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2-5-3 15:16:13

前   言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不断深入,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发展和改革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水利发展“十一五”目标完成良好,为“十二五”水利发展和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将是奉化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新型生态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宁波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的关键时期。奉化市委、市政府提出“排除万难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竭尽全力确保投资持续增长”号召,这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利既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又要克服资源、资金、体制、生态等制约因素,从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通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科学调度运行,为全社会提供防洪、供水和水环境安全保障,全面提升水利支撑和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遵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根据部、省水利发展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和奉化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在开展大量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专题研究、广泛听取各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奉化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今后五年全市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发展布局、主要任务、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本规划是奉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编制各类水利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依据,也是履行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水利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
奉化市地处宁波南郊、象山港畔,全市陆地面积1277km2,海域面积91 km2,海岸线长63 km2,辖6镇5街道,356个行政村,人口48.03万。是宁波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和旅游城市,是省级特色农业强市、中国水蜜桃之乡、中国芋艿头之乡、中国花卉之乡、中国雷竹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青梅之乡。到2015年,奉化要力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奉化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573mm左右,其中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41亿m3,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965m3。
奉化市境内河流众多,平原河网密布,山溪源短流急,境内水系由奉化水系和莼湖水系(独流入海)组成。奉化市境内主要河流有县江、东江、剡江。剡江为奉化江干流,发源于奉化、余姚、嵊州三市交界的大湾岗东坡董家彦,至宁波市区三江口与姚江汇合,河长70km,萧王庙以上流域面积454km2;县江是奉化江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董李乡大公岙,至方桥入东江,河长70km,大桥以上流域面积229km2;东江发源于夹岙南端薄刀岭岗,至方桥与剡江汇合,干流全长44km,西坞街道高楼张以上流域面积119km2。莼湖水系包括莼湖、松岙、裘村等乡镇的溪流,自北向南,单独流入象山港。
长期以来,奉化市水利发展得到国家、省、宁波市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水利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水利发展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相继实施了 “城市防洪”、“千库保安”、“强塘固防“、 “标准海塘”、“农民饮用水”、“清水河道”、“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全市水利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1.1 “十一五”成就
1.1.1  “十一五”水利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转变治水思路,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推进城市化等大好机遇,发展水利事业,形成了全市水利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局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2006~2010年全市预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约22.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是“十一五”拟定投资计划的135%。主要建设成就:
1、坚持规划先行,基本构建奉化水利发展框架,科学、合理实施水利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在省水利厅和市水利局的领导下,抓好全省水利发展重点和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利规划编制和实施,并开展前瞻性水利规划和发展思路研究。完成了《奉化市水域保护规划》、《奉化市剡江干流防洪规划》、《奉化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奉化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溪口镇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等一系列水利规划和重大专题研究共10多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规划体系,为全市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根据财力,按计划分步实施,大部分规划得到有效实施。在规划的基础上,对我市重大水利建设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科学论证,为经济发展做好项目储备。并积极做好规划项目前期工作,从中推出并实施了一批水利项目,为奉化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防洪减灾能力逐步提高。沿海标准海塘建设进展顺利,相继完成了红胜海塘、飞跃塘及知青塘等工程,累计建成标准海塘4.6km,抗台御潮能力全面提升;城乡防洪工程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累计建成标准堤防69km,城乡堤防焕然一新,防洪能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以治理县江防洪工程二期、甬新河工程、剡江溪口段工程为重点的城镇防洪体系建设,使城乡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乡镇段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近期20年一遇标准,城区段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近期50年一遇标准,而且把城防工程建设与交通、城市旅游建设有机结合,使城防工程具备了多种综合功能,成为奉化市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3、“三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城乡水资源配置工程逐步展开。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稳步推进,水资源开发工程共完成明渠治理291.7km,以及配套建筑物,新增供水能力5211万m3,使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保障能力有所提高,沿海三镇的缺水局面有所缓解。2003年省、宁波市政府提出“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以来,我市2006~2010年农村饮用水工程主要涉及8个镇(街道),柴家岙、东岙、六诏、湖山、和尚岙、排溪、亭下湖、康岭、牌亭、柏坑等村级水厂已经全部完成,总投入资金14740万元,改善了192206人的饮用水质量,解决了15117人的饮用水困难。
按照人水和谐的治水思路,关于省政府“五大”百亿工程之一的万里河道建设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城市,营造绿色奉化”的精神,我市重点实施了对经过市区的县江防洪工程清淤整治和甬新河排水工程的整治,共完成清水河道162.2km,以平原十纵八横为主,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综合效果,城乡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城镇的形象和品位。
千库保安工程进展顺利,相继实施了亭下、横山、淡水湖、银峰等35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强塘固房”工程进展顺利,到 “十一五”底,将完成对27座屋顶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使水库防洪安全得到保障。水库巡查网络基本形成,巡查制度得到落实。
4、围绕“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开展莼湖降诸溪、萧王庙街道泉溪、裘村峻壁溪及大堰县溪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其中部分工程已建成,部分工程正在建设中。已建成工程,经受住了几次洪水的考验。流域范围内河道行洪基本保持畅通,防御洪水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洪涝损失得到有效控制。各流域通过上游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非工程措施,各种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以及河道污水排放的控制和治理,有力地涵养了水土,控制了水土流失和避免了生态环境恶化,基本保证了河道清水长流、永续利用。
5、农田水利发展良好,通过农田灌排设施建设与改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稳定在耕地总面积的85%以上;亭下、横山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正在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完成农业喷滴灌面积0.6万亩,为农业增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显著的效益,其中包括多个宁波市示范园工程,有力推进我市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到2010年底,预计完成新建泵站50处,新增泵机50套,新增装机403.5kw,新放低压线路9.3km,新增排灌面积12290亩,改善排灌面积48560亩。改造泵站及渠间配套工程206处,其中更新泵机211套,配套渠道44.5km。
6、积极运用信息化改造传统水利,在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应用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对三防指挥中心的会商系统,水情遥测系统进行完善,安装GPRS遥测系统29个站,并对原超短波遥测站进行维护和保养,更换设备。全市建成标准化雨量站12个,新建的27个雨量遥测站已完成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按照《奉化市城区防洪预案》,全市和各乡镇都建立了以行政首长为首的防汛防旱领导小组,并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防洪减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防汛工作开始进入法制化、现代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对经济社会发展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1.1.2 水利改革与管理进展情况
建设管理与质量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有关推行 “三制”、加强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全市水利建设普遍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度在各项工程建设中全面推开,建设监理工作走上了正轨,加强了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施工。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全面实施了取水许可制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社会用水活动;加强了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优化配置,对城市供水区供水水源实行统一调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根据宁波市人大、市政府颁布的《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宁波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宁波市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进行行政执法。以提高水政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持久地宣传水法规,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调处水事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
稳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开展了水库标准化建设,强化了对水库、海塘等水利工程的巡查管理与安全考核;进行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调整。与此同时,通过盘活水利资产、土地增值投资、银行融资等方式,水利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筹资领域进一步拓宽。
1.1.3 “十一五”期末水利发展的主要统计指标
水利发展在促进我市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2010年底,城镇防洪工程共完成堤防69km,桥梁26座,水闸11座,堰坝85座,清水河道整治162.2km,海堤加固4.6km,完成土石方857.9万m3。以治理县江防洪工程二期、甬新河工程、县江尚田段工程、萧王庙泉溪河道整治工程、红胜海塘围垦续建工程为重点,莼湖降诸溪、大堰县溪、裘村峻壁溪3条小流域治理工程为辅的城镇防洪体系建设,使城乡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千库保安”工程也取得阶段性成效,相继实施了亭下、横山、淡水湖、银峰等35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强塘固房”工程进展顺利,完成27座屋顶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使水库防洪安全得到保障;水资源开发工程共完成明渠治理291.7km,以及配套建筑物,新增供水能力5211万m3。完成农民饮用水工程投资14740万元,改善了192206人的饮用水质量,解决了15117人的饮用水困难;全市完成农业喷滴灌面积0.6万亩,为农业增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显著的效益;完成新建泵站50处,新增泵机50套,新增装机403.5kw,新放低压线路9.3km,新增排灌面积12290亩,改善排灌面积48560亩,改造泵站及渠间配套工程206处,其中更新泵机211套,配套渠道44.5km,初步形成了农田灌排工程体系;累计围垦造田面积达到1.6万亩。
1.2  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水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尤为突出,全社会对水利的需求不断跃升,水利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又存在严竣的挑战。
1.2.1 需求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根据《奉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30)》、《奉化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奉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到2020年、2030年与水利发展相关的计划发展预期指标为:
·经济发展: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550亿元(年增10%),2030年达到1000亿元(年增6%);
·市域常住人口:2020年为67万,城市化水平70%;2030年为78万,城市化水平75%以上;
·防洪:到2020年,中心城区防洪(潮)标准为50年一遇,重要城镇按20年一遇设防;
·排涝:中心城区为20年一遇,24小时雨量当天排出不受淹;农业保留区为10年一遇,三天雨量三天排出不受淹;
·供水:到2020年,总需水量为30.423万吨/日,其中中心城需水总量为23万吨/日;到2030年,总需水量为40.023万吨/日,其中中心城需水总量为29万吨/日,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河网面积率控制:中心城达到5~6%,郊区及农村达到8~10%;
·社会与城市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宁波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
从“十二五”到2030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水利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饮水安全需求,不断提高城乡生活用水的供水保证率和供水水质标准,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二是防洪安全需求,解决好城市(镇)、沿海、主要江河及流域、重要经济区的防风暴潮与防洪治涝安全问题,建立和完善更为有效的防洪减灾体系;三是经济发展需求,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供水总量、水质、水资源的跨区域与行业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加快水资源调蓄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供水能力,优化供水结构,提供经济用水保障;四是建设新农村需求,继续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提高农田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五是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奉化建设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应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前提,水利要保证基本的生态环境用水,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
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水利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保障人民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坚持全面发展,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水利社会管理能力、增强水利自身发展能力结合起来,推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处理好“六大联动”的关系,统筹考虑流域、区域、城乡水利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建立洪(台)风险管理,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对水利发展的需求。为适应我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的形势,水利需要加快推进水资源管理、水利投融资、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管理等体制和水价机制等改革的步伐,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依法行政。
1.2.2 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奉化流域和区域自然状况复杂,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人口众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构成很大压力,加之一些地方在追求经济增长过程中,忽视人与自然和谐,导致洪水风险加剧,用水浪费严重,水环境恶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水问题。
一是防御洪涝灾害的综合能力仍然偏低。由于流域防洪规划实施尚未全部完成,特别是剡江、东江干流等重要堤防等级偏低,平原地区总体排涝能力只有5~10年一遇,城市排涝能力有限,山区为数众多的小流域抵御突发性山洪的能力薄弱,山塘水库保安工程尚未全部实施,河道整治刚刚起步,加上人为填堵及建设违章挤占河道与水域的现象仍比较严重。因此,遇大范围、高强度的风暴潮和局部强降雨引起的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仍然巨大。同时,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财富进一步向重点防台防洪保护区特别是城市、沿海集聚,使台潮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和风险程度同步增长,重要城镇、重要经济区、沿海工业区等对防洪涝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和公众需要享有更高标准的防洪涝安全保障。因此,洪涝灾害威胁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矛盾依然突出。
二是工程供水能力不足,抗旱能力低。我市城乡供水在今后10~15年内仍将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区域性、季节性缺水将是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长期矛盾。根据《奉化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预测到2020年全市需(用)水总量(P=90%)将达到3.2亿m3左右。在现状工程条件下,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与规划期内需(用)水要求相比缺水达6203万m3,而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市境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城镇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加之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很多工程建设标准较低,工程老化、失修严重。
三是农村饮用水有待提升。东部沿海三镇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同时存在;部分镇级水厂设备设施老化,原有管网布局不合理且老化严重;村级水站设备设施简陋,管理落后;偏远山区行政村虽已基本解决,但由于建设资金不足,部分自然村未经改造。全市农村仍有5万余人饮用水问题有待提升。
四是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由于库区移民和水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先天不足,加上库区林牧经济的发展和内源性污染的加重,一部分水库在不同年份的不同时段出现水质超标现象,水源地水质保护措施尚未根本落实,总体上水质富营养化趋势。由于奉化二十多年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水环境高负荷超载,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仍然很严重,造成水资源不同程度遭受污染,特别是平原河网水污染尤为突出。虽然我市城市和工业水污染治理在不断加强,但我市仍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又相当突出,生态环境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五是水利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目前,水位、墒情、蒸发等信息采集的自动测报站点少,区域代表性差,信息共享困难;多数水文站点设施老化失修,水情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在水资源实时监控与调度管理、水环境监测、水情、工况、灾情等信息的采集、传输方面可靠性差、信息量小,水利信息难于交换和共享。
六是现有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问题突出。全市二类(病害)、三类(危险)水库约占水库总数的1/3;各类病险水闸问题突出;沿海标准海塘沉降严重,局部地段塘顶路面与塘身脱空;山区河溪道堤防标准低、质量差,存在防洪安全隐患;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显薄弱,灌区不少骨干建筑物和排涝泵站老化失修,量大面广的小型农田设施破损严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矛盾突出。
七是水利改革和社会管理亟待加强。由于水利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影响较大,水行政管理能力相对薄弱。在水资源统一管理、洪水风险管理、水量分配与水权管理、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制度等方面,权威、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政府管理涉水事务的规划、政策、制度还不完善,水利尚未充分发挥在规范和约束社会水事行为方面的社会管理职能与作用。
1.2.3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是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也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水利事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属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水利发展和改革、确定水利重大工程布局和建设安排的重要规划依据。
“十二五”水利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水利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中央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把增加水利投入作为安排新增建设资金的重点领域,水利发展进入新高潮。
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对水利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在解决防汛抗旱、安全供水等保障人民民生需求中的服务作用更加突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保障作用更加突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科学编制“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保障我市的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紧紧围绕实现我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服务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防汛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保障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的能力,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2.2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治水理念的转变;切实加强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把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深化各项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
——坚持全面统筹协调的原则。立足市情,把握全局,使水利发展目标、规模、速度、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要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水利发展的需求,处理好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重点骨干与中小工程的关系,注重建设与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把握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的结合。
——坚持与相关规划相衔接,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注重效益与操作性的原则。根据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民生为先,结合新农村建设,优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保障问题。注重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加强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水利发展方向及模式、水利发展目标、规划布局与重大工程建设、政府对水利的社会公共管理、水利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提高规划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使规划既能符合奉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又与奉化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
2.3  总体思路
围绕构建防洪、供水、水环境三大安全体系,以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和提高水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为主线,一手抓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要求;另一手抓深化各项水利改革,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努力开创水利管理与服务的新局面。
2.3.1 在防洪减灾方面
根据我市水利设施现状和人口集聚情况,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继续构建上拦、中疏、下泄的防洪工程体系。以流域治理为中心,以标准海塘、干支流控制性工程、重要河段防洪堤防和重点区域骨干排涝工程为基础,以防汛信息系统、预警预报系统和各级防汛指挥系统为支撑,进一步完善全市防汛减灾体系。
——山区、半山区要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以提高现有水利设施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重点,加大水库保安建设与管理力度,积极整治小流域,加快水利管理现代化建设。
——平原地区从水利防洪工程体系现状分析,平原涝灾仍是防洪减灾中的软肋,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洪工程建设的重点。要加快东江、剡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的堤防建设,提高防洪能力;加大骨干河网体系建设和沿江、沿海排涝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改善城区及江口平原的排涝条件,提高排洪治涝能力。
——沿海地区要首先确保已建标准海塘达到防台(潮)设计能力,重点抓好海塘管理和加固达标,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提高部分海塘的防台(潮)标准。
——非工程措施方面,进一步加强防灾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建成防汛指挥系统基础资料数据库和应用服务支撑系统,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自动化测报设施,建立和完善预警避险机制,提高防汛科学决策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
2.3.2 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按照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原则,以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为核心,以确保城乡居民优质饮用水供给为首要任务,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统筹协调各区域、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通过建立和完善“三源一网”(水库水源、河网水源和境外引水水源,输(引)水管网)的水资源调度与配置系统,不断完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在符合治江和海洋功能区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沿海地区滩涂资源的优势,合理开发滩涂资源,为奉化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后备资源,缓解用地紧张矛盾。
——把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放在首位,积极推进城市供水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分质供水,促进优水优用,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重点解决好农民饮用水解困和水质达标问题。
——把解决区域性供水矛盾放在突出位置,合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加快区域性调水工程建设。
——加大水资源统一配置和统一调度的力度,逐步建立市场调节和行政配置相结合的水资源调配体系,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开展洪水资源利用研究,充分挖掘现有水利工程蓄水供水潜力。
——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探索建立季节性、阶梯式水价体系,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中水回用水平。以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产品质量作为农业节水的主要载体,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工作。
——合理开发沿海滩涂资源。
2.3.3 在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建设方面
坚持以水功能水环境区划为依据,以水功能水环境达标为目标,采取保护为主、生态修复与工程性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切实加强水域保护、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建设,为生态市建设服务。
——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根据水功能水环境区划,划定水资源保护区、加大集中饮用水水源址库区水环境整治力度,加强监管,建立和完善入河排污口申报审核、水域纳污总量控制、水质监测、超标预警等水资源保护制度。
——加强水域保护和河网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恢复提高河网排涝、供水、环境等综合功能。发挥水利工程在水资源配置上的优势,通过水资源在时空上的调配,为城乡水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服务。
——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及落实“三同时”制度的监督管理,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发挥江南地区生态修复能力强的优势,以预防保护为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从区域而言,山区及丘陵地区,要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继续实施水源地环境整治与水源保护工程,探索并逐步建立促进水资源保护补偿与长效管理机制;平原农村地区采用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相结合,重点加强污染源控制,以搞活水体、恢复河道水环境为目标,加大清水河道建设力度;在城市、城镇,要加强规划控制和水政监察,结合城市建设,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积极探索与实践水生态功能生物修复技术。
2.3.4 在农村水利与水文设施建设方面
——以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民投工投劳取消后,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减少,设施老化严重等新问题,研究与探索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的机制,合理划分事权;做好区域性灌排设施规划,加强灌区配套改造,完善农田小型灌排设施。
——调整、完善水文测报站网,加快水资源监测分中心和水文巡测报中心建设,构建水文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应用服务的自动化体系,提高水文水资源预测报水平。
第三章   水利发展与改革目标
3.1  防洪减灾
以保障全市经济活动和社会安全为核心,建立防洪工程体系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治涝减灾体系,有效控制常遇风暴与洪涝;遇设计防御标准内风暴、洪涝时,全市大部分地区经济活动、社会生活不受影响;遇超标准风暴、洪涝时,有预定方案与应急措施,确保社会稳定,将洪涝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城市防洪:到2015年,奉化市中心城区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制镇达到防御20年一遇洪水标准。
重要江堤:到2015年,重点保护区干流堤防按规划达标,其中县江三期河段达到20年一遇;剡江干流畸山桥至小三江口27.907km河段分段逐年达到20年一遇;东江干流下宅弄至方桥三江口21km河段分段逐年达到20年一遇。
沿海海塘:到2015年,沿海海塘保护区达到标准海塘建设规划确定的防御标准;已建标准海塘全部按防台(潮)设计标准达标,配套完善出海水闸并与海塘同标准达标。
流域治涝:结合防洪建设和骨干河道整治,到2015年,基本建成流域综合防洪治涝工程体系,大桥片和江口等重点平原排涝达到10年一遇以上,其他平原排涝基本达到10年一遇;城镇范围内小流域得到治理。
水闸除险保安:完成横江闸、51座重点小型水闸的除险、维修加固。
3.2  民生水利
遇偏枯年份,社会各项用水得到保证;遇枯水年份,城乡生活和重要工业用水得到保证,其他生产用水不受大的影响;全市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
供水能力:到2015年,新增年供水能力2600万m3,总供水能力提高到3.6亿m3。其中奉化城区年水源供给能力达到16万吨/日;基本解决农民饮用水安全问题。
供水水质: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水质保持和达到地表水II类以上标准,农村河网和独流入海水系控制在地表水II~Ⅲ类标准,达标率95%以上。
完成亭下、横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两工程的实施进度;主要指标骨干工程配套率、完好率,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
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小(二)型以上水库26座和重点屋顶山塘61座的除险、维修加固。
3.3  水资源节约保护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提高中水利用水平,建设节水型城市。
工业节水:到201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5%以上,万元工业GDP产值取水量降到100m3以下。
城镇生活节水:到2015年,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4%以下,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6%,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25%。
农业节水:到2015年,农业节水喷滴灌面积达到2.4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2。
3.4  水环境和水土保持
建立全市水资源监测网络;规范入河排污口审核,对入河排污总量进行控制;控制人为水土流失,使我市城乡水环境有较大好转。
水资源保护:全市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初步建立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制度,水库、湖泊水质富营养化得到控制和改善。
水环境治理:城区河网水面率控制在5%以上,农村河网水面率控制在8%以上。全面完成“千里清水河道”实施计划确定的建设任务,重点小流域得到整治。
水土保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率达到100%;全市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km2。
3.5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基本实现水文测站设施标准化、水情信息传输网络化、水文预报科学化和行业管理规范化;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专业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初步实现水利信息化。
水文基础设施:调整和完善水文站网;加强现有测站和新设站点标准化建设,使省级重要水文站测洪能力要达到50~100年一遇洪水标准,一般水文站测洪能力要达到30~50年一遇洪水标准,水文站主要测验设施应能抵御100年一遇洪水,沿海地区的水文设施应能抵御12级台风。
水利信息化:基本建成信息采集系统和重要水利设施的远程自动监控系统;建成基础数据库和应用服务支撑系统;建设决策支持辅助系统、水资源调度、水资源保护管理系统,基本实现河道及水工程设施资料的数字化;逐步实现重要水闸、泵站等控制的智能化;实现信息共享和传递。
实施和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战略,到“十二五”末,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大专以上学历的比重由现状60%提高到90%。
3.6  水利改革与管理
基本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的水管单位改革任务,初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并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维护的投入机制,水利工程管护经费投入应逐步提高到相关规定的要求。
进一步明确责职分工,强化河道管理;完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体系,建立水利工程供水成本监审制度,全市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达到国家规定的成本价加合理收益的水平。
因地制宜地推进区域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水利改革。
表3-1 “十二五”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战略目标 一级指标 二 级 指 标 单位 2010年完成 2015年目标 /
(一) 防洪减灾 1、城镇防洪 城镇防洪标准 奉化市 年一遇 50 50
建制镇 年一遇 5~10 20
2、平原排涝 江口平原排涝标准 年一遇 5~10 ≥10
3、除险与维修加固 海塘维修加固长度 km 4.6 6.33
病险水闸加固 11 51
4、河道整治 河道综合治理长度 km 162.2 117.69
(二) 民生水利 5、农民饮用水 解困、改善农民饮用水人口 万人 19.22 5.71
6、总供水能力 总供水能力 亿m 3 3.3 3.6
7、新增供水能力 万m 3 2600
8、城镇供水能力 城镇供水量 万m 3 /日 16
9、山塘、水库除险加固 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 62 87
10、生产用水效率 新增排灌面积 万亩 1.23 3.05
节水灌溉面积 万亩 0.6 2.4
新建泵站 50 15
(三) 水环境 安全 11、水土流失治理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km 2 160 180
投 资 (规划期累计) 亿元 22.8 26.6

3.7  2020年展望
到2020年,我市水利将紧紧围绕防洪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逐步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在防洪减灾方面,剡江、东江、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堤防建设按规划达标,流域防洪治涝规划工程基本建成,完成水库标准化建设,各类防洪工程实现良性维护和运行,充分发挥防洪治涝整体效益。各级防汛调度指挥系统趋于完善,基本形成与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在水资源供给方面,全市自来水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300万m3;基本形成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供水体系,城乡供水条件进一步改善;建立全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全市水资源配置网络;实现分片、分区联网供水,水资源调配能力明显增强,水资源利用程度大幅提高;节水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节水水平。
——在水环境建设方面,全市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全面完成清水河道建设,水环境状况与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恢复江南水乡青山绿水的自然风貌。
——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市水利信息化网络,水利信息化技术和服务水平与现代化社会要求相适应,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大大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第四章   水利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任务
根据“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水利发展目标,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政收入、投融资能力以及增加水利投入渠道的可能性,统筹考虑城乡间、区域间、专业间水利建设的需要和所具备的规划依据、项目前期工作基础及具备的建设能力等,在已有全市、流域以及区域水利发展规划中筛选确定“十二五”水利建设的项目及其重点,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及其结构,按照重点实事、防洪减灾、民生水利、水资源安全保障、行业建设等五个类别分述如下:
4.1  重点实事工程
4.1.1县江下游段防洪工程(县江三期工程)
县江三期工程按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洪水为规划标准,从县江防洪工程一期延伸段末端南浦村到方桥陡门村,河道总长4.534km,途经进琳村、聚潮头村,穿越铜山河后沿河道折向东,在横里埭与丁家埭之间穿过,至陡门桥下游侧汇入东江。工程砌筑加固两岸堤防9.097km,修建排涝闸1座,通水闸9座,桥梁3座;施工总工期为42个月,分为二阶段实施,一阶段防洪堤堤顶高程为4.8m,工期为30个月,二阶段防洪堤堤顶高程达到5.6~6.0m,工期为12个月;工程征地1123亩,拆迁安置人口171人,各类结构房屋12295m2,工程总投资38917万元。其中工程部分26831万元,土地征用及政策处理12086万元。
4.1.2 东江治理工程
东江是奉化江流域的重要排洪干河之一,随着奉化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特别是西坞、江口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防洪安全显的尤为重要,东江堤线工程的实施,不仅能够缓解鄞奉平原的防洪压力,保护该区域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也关系到招商引资,投资环境的改善等,因此,东江治理在整个鄞奉平原防洪排涝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工程建设范围从下宅弄至方桥三江口,全长21公里,砌筑加固两岸堤防42km,其中奉化段砌筑加固两岸堤防35.5km,建设防洪标准20年一遇,修建排涝闸、节制闸、桥梁及相关配套工程,永久征地面积1860亩,拆迁房屋面积11.37万平方米,厂房16.5万平方米,鱼塘40亩,农田面积1433亩。工程总投资17.01亿元,其中奉化段投资14.18亿元,工程部分投资6.74亿元,土地征用及政策处理7.44亿元。
4.1.3 剡江整治工程
剡江干流整治工程从溪口银凤桥至方桥小三江口段河道全长27.907km,共分为三段建设,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第一段,剡江银凤桥至畸山桥段河道全长11.35km,同时修建堰坝、水闸及桥梁等工程,工程永久征地877亩,工程总投资3.819亿元,本段堤防工程为“十一五”结转项目,部分堤段已经完工,“十二五”完成余下工程。
第二段,剡江畸山桥至大埠桥段河道全长7.06km,工程永久征地3000亩,工程总投资2.316亿元。本段工程对萧王庙街道段剡江河道原有滩地的保留、原有丰富水系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型堤防的修筑,结合甬金高速公路的建设,可有效保护周边的苗木植被,建立良好的生态保护区,并为有效改善萧王庙街道的环境、交通、公用设施等创造了条件。
第三段,剡江(周村至小三江口)段治理工程河道全长9.53km,河道左岸为鄞州区,右岸为奉化市区域,砌筑加固两岸堤防16km,同时修建排涝闸、节制阀、桥梁等工程,永久征用土地898.6亩。工程总投资4.742亿元。
4.1.4 县江龙潭湿地公园防洪工程
县江龙潭湿地公园防洪工程(县江尚田至广平堰段)位于奉化市主城区,河道总长2.4km,按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河道中设相应的堰坝、跌水、水闸以及桥梁。为配合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在河道两岸堤防内侧结合景观建设,布置景观绿化带,景观小品建筑包括景观亭、廊、步道、小广场等,种植观赏花木、草皮,工程需永久征地186.9亩,总投资约为11800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6200万元。
4.1.5 县江城区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县江城区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位于县江城区段,由于目前排入县江的排水管雨污合流,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区排污量逐渐增大、排污频率逐渐提高,县江河道水中的污染物含量逐渐增多,水体呈富营养化趋势,严重影响奉化市生态城市建设。根据奉化市排水现状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对县江两岸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分流制形式,由南向北布设雨污管网,将城区雨水导入县江,污水截流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形成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工程总投资约为5600万元。
4.1.6 亭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亭下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国家扩大内需项目,工程总投资3.466亿元(不含政策处理费),设计灌溉面积67.4万亩。其中我市境内投资约2.45亿元,工程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批准投资4038万元,新建橡胶坝、管理房、桥梁等,工程于2010年开工建设,到目前工程进度过半。二期工程总干渠全长8.9km,总投资6115.2万元,新建节制闸1座,拆除重建水闸2座,新建交通桥2座等。
4.1.7 横山灌区续建改造工程
奉化市横山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位于横山水库下游,灌区东西长约18.9km,南北宽约22.2km,总土地面积204km2,尚田镇、岳林街道、锦屏街道、西坞街道、萧王庙街道、江口街道、设计灌溉面积18.9万亩。本工程等级为Ⅳ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农业供水保证率达到设计标准的90%。主要包括:灌区水源工程配套3座堰坝;改造总干渠2段共2.61km;改造输水干渠3段,分别为广渡堰渠道、龙潭堰渠道和广平堰渠道,总长1300m;排水沟2段总长1.7km;治理河道共3.5km,其中广渡、鲍村段0.8km,许家0.9km,楼岩1.8km,以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等,工程总投资约为2979.4万元。
4.1.8 横江闸重建工程
奉化市横江闸重建工程位于奉化市东南侧象山港西北岸、裘村镇境内,水闸轴线走向呈东西方向,东侧与外山咀海塘衔接,西侧紧连山体,横江闸是一座中型排涝挡潮闸,阻咸蓄淡、抗旱排涝,上游保护耕田面积1.2万亩,人口1.05万人,横江闸上游流域面积49.24km2。
重建横江闸位于峻壁溪出海口,水闸按50年一遇返工标准设计,内河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36小时排出。水闸规模为7孔×5.0m,总净宽35m,底坎高程-2.50m,设计排水流量429.5m3/s。工程总投资3109万元。
4.2  防洪减灾工程
“十二五”期间奉化水利要按照人水和谐的理念,给洪水以必要的出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防洪工程措施及其组合,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重点保护人口及生产要素高度集聚的地方。防洪减灾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完善重点集镇沿溪两岸的堤防工程体系,抓好河道的疏浚整治工程、防御山区小流域突发性洪水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防洪避洪工程以及沿海地区的海塘标准化建设。
4.2.1 防洪工程
继续加强堤防工程建设,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适应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要求,重点做好中心城区和其他重要乡镇防洪保护工程建设。
1、完善城市防洪工程
随着市中心建成区城市防洪工程的基本完成,我市中心城建成区的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市中心防洪标准已达到近期50年一遇以上。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范围不断扩张,远期规划城区上游延伸到尚田镇、下游延伸到江口镇,东面改造县江分洪设施长度6.44km,所以要依据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继续完善城市防洪设施,延伸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以保障城市防洪安全,促进城市发展。
2、做好重点集镇重要堤防加固建设
重点集镇是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由于我市地处山区,固有的地理环境决定着重点集镇均沿江集聚。随着集镇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深化,全市重点镇已成为防洪保护工程建设的重点,特别是溪口镇,已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其中防洪安全更加重要。依据河道河势变化,以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利用生态堤防建设措施,加高加固重点集镇和重要农田堤防建设是今后防洪减灾工程建设的重点。以全市重要堤防加固建设为重点,完善重点集镇沿江两岸的堤防工程体系。
4.2.2 流域骨干河道整治工程
本次规划范围为溪口镇、莼湖镇、尚田镇、裘村镇、松岙镇、大堰镇。共计建设堤防50.78km,共28处堤防。各处堤防分别位于奉化的各乡镇内,其中溪口镇3处,分别位于夹溪、小溪岙江及新建江;尚田镇12处,分别位于冷西溪、方门后溪、三山溪、县江、条宅江;大堰镇1处,为横溪江;莼湖镇3处,分别位于河泊所溪、湖蓝坑溪、漂溪;裘村镇5处,分别位于芦溪、槽溪、银峰溪、后山溪及清凉寺溪;松岙镇4处,分别位于大埠河、大毛岙溪及淡溪。
本次堤防建设规划中,主要针对各河道具体位置,根据防洪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整治标准,采取不同的措施,加高加固堤防,改善水流环境、生态环境等。估算总投资约为18080万元,具体见防洪减灾工程项目表。
4.2.3 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防洪减灾为中心,对保护重要镇村、大片农田、重要基础设施的中小流域重要堤防按不同防御标准实施加高加固,保障山区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和农业灌溉、环境建设需要。根据奉化市各乡镇的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十二五期间,分别对萧王庙街道的泉溪小流域、西坞街道的金溪小流域、溪口镇的岩头江、跸驻江小流域、大堰镇的县溪小流域、莼湖镇的降诸溪小流域、裘村镇的峻壁溪小流域、松岙镇的小流域(包括东溪、松溪、大石坑溪、伍佰岙溪)7个乡镇的11条小流域进行治理。其中,泉溪、县溪、降诸溪、峻壁溪延续“十一五”规划进行整治。
1、泉溪小流域
泉溪小流域治理工程位于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是在一期与二期的基础上,向上游延伸。从西江村入口至一期工程起点,总共4.5km,分二期实施。主要建设内容为堤防建设,河道疏浚、拓宽,拦水蓄水工程,桥梁工程,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治理等;河道防洪标准定在20年一遇设计,计划在2012年开始实施至2014年结束。估算总投资约为2500万元。
2、金溪小流域
金溪小流域治理工程位于西坞街道,沿岸有蒋家池头、金峨等村。属于甬新河支流,治理河道长5km,主要要建设内容为部分堤防建设及修缮,该流域处于环境相对较好地段,水环境良好、水土保持良好。河道防洪标准定在10年一遇设计,计划在2011年开始实施至2015年结束。估算总投资约为3000万元。
3、岩头江小流域
岩头江小流域治理工程位于奉化市溪口镇,属剡江支流。受2009年“莫拉克”台风影响,堤防损毁严重,沿岸植被破坏严重,急需进行小流域治理。治理河道总长12.5km,从岩头村至班溪村,分三期实施。主要建设内容为堤防建设,河道疏浚,拦水蓄水工程,桥梁工程,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治理等;班溪段河道防洪标准定在20年一遇设计,其余河道防洪标准定在10年一遇设计,计划在2011实施至2015年结束。估算总投资约为3000万元。
4、跸驻江小流域
跸驻江小流域治理工程位于奉化市溪口镇,属剡江支流。受2009年“莫拉克”台风影响,堤防损毁严重,沿岸植被破坏严重,急需进行小流域治理。建堰1座,治理河道长度1km,计划于2011年实施,估算总投资约为900万元。
5、县溪小流域
县溪小流域治理工程位于奉化市大堰镇,为县江上游,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连接上游与下游,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河道总长3km。主要建设内容为主要建设内容为堤防建设,河道疏浚,拦水蓄水工程,桥梁工程,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治理等;河道防洪标准定在20年一遇设计,计划在2012年实施至2013年完成。估算总投资约为3000万元。
6、裘村小流域
裘村小流域(峻壁溪小流域)治理工程位于奉化市裘村镇,是在一期工程基础上对峻壁溪上游及其支流进行治理。治理河道总长6.5km,分六期实施。主要建设内容为主要建设内容为堤防建设,河道疏浚,拦水蓄水工程,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治理等;除闫家至庄下1.5km河道防洪标准定在20年一遇设计外,其余河道防洪标准定在10年一遇设计,计划在2011实施至2015年完成。估算总投资约为2000万元。
7、松岙小流域
奉化市松岙镇小流域治理工程位于奉化市松岙镇,分别由东溪、松溪、大石坑溪、伍佰岙溪四条小溪流组成。河道总长6.1 km,分四期实施。要建设内容为主要建设内容为堤防建设,河道疏浚、拓宽,拦水蓄水工程,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治理等;河道防洪标准定在20年一遇设计,计划在2011至2015年实施。估算总投资约为2500万元。
4.2.4 城区内河水环境整治
“十二五”规划期间,将集中整治西坞、锦屏、岳林街道的内河及其水环境。西坞地区河网交错、而锦屏岳林又位于奉化市主要城区,因此,对此地区的河道及其环境治理及其重要。
西坞街道内河水环境整治工程主要包括茗杨河、王府村江、东陈江、李四横江、下坞直东江、张江岸江、蔡桥江、虹桥江、孔峙江9条内河共18.8km河道及水环境治理,计划于2011年开始实施至2015年结束,估算总投资2730万元。
锦屏街道与岳林街道内河整治工程整治范围为境内所有河道,应结合城市建设进行规划。其中锦屏街道内河整治工程整治河道总长10.26km,总投资3800万元,计划于2013年开始实施,岳林街道内河整治工程整治河道总长31.16km,计划于2013年开始实施,估算总投资约为9200万元。
4.2.5 海塘维修加固工程
奉化市东临象山港,所有海塘均位于象山港北线沿岸。在“十二五”期间,共需建设标准海塘6处,分别是莼湖的幸福塘、大塘,连接莼湖与裘村的黄家滩塘,裘村的外新塘、山林塘与松岙的东、西湾塘。整治海塘总长5.438km,水闸7座。
沿海设计标准20年一遇以上的标准海塘,对复测已发现与设计高程相比海塘沉降大于30cm的标准海塘全面实施维修加固。同时,根据沿海工业项目布局和保护区内保护范围、保护对象以及重要程度的变化,结合围垦工程的实施,适时调整、提高部分塘段的设计防御标准。
1、幸福塘
幸福塘位于奉化市莼湖镇,海塘长1.35km,有水闸1座,塘体单薄且设计标准不足,需整治。根据《奉化市海塘工程建设规划》,海塘治理防潮标准定在20年一遇设计,计划投入760万元,于2011年实施。
2、大塘
大塘位于奉化市莼湖镇,海塘长0.95km,有水闸2座,塘体单薄且设计标准不足,需整治。根据《奉化市海塘工程建设规划》,海塘治理防潮标准定在10年一遇设计,计划投入300万元,于2012年实施。
3、外新塘
外新塘位于奉化市裘村镇,海塘长0.6km,有水闸1座,塘顶路面倾斜,背水坡、护塘地遭侵蚀,水闸受冲刷、沉降等因素开裂严重,需整治。根据《奉化市海塘工程建设规划》,海塘治理防潮标准定在20年一遇设计,计划投入500万元,于2011年实施。
4、山林塘
山林塘位于奉化市裘村镇,海塘长0.54km,有水闸1座,塘顶路面倾斜,背水坡、护塘地遭侵蚀,水闸受冲刷、沉降等因素开裂严重,需整治。根据《奉化市海塘工程建设规划》,海塘治理防潮标准定在20年一遇设计,计划投入470万元,于2013年实施。
5、东、西湾塘
东、西湾塘位于奉化市松岙镇大埠村东南1.3km处,海塘长458m,有水闸1座,目前该塘部分地段倒塌严重,原干砌石挡墙墙石塌落,塘身沉降明显,西闸设计标准低,损毁严重,需整治。根据《奉化市海塘工程建设规划》,海塘治理防潮标准定在10年一遇设计,计划投入100万元,于2012年实施。
6、黄家滩塘
黄家滩塘位于奉化市莼湖镇和裘村镇,海塘全长1.54km,有水闸1座,塘体单薄且设计标准不足,水闸设计标准低,有损坏,需整治。根据《奉化市海塘工程建设规划》,海塘治理防潮标准定在20年一遇设计,计划投入1251万元,于2015年实施。
4.2.6 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奉化市共有水闸134座,目前有51座水闸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据统计,由奉化市水利局主管的水闸有2座出现险情,需维修加固;锦屏街道1座出现险情,需拆除重建;岳林街道3座出现险情,其中2座需维修加固,1座需拆除重建;江口街道5座出现险情,其中3座需维修加固,2座需拆除重建;西坞街道16座出现险情,需维修加固;裘村镇5座出现险情,需重建;萧王庙街道4座出现险情,需维修加固;莼湖镇10座出现险情,其中9座需维修加固,1座需拆除重建;松岙镇5座出现险情,需拆除重建。
本次规划共整治水闸51座,其中,除险加固36座,拆除重建15座。51座水闸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结构老化、漏水,八字墙毁坏,启闭机闸门板破损等。根据各水闸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提出除险加固措施,部分拆除重建,估算总投资约为968万元,具体见防洪减灾工程项目表。
4.3  民生水利工程
4.3.1 农民饮用水工程
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71万人,通过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镇水厂、村级水站设备设施,并对管网进行合理布局和更新改造;东部沿海三镇饮用水问题,通过市第二水厂沿海供水工程给予解决;对于有条件纳入城市大管网和镇水厂管网的村级水站,利用增压等工程措施尽量联网,以便于统一管理;不能联网的村级水站,通过改造,达到农村饮用水标准,促使全市农村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工程总投资为3520万元,具体见民生水利工程项目表。
4.3.2 灌区改造和农业节水工程
工程主要内容包括灌区节水改造和开展农作物喷滴灌、微灌工程建设,通过节水节电,降低运行成本,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4万亩,建设80个节水灌溉项目,完成投资2984万元,具体见民生水利工程项目表。
奉化市松岙畈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位于松岙镇,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本工程等级为Ⅳ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主要包括:改造水工建筑物10座,改造干支渠总长8.2km,以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等,工程总投资约为1380万元。
4.3.3 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标准山塘、水库建设工程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定,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水利现代化对水库安全管理的要求进行编制。规划以水库加固保安为中心,结合水库防汛信息化建设,配套完善监测与管理设施,全面提高水库安全度和管理水平。规划重视对基本资料的调查、收集与管理、分析,统筹兼顾防洪安全与兴利运用、配套完善与管理提高等方面因素,坚持全面规划、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1、水库分类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规划期间,共计划除险加固水库26座,其中锦屏街道1座:大化;溪口镇3座:驻岭、三星桥、水口;西坞街道2座:新岭岙、横坑;萧王庙街道2座:同山脚、船底坑;尚田镇5座:后岙弄、公益、山登、登山寺、石头岙;大堰镇2座:大坞坑、大泉坑;莼湖镇5座:舍辋、石马、桃山弄、马岙山、大岙;裘村镇3座:大高子、长岙弄、清凉寺;松岙镇3座:金夫湾、大石坑、伍佰岙。水库除险加固主要针对库容在10万m3以上水库进行基础防渗、坝体防渗、坝体稳定加固、边坡稳定加固等个方面处理。估算总投资为19200万元。详见民生水利工程项目表。
“十二五”规划期间,山塘除险加固61座,估算总投资6505万元。其中,锦屏街道4座,岳林街道1座,江口街道1座,萧王庙街道4座,西坞街道3座,溪口镇12座,尚田镇11座,大堰镇5座,莼湖镇12座,裘村镇4座,松岙镇4座。计划2010年除险加固山塘1座,2011年除险加固山塘12座,2012年除险加固山塘14座,2013年除险加固山塘11座,2014年除险加固山塘12座,2015年除险加固山塘11座。从普查结果看,山塘水库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①启闭机设备损坏;②坝基、溢洪道渗漏;③木质涵管腐烂、溢洪道堵塞等。本资规划设计主要内容为除险加固,包括坝基防渗、坝体防渗、坝体稳定、边坡稳定以及防洪能力等,详见民生水利工程项目表。
2、规划目标
针对我市水库安全与管理现状,提出千库保安工程本辖区的建设目标:通过实施千库保安工程,基本消除已发现的病险水库隐患,将水库年病害发生率降低到2%,大幅度提高我市水库安全度;结合水库防汛信息化建设,配套完善监测与管理设施,强化水库安全管理建设,初步建立起“工程安全、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高效、环境美丽”的高标准水库安全管理体系。
3、建设任务
⑴大坝防洪标准达到国标《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设防要求;坝体渗流、结构稳定满足规范要求;泄洪设施结构及布置满足安全行洪要求。
⑵闸门启闭机及机电设备运行可靠,金属构件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⑶改造完成“照谷社”型坝和坝下涵管,原则上取消“照谷社”的坝顶溢流,对大坝内的毛竹技术涵管、砖石方涵、木涵管、陶瓷涵管予以废除,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完成现有坝下涵管水库的改造。
⑷建立和完善小㈠型以上水库雨情、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水库雨水情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
⑸配套完善水库大坝观测系统。对不同坝型必需的观测项目进行完善和补设;破损、失效的观测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改造完善小㈠型水库水位观测装置。
⑹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改革管理体制,充实技术管理人员,落实管理经费,优化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水库的安全管理水平。
⑺重视坝区、库区环境建设。完善库区水环境,美化管理区环境,水库保安工程建设与人文、自然景观相协调,展现山青水绿、景观宜人的水库新形象。
4.3.4 小水电工程
小水电既是贫困地区主要经济的来源,又能充分利用水资源来创造能源,所以应得到重视。“十二五”期间规划对18座电站进行改造,其中4座需要报废重建,14座进行技术改造,工程总投资为2160万元,详见民生水利工程项目表。
4.3.5 面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面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指一些小型农田项目,“十二五”期间规划总投资1亿元,计划每年投资2000万元。
4.4  水资源安全保障工程
继续实施饮用水源地水环境整治与水质保护项目,本次规划共6处水资源保障工程,分别是溪口风景区水资源保障工程、横山水库水资源保障工程、莼湖桐蕉司地区水资源保障工程、松岙镇大埠地区水资源保障工程、萧王庙街道杜郎坪水资源保障工程及裘村镇吕夹岙村水资源保障工程。
1、溪口风景区水资源保障工程
以水口水库为水源地,对水库进行加高扩容,并整治周围生态环境,建设水厂、铺设管道、水源地周围水土保持等内容,以保障风景区用水情况。总投资估算4000万元。
2、横山水库水资源保障工程
横山水库水资源保障工程主要位于大堰镇境内。主要内容为县溪及其支流(万竹溪、竹林溪、石井溪、横溪岗溪)周围水土保持、堤防建设、河道整治、及竹溪坑、小坞坑等山塘整治及水环境整治。总投资约3000万元。
3、莼湖镇桐蕉司地区水资源保障工程
以王相公水库为水源,重点为水库扩建及水源保护、水厂建设、输水管道建设、水源地周围水土保持等内容。总投资约1000万元。
4、松岙镇大埠地区水资源保障工程
以大埠岙水库为水源,重点为水库扩建及水源保护、水厂建设、输水管道建设、水源地周围水土保持等内容。总投资约1000万元。
5、萧王庙街道杜郎坪水资源保障工程
以萧王庙街道杜郎坪村为中心,新建正面山水库作为水源工程,计划总投资300万元。
6、裘村镇里夹岙村水资源保障工程
以里夹岙村为中心,扩建樟树岭山塘作为水源工程,计划总投资200万元。
4.5  行业建设
4.5.1 信息化建设
4.5.1.1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防汛减灾重要的非工程措施,对提高防汛减灾决策指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指挥系统建设水平。基本建成包括信息采集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和防汛防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在内的防汛防旱指挥系统。
4.5.1.2 水文测报系统
以测站建设标准化、水情传输网络化、水文资料优先化、水文预报科学化、行业管理规范化、队伍素质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发挥各类水文、水资源信息在我市防汛抗旱及水资源调度、水土保持等管理中的作用。
4.5.2 自动化管理建设
4.5.2.1 完善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
提高水雨情自动采集准确度和时效性;开展重点小流域水雨情测报系统和重点水利工程远程监视系统建设,提高实时图像监测手段;进一步完善水雨情预警系统,提高暴雨的预警功能和精度;全面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防汛局域网建设,提高防汛决策支持水平;逐步完善重要水库预报调度系统、远程会商系统,提高指挥决策水平。
4.5.2.2 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
进一步完善已建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全面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农村水利管理、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水利规划设计管理和水利专业数字图书馆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提高水利行政资源为行业、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4.5.2.3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
设立一批水土保持固定监测点,建立水土保持监测、预报系统,形成水土流失监测网络。
4.5.2.4 水资源监测网
建设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
4.5.3 人才队伍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各类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搞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形成人尽其才的局面。一是通过职工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二是鼓励在职职工学历继续教育,并提供相应的物资支持。三是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公开招考下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为水利事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四是组织干部领导的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与时俱进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   水利建设投资匡算
5.1  投资需求
在“十一五”结转和“十二五”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测算的基础上,经综合平衡,初步框算“十二五”水利建设总投资规模为48.85亿元,扣除“十一五”完成投资2.27亿元和结转“十三五”投资19.98亿元,十二五实际总投资26.61亿元。其投资结构:
“十二五”实际投资规模中,重点工程投资15.33亿元,占57.6%;河道堤防、海塘、小流域治理等防洪减灾工程投资5.51亿元,占20.7%;水库、山塘农民饮用水等民生水利项目投资4.57亿元,占17.2%;水资源保障工程投资0.95亿元,占3.6%。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投资0.25亿元,占0.9%。
5.2  项目计划安排
“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拟定的工程建设项目多,需要根据轻重缓急,分期分批进行实施安排。安排水利建设项目实施计划需考虑工程的重要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工程规模、建设期长短、前期工作深度和资金的筹措能力等因素。根据上述原则,“十二五”规划工程项目实施计划安排如下:
——“十一五”转结的工程项目。县江下游段防洪工程、亭下灌区配套续建工程、横山灌区配套续建工程、剡江河道整治工程、横江闸重建工程等。确保投资,使在建工程及时建成并发挥效益。具体安排如下:
(1)县江下游段防洪工程:
县江下游段防洪工程共分二阶段,计划于2010年开始前期工作至2014年全面完工。工程总投资38917万元。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1亿元,计划“十二五”期间完成余下的28917万元。本工程一阶段共30个月,完成投资 35776万元,于2011至2013年完成, 2011年完成投资10450万元,2012年完成投资9620万元,2013年完成投资5706万元;二阶段工程12个月,完成投资3141万元,于2013至2014年完成,其中2013年完成投资2000万元,2014年完成投资1141万元。
(2)剡江河道整治工程
剡江河道整治工程总投资10.88亿元,计划于2010年实施至2020年结束,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0.5亿元,计划于“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4.4亿投资,其中2011年完成投资0.6亿元,2012年完成投资0.8亿元,2013年完成投资0.8亿元,2014年完成投资1亿元,2015年完成投资1.2亿元。
(3)亭下灌区配套续建工程
亭下灌区配套续建工程共分三期,2010年开工至2012年完工,总投资2.45万元,其中一期工程4038万元,二期6115万元。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0.5亿元,计划“十二五”期间完成二、三期工程。
(4)横山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
亭下灌区配套续建工程于2010年开工至2011年完工,总投资2979.4万元,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1600万元,计划“十二五”期间完成余下的1379.4万元,并于2011年全面完成。
(5)横江闸重建工程
奉化市横江闸重建工程总投资3109万元,2010年开工至2011年完工,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1000万元,计划“十二五”期间完成余下的2109万元,并于2011年全面完成。
——已批准立项续建的水利项目。包括萧王庙街道小流域治理工程泉溪段、大堰镇县溪小流域治理、裘村镇小流域治理、县江龙潭湿地公园防洪工程等项目,要及时开工,尽快发挥效益。具体安排如下:
(1)萧王庙街道小流域治理工程泉溪段
该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分二期实施,计划于2012年开工至2014年完工,第一期总投资1200万元,于2012至2013年完成,其中2012年完成投资800万元, 2013年完成400万元;二期工程总投资1300万元,于2013至2014年完成,其中2013年完成投资500万元,2014年完成投资800万元。
(2)大堰镇县溪小流域治理工程
县溪小流域治理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计划于2012至2013年完成,2012年完成投资1000万元,2013年完成投资2000万元。
(3)裘村镇小流域治理
裘村镇小流域治理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计划于2011年完成投资400万元,2012年完成投资350万元,2013年完成投资350元,2014年完成投资400万元,2015年完成投资500万元。
(4)县江龙潭湿地公园防洪工程
县江龙潭湿地公园防洪工程总投资11800万元,计划于2012至2014年完成,其中,2012年完成投资3000万元,2013年完成投资4000万元,2014年完成投资4800万元。
——根据“十二五”水利发展目标任务,在确保在建和已批项目建设投资的同时,要加快重点工程和海塘水闸维修加固、以及水库保安、河道整治、农民饮用水等后续工程的前期工作进度,尽量安排资金,及时开工建设;同时,要抓好东江治理工程等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增加项目储备,并做好水利行业建设及防汛抗旱物资筹备等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
(1)东江治理工程
东江治理工程估算总投资14.18亿元,计划于2014年实施至2018年结束,其中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4亿投资,于2014年完成2.2亿,2015年完成1.8亿元。
(2)县江城区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县江城区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约为5600万元,计划2012年实施。
(3)岩头江小流域治理工程
岩头江小流域治理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计划于2011年实施至2015年结束,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300万元,2012年计划完成投资500万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600万元,2014年计划完成投资750万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850万元。
(4)跸驻江小流域治理工程
跸驻江小流域治理工程总投资900万元,计划于2011年实施并完成。
(5)金溪小流域治理工程
金溪小流域治理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计划2011至2015年每年完成600万元的投资。
(6)松岙小流域治理工程
松岙小流域治理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计划于2011至2015年实施并完成。其中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300万元,2012年计划完成投资500万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600万元,2014年计划完成投资400万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700万元。
(7)西坞街道内河水环境整治工程
西坞街道内河水环境整治工程总投资2730万元,计划于2011至2015年实施并完成。其中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300万元,2012年计划完成投资550万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590万元,2014年计划完成投资710万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580万元。
(8)锦屏街道水环境整治工程
锦屏街道内河水环境整治工程总投资2.1亿元,其中元“十二五”期间完成3800万万元,计划于2013至2018年实施并完成。其中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1100万元,2014年计划完成投资1200万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1500万元。
(9)岳林街道水环境整治工程
锦屏街道内河水环境整治工程总投资30200万元,计划于2013至2018年实施并完成。其中“十二五”期间完成9200万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2400万元,2014年计划完成投资3000万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3800万元。
(10)行业建设及防汛抗旱物资储备
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投入100万元进行行业建设,投入400万进行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总投资2500万元。
 “十二五”规划建设工程项目及投资规模汇总详见各附表。
5.3  资金平衡预测
“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8亿元,年均增幅达20%。其中:中央补助投资0.9亿元,财政补助8.1亿元,银行贷款4.3亿元,自筹资金9.5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建设总投资规模48.85亿元,其中,“十一五”完成投资2.27亿元,结转“十三五”续建的投资约19.98亿元,“十二五”拟计划安排的投资26.61亿元。
根据现行水利投资政策、投资水平和投资渠道,“十二五”安排的   26.61亿元投资规模,拟由以下渠道进行筹措:中央补助投资1.2亿元;财政补助约9.5亿元;银行贷款6亿元;自筹及其他资金10亿元。

第六章   水利改革与管理主要任务
6.1  水利的社会管理
建立健全与水利发展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明晰水利管理职责,有效落实各项管理职能,加强效能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水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利的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作用。
——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洪水管理制度。开展洪水风险分析评价;强化防御洪涝台旱预案体系建设,修订完善防御特大台风、洪水和连续干旱预案,研究制定突发性山洪处置方案,提高政府在防御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决策指挥与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包括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各项用水管理制度。强化对水资源的有效监控管理,完善节水机制,抑制需水过度增长;强化水资源配置与统一管理,建立与完善用水定额考核和节约用水激励政策与机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
——完善以水功能区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明确水资源保护目标,逐步规范水功能区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人类活动;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制订落实入河排污口审核、监督与管理制度;加强江河湖库的水质监测,掌握水功能区的水质动态;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行为,有效行使法律赋予的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管理职能。
6.2  推进水利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对以防洪、排涝等公益性服务为主的水利非经营性资产,建立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推进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进程,以提高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对兼有防洪、除涝、供水、发电、养殖等多功能的准公益性水利国有资产,探索建立事业管理、授权经营、权责明确、补偿合理、收支分列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水利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体制。
6.3  积极深化农村水利改革
鼓励和引导用水户通过用水合作组织对工程管理、用水管理、水费收缴进行自主管理,自我经营。大力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改革,以明晰工程所有权为核心,建立投资者自主管理或与专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合理确定非自用工程供水价格,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6.4  水利基础工作
树立和巩固规划在水利建设中的法律地位,充分发挥规划在规范和约束社会行为方面的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完善水利规划体系,使水利规划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加强对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研究与论证,按照国家对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加快水利前期工作进程,超前做好项目技术储备,以满足年度计划的要求;加强水利勘测、设计、技术咨询等工作,推进前期工作招标投标制度,提高前期工作质量,保证水利基本建设顺利实施。
注重水利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依托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发展水利;积极推进水利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重视基层水利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第七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7.1  健全法规,完善制度,严格执法
水法规是水利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十二五”期间,我市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在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各项水法规的同时,创新与配套并举、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和水利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水利法规和各项制度,确保水利事业和涉水活动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要立足于水利对经济社会提供可持续支持,立足于生态县建设,加强流域生态的管理。加强水利执法体系建设,强化职能、严肃执法、优化环境,促进发展。
7.2  加强水利管理,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1、提高政府在防御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指挥能力。
提高防御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指挥能力是水利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在逐步建立完善工程措施有效防御、防范灾害的同时,以人为本,发挥政府的指挥作用,加强对灾害发生期间的指挥调度,减轻灾害损失。
⑴建立完善的防洪抗台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洪水管理。
从“控制洪水”转向“洪水管理”是当代防洪战略转移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趋向。健全的水利工程体系与更为完善的防洪抗旱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人类“与洪水共处”的基础与前提。要以控制洪水为前提和基础,加强科学规划,规范洪水的调控能力;适度承担洪水风险,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化解和承受风险;同时合理利用洪水,实现洪水资源化,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①强化洪涝台风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乡镇和中心城区防台风应急预案、防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应急预案和水库抢险应急预案。逐步健全防汛防台预警避险机制,加强预案演练和宣传,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群众性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特大洪水防御措施。明确防御对象和重点,制订各类堤防的弃守标准以及蓄滞洪区的使用标准,保障城乡防洪安全。加强宣传,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传播手段,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救助能力。
②进一步加大山塘水库安全管理力度。水库安全是防汛的重点。加快水库安全鉴定和技术认定步伐,开展水库建档工作,完善小型水库洪水复核、勘探、测量等资料,建立水库档案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水库巡测检查,落实小型水库安全责任制。继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力度。
③优化调度洪水,实现对洪水灾害的风险管理。洪水灾害的风险管理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洪水管理体系。一要对防洪区域根据不同量级的洪水,进行不同的洪水分析,评估洪涝灾害的损失,制订出不同量级的洪水风险图,并据洪水风险图安排和调整经济布局及产业结构,规范河道水库和人类活动管理,主动调整人类自身的活动,以适应洪水,给洪水以出路。二是利用现有的防洪调蓄工程,在科学准确的水情预报支持下,利用科学手段和防洪风险分析的方法,制定科学的调度方案,控制洪峰流量与水位,约束洪水的泛滥范围,降低防洪区域洪水水位或缩短淹没历时,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系统,建立政府防洪基金和个人洪水保险制度。
⑵研究制定抗御干旱和连续干旱的对策。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需供水结构、主要行业的用水定额,分析供水水源的保障程度,科学制定抗旱供水总体规划和抗旱预案,规范用水秩序,同时制定抗旱应急供水计划,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缺水问题,提前考虑应对措施,明确各种旱情下停水、限水的秩序,增强主动性、预见性。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河道水、后水库水”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水放在首位。牢固树立节水意识,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农业用水要防止大水漫灌,降低渠道的渗漏率,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⑶研究制定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处置方案。
加强水质监测,提高水质监测的自动化水平;逐步建立健全水质的预警机制,对突发性水质污染及时预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水质污染而带来危害。提高水质的分析评价水平,建立和培养水质评价分析队伍,增加先进仪器设备,对水质污染事件能快速分析评价。科学调度,快速处置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通过排除污水、调度水源稀释净化污水等手段,达到及时消除突发性水污染影响的目的。
2、提高政府对水资源配置管理能力。
⑴根据《奉化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确保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探索应用水权理论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⑵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等相关制度。建立完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取水许可年审、巩固计量设施安装成果;完善取水许可审批前的公告制度。规范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
⑶积极推进节约用水,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和管理等手段,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农业节水工作,推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制度,积极发挥价格机制在农业用水中的杠杆作用。大力推广薄露灌溉、渠道衬砌、喷滴灌和管道灌溉等节水新技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造农田排灌设施,大力推广效益农业、设施农业,创建节水型农业。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加大对耗水量大产业的用水管理和限制,加强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和污水处理回用率。加强对群众进行节水宣传教育,增强节水意识。加大城镇管网改造力度,推广节水器具,减少跑、冒、滴、漏。
3、提高政府在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的能力。
(1)划定水功能区、确定水体纳污能力。明确水质保护目标,确定全市主要水体、水域的水环境容量,作为水资源保护管理和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依据。逐步规范在水功能区域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项水事活动必须遵循水功能区的功能要求。
(2)排污管理: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审核该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严格控制向水域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加强排污口的管理,建立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入河排污口审核制度,制订落实入河排污口监督与管理的制度。
进一步加强对河道水库的水质监测、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监测,掌握水功能区的水质动态,完善水质监测网络。
(3)水土保持: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土保持发展机制,按照治理、使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明晰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权属,保护治理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强化监督,严格执法,依法查处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行为。
4、强化水利建设和建筑市场管理。
工程设计审批和开工建设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使水利工程建设符合有关国家政策,符合规划,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政府对建设全过程的监管,对项目建设实施稽查制度,规范水利建设市场。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水利水电建设的安全督查工作,强化项目法人安全责任制,保障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建设安全和生产安全。
7.3  加强水利基础工作
1、继续加强水利规划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完善水利规划体系,使水利规划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树立和巩固规划在水利建设中应有的法律地位,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建设。
2、加强水利重大问题和重大工程建设的研究,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处理好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按照国家对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加大水利前期工作的投入,协调好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相关地区间的关系,加快水利前期工作进程。
7.4  保障水利建设投入,建立水利补偿机制
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放宽经营性水利项目的审批权限,落实业主投资自主权。尝试建立社会资金进入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回报机制,发布水利规划,推介水利项目,降低市场准入门坎,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探索良性运行的水电、水域等资源使用补偿机制、通过水利建设如河道整治使土地增值的补偿机制、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水利工程功能调整、开发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的补偿机制等,促进水利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奉化市水利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