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保证
     若羌县水利工程引水总量0.86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6.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6.5万亩。解决了0.75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相继开工建设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日本协力基金贷款若羌河干渠改建工程、水电农村电气化、南疆地下水开发利用机电井建设、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吾塔木渡槽改建工程、若羌河城区应急防洪工程、末级渠系量测水设施建设工程。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达1.2亿多元(含投工投劳),水利建设投资比“十五”期间增长了50%以上。
    (五)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立县建设步伐
     近年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农村环保工作局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以有机红枣认证为抓手,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2008年,全县参与有机认证企业3家,建立有机食品基地7个,面积达2990.33亩。2009年楼兰枣业、楼兰庄园等4家企业建立有机食品基地8个,取得有机认证面积6556.63亩。2010年,新增有机认证面积2.03万亩,建立有机食品基地52个,累计认证面积达2.7万亩。
      二是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安居富民住房5676户、沼气池3300座、防渗渠170公里、节水灌溉6.98万亩,新建改造重要农村公路50.3公里、通村油路216.42公里、通达道路296.4公里,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和清洁工程,争取了2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项目资金,1个乡镇实施环境整治整体推进。
      三、生态环境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相关文件
    (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全力推进环保优先,生态立县战略,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环保是硬约束”理念,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切实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防治工作,加快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以维护宏观生态平衡,改善绿洲内部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森林植被与草场的恢复和建设为切入点,加强森林防护,加大工业污染源管理力度,围绕敏感区域、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统一规划,加强法制,严格监督;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坚决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保护和改善自然恢复能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把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的原则。在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
   三是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要加大源头的污染控制,严把环境准入审批关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进行资源开发活动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和局部的经济利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适当进行补偿性开荒,坚决杜绝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和低效利用。
   五是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为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多方位筹措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资金。确立资源环境价值观念,缓解资源浪费,减轻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六是坚持政府主导,协力推进原则。落实政府环保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完善环境法制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环保投入,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履责、全社会协作和共同行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
   3、目标
    到2015年,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使各类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在保证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发优势资源,促使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力度,达到优美乡镇建设目标;分批淘汰落后产能、工艺、设备及产品;分期分批完成重污染行业企业强制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污染治理,实现监管达标;全面做好城乡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设施配套建设工作;所有建设项目全部实行总量前置审批制度;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破坏与修复补偿金制度,严格执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制定颁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积极筹备建成若羌县环境监测站,不断完善环境监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五、生态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重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1、塔里木河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
    2000年3月,塔里木河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塔里木河流域情况复杂,基础研究工作薄弱。搞好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必须重视科学技术,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根本,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为核心,以流域总体规划为指导,坚持源流与干流统筹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兼顾,全面进行流域综合治理。近期以加强节水、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为重点,突出抓好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整治,严禁毁林毁草开荒。积极稳妥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有效保护好现有天然林植被,确保基本生态水量,使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环境有所恢复和改善,远期在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充分挖掘当地水资源潜力的前提下,跨流域调水解决,以实现流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生态脆弱区、敏感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保护重点是高原特殊物种、高原类有蹄动物及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保护措施主要是防止偷猎和非法采金及限制放牧,恢复保护区生物资源。到2015年,通过有效管理,进一步控制和杜绝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对保护区的干扰和破坏,使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重点保护动、植物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合理开采卤虫、黄金等自然资源。
(二)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
“十二五”期间要切实加强对水、土地、森林、草原、矿产等重要资源的环境管理,严格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资源开发重点建设项目还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否则一律不得开发。
   1、水资源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全流域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已经开发利用的若羌河、米兰河、瓦石峡河、塔什萨依河的治理,实施限制性配水计划,发展节水型农业,降低灌溉定额,保证河流的入水量和出水量,维持下游生态用水。
   2、土地资源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土地承包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冻结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湿地。建设项目需占用生态用地的,应严格依法报批和补偿,并实行“占一补一”的制度,确保恢复面积不少于占地面积,加强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尽量少占用林地、耕地和草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大建设中的生态投资,使生态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3、森林、草原资源
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区、草原(胡杨林、铁木里克、祁曼塔格),应划定禁垦区、禁伐区或禁牧区,严格管护。对毁林、毁草开垦的耕地和造成废弃地,要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病虫害、鼠害防治工作,努力减少林草资源灾害性损失。
   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罗布泊、阿尔金山矿产资源的开发,要严格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条例》、《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严格规划和管理,选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期、区域和方式,把开发活动对生态破坏的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所有区域开发矿产资源,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合理科学作好规划,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确定环境保护的目标与要求,确保旅游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科学研究旅游区的游客容量,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三)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我县共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好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四)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加快特色林果业产业化规模建设。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绿色和有机果品生产基地认证、出口注册果园登记申报,完成有机红枣基地认证面积10万亩。2015年红枣产业规模发展到20万亩,总产达到6万吨。
二、大力实施林木种植,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加快实施 “三北”五期工程、若羌县林业四大规划,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继续做好我县防护林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防护林、村庄绿化、农田防护林、通道绿化建设力度,在县城外围和国道两旁新建防风林1.5万亩,力争完成人工造林16万亩,封育33万亩;城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森林覆盖率达到1.2%。农区新建防护林3万亩,使防护林占耕地的比重达到20%。农田林网化程度达到57%以上。力争十二五期间构筑起若羌外围以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车尔臣河下游天然植被保护,县域农区以人造林为主的生态防护体系。
三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促进水土保持。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逐步建立节水型农业。实施若羌县塔什萨依开发区0.76万亩灌溉工程、若羌县塔什萨依万亩红枣高效节水示范区项目等节水灌溉项目,力争新增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到2015年,使全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2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全县平均综合亩均毛灌溉用水量较现状减少60立方米。“十二五”规划用3年的时间,解决全县0.944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人数。对3条河流进行重点整冶,并加快若羌县易灾山洪沟治理项目实施,加强重点区域的防洪工程建设,完善防洪体系。抓好塔什萨依东支小流域下游塔什萨依村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全县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加快风沙源区的治理,在农牧区交错带重点风沙草原区,建设一批水土保持和绿洲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到2015年,再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加快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四是畜禽养殖实施规模化建设。培育建立起生猪生产、羊品种选育、禽类生产、特色养殖生产的四大产业为主的畜牧业产业体系。“十二五”末生猪存栏10万头,年出栏18万头;牛存栏达到2万头,年出栏1.2万头;羊存栏12.0万只,年出栏10.0万只;肉禽存栏30.0万羽,年出栏50.0万羽。
五是加快道路建设,加快环境监管力度。“十二五”期间加快若羌县至罗布泊镇、依吞布拉克镇道路建设。其中:建设三级砂砾路面583公里,修建通达道路9条,全长987公里,修建通村油路9条,全长1087公里。
六是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紧紧抓住国家“以奖促治”、“以奖代补”重点支持农村环境整村连片治理,积极争取上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 “十二五”期间重点对农村三乡实施集中连篇整乡推进整理。
(五)规划的重点生态工程
1、若羌县高标准节水工程。
2、若羌河、瓦石峡河、米兰河、塔什萨依河流域及下游周边生物治碱与治沙工程。
3、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治理工程。
4、康拉克湿地- -台特玛湖生态整治工程。
5、米兰河、若羌河、瓦石峡河、塔什萨依河水利枢纽工程
(六)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工程
1、塔里木河下游沙漠防治与生态保护工程
2、配合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塔里木盆地南缘若、且联合防风治沙工程,工程总规模400万亩。
4、若羌县50万亩荒漠林封育管护工程。
5、特色林果业基地县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10万亩。
6、绿色通道工程,工程总规模20万亩。
(七)生态牧业建设规划工程
1、天然草地的综合治理改良草场20万亩。
2、退耕还草1.36万亩。
(八)生态农业规划工程
1、有机食品示范区建设工程
将若羌县建成有机食品示范区。
2、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
将若羌县中部的三乡一镇以粮、棉、果(红枣)、蔬菜等高科技示范带动若羌县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3、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立节水灌溉与高新农业技术结合的高效农业示范区,引导和推动高产、优质、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到2015年达到5万亩,亩均用水定额降至500方/亩。
(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城市污水达标排放
逐步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进度。到2015年,若羌县城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达到100%。
2、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建设以4条中心道路为骨架,建成若羌镇生态绿化带,通过水源防护绿地、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广场绿地、生态公园和道路绿化的建设,“十二五”末的绿地人均占有率达到40%。
3、城市集中供热工程
供热区域规划。到2015年,实现县城集中供热,关闭所有个体和企业小燃煤锅炉。
4、垃圾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
到2015年前完成生活垃圾处理厂配套工程,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六、对策与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要把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生态环境保护负责的责任制落到实处,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依法追究法人责任。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乡(镇)建设,加强植树造林,积极引进资金,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大水土保持力度,防止面源污染,加强风景旅游区管理,防止景观破坏。
2、加强林木管护力度,建立健全责任制
进一步加强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制止乱砍滥伐等三防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重点抓好林地保护利用与管理和林木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征占用林地,进一步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理、监测体系,充分发挥执法职能,坚决打击和制止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巩固建设成果,维护林农合法权益,提高林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3、加大绿化水源保障力度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美化环境,建设宜居新城镇,就要不断加大城镇绿地覆盖率,加快城镇绿化建设,根据建设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庭院绿化面积、公共绿地面积、防护林绿地面积幅较小,人居绿地面积增长缓慢。在调查中发现,特别在夏季,沙漠边缘地带蒸发量较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农户种植需水量较大等因素影响,绿化灌溉用水受限。致使绿化种植面积及绿化覆盖率不能提升,城镇环境得不到优化,针对绿化用水应由园林绿化管护机构,根据季节自行调整用水量,确保绿化工作的落实。
4、加快农牧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加大草原建设力度。实施草原建设和保护工程,推进退牧还草工程,大力发展人工草场,实施草原生态置换,恢复草原生态植被。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加快荒漠化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物种和种质资源,防范外来动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种入侵。多渠道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
(2)提高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坚决执行休牧轮牧制度,规定禁牧期、转场期,确保禁牧期间草场得到恢复。积极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围栏封育,进一步加强草原的保护和建设;二是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苏丹草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土地整理项目基本农田及新开发土地大量种植饲草料生产,实施草原补播、灌溉、施肥、置换草料地建设等工程;三是不断扩大饲草料生产规模优化调整畜群结构。牛、羊的品种改良,逐步提高全县畜群良种率。四是加快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大力开展草原治蝗灭鼠、综合治理等工作,增强天然草场修复能力;五是以塔什萨依新农村实验区建设为主线,落实牧区牧民搬迁工作,按照南部山区“山下建设居民点、山上保留生产点”的要求和 “好生态、好住房、好居民点、好乡站、好技术、好畜群、好棚圈、好饲料地、好草场、好围栏、好牧道”的建设标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步伐,减少牧区游牧生活对草场的污染,积极改善草原的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5、加快水力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是做好水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若羌县水力资源较为紧缺,按照以水定地的原则,充分考虑我县地下水资源现状,严禁在若米河流域进行水土开发,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确保该流域生态安全。塔什萨依河流域的水土开发,严格按照塔什萨依新农村建设要求,科学规划,规范开发。二是大力开展高效标准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大生态用水量,促进生态保持,保护绿洲资源。三是做好引水工程建设。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改善水利格局,羌塘高原属无人区,现处于待开发状态,高原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因势力导,加快调水工程建设,将有利缓解若羌县现有水资源压力,加快农牧业生产步伐。
6、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1)继续深化“以奖促治”,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逐步改善饮用水水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
(2)积极发展农村生物质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实施农村生态修复试点示范,严防城市污染转移向农村。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畜--沼--果”模式,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到2015年新增有机认证基地10万亩。
7、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完善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8、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节能监管。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狠抓工业领域节能降耗,促进节约发展,切实加强减排治污,强化重点领域节能,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形势分析,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和发布制度。
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各职能部门对符合环保要求或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加强日常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转,提高污染物达标排放水平,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对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要限产、限排,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要停产治理;对出现偷排、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的企业要进行高限处罚。
三是严格控制增量。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在招商引资中提高环保准入门槛,支持节能减排与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对不符合总量控制要求的建设项目严格把关。县发改、环保、规划、国土等部门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把企业建设审批关。对没有完成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和污染治理任务、没有环境容量的区域限批或行业限批;对不符合污染物排放减排要求、排放不达标、工艺落后的,环保部门不得受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被列入限期治理的企业,没有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不得再批办新建和改、扩建项目。项目建设后,凡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三同时”竣工验收和批准的,不得投入生产或使用。
四是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要依法对污染物总量负荷较高以及有严重污染隐患的企业,逐年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若羌县环保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