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我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示范区农村环境
刘胡兰镇位于文水县东部,紧临汾河水,是少年女英雄刘胡兰的家乡,是文水乃至吕梁市、山西省重要的农业产业化乡镇。本方案涉及刘胡兰镇胡兰村、新崖底村、大象村、北贤村、保贤村、保贤庄村、贯家堡村、邢家堡村、云周村、南胡村、王家堡村、城子村1 2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7369人。
近年来,刘胡兰镇农副产品加工、白酒酿造等行业,以及农村牛、羊、猪特别是鸡的养殖迅速发展,但是也给农村环境带来一些问题,如饮用水源地没有保护措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尚未建设以及畜禽粪便的处理问题。此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活动,就是引导农民养成科学的环保观念及生态的生活方式,不但将使农村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也将使群众彻底改变多年的陈规陋习。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按照城乡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广泛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开展镇容村貌和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生态优美的新镇区。
坚持以村为主、乡镇负责、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长效管理的原则。各乡镇、村的负责人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宣传发动工作、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及推进落实;项目确定后要集中开展整治行动,重点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拓展延伸,培育典型,全面推进;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时推进,要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以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示范区域和预期目标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要全面清除”脏、乱、差”现象,建立农村保洁服务队,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和处置体系,完善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保障机制,建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收集处理系统,达到垃圾污水双达标,落实长效管理制度,最终达到环境整洁、村容美观、生态良好、镇风文明的目标。
结合我县实际以及2011年创建试点乡镇的进展情况,我县确定了12个行政村为此次整治工作的示范区域。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水源地保护工程
文水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12个行政村共计37口深井,即共有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7处,本方案设计每个水源地半径50米范围设置防护栏,每个水源地周边设置警示牌4块。
(二)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程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要求,方案从相对集中治理、改善人居环境、避免二次污染、保障运行费用等角度出发,采用“户分类一村集中一镇处理”模式,逐步解决示范区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12个村7464户每户分发分类垃圾收集桶两个(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各一个),共建设29856个垃圾桶,按照每500户配套一辆垃圾运输车的标准,购置1 8辆封闭式垃圾运输车,在保贤村南建设乡镇简易垃圾填埋场1座。垃圾运输车每天定时定点到各户收集垃圾,运送到镇填埋场集中处置。另外,对示范区各村内现有堆积垃圾进行清运。
(三)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
在保贤村南800m处配套建设一套日处理量为400m3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并铺设排污管网4800m。
(四)畜禽养殖收集处理工程
示范区养殖模式主要为农户散养,为所属12个行政村4581户养殖户配备4581个200升畜禽粪便密闭收集灌,按照每250户配套一辆吸粪车的标准,购置1 8辆吸粪车,建设畜禽粪便综合畜禽粪污处理厂(站)12座。养殖户日产日清将当日产生的畜禽粪便装罐,吸粪车每天定时定点.到各户收集畜禽粪污,运至各村畜禽粪污处理厂(站)集中处理。
五、资金安排
严格执照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配套方案的要求,及中央的配套资金额度,切实保障资金落实到位,以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进展。这次环境整治行动刘胡兰镇示范区共涉及1 2个村,项目投资为:文水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该项目总投资2099.89万元,资金来源泉为: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省级财政安排资金共计为1469.92万元,吕梁市和县级财政分别安排资金为314.98万元。
六、示范成效
(一)示范区农村环境明显改善
1、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经过有效处置示范区各村生活垃圾、污水和畜禽粪便,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生活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保证了刘胡兰镇2万多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
2、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经过有效处置示范区12个连片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受益地区村民饮用水合格率100%,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60%,生活垃圾定点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畜禽养殖废物处理率≥70%,真正改善了人居环境。
3、公共卫生环境得到改善。开展广泛环保知识宣传,增强全民参与意识,宣传和普及农村环保知识,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监督意识,使示范区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遏制。改变示范区农村“脏、乱、差、散”状态,营造更加舒适、适宜的农村居住环境。示范区环境卫生的清洁度和垃圾处理率明显提高,净化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90%。在道路旁边,集市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垃圾桶等,公共卫生环境也有了质的提高。环保知识普及率大大提高,达到9 8%,村民环境保护自主参与率也高达95%。
(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效明显
通过在示范区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场,将使本示范区以及周边村的农业生产中产出的养殖业的畜禽粪便、秸秆、花生壳、烂蔬菜等有机废弃物运送到田间地头,生产有机肥料,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广泛的,是废旧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项目,是节约资源、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本地区农业生态平衡及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完善
1、区域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不断完善。通过示范项目实施,将促进农村环保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定有益农村环保的经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同时调整充实了各村管理人员,聘用了2 4名卫生保洁员,落实了分片包段责任制,对辖区主要道路及周边环境,实行2 4小时全天候保洁;修订了门前“三包”等环境卫生保洁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在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机制的基础上,完善硬件设施。
2、农村环境保护政策进一步健全。通过示范项目实施,让示范区村民进一步意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使完善农村环保经济政策工作顺利展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妥善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垃圾收集处理示范区项目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示范区投入增长的同时,也推动了示范区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让示范区投融资体制得到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一系列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入以及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真正发挥其效力。
3、资金投向引导。为了确保示范区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通过中央资金的支持,将再带动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并以农村环保为主线,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发挥中央财政拨款和省财政厅配套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农村环保为主线,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大力建设农村环保设施等,真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妥善处理好环保和经济发展问题,让社会大众看到了农村综合整治项目的效果及带来的效益,在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或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条件,提高刘胡兰镇胡兰村等1 2个村的环境连片整治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贡献能力,实现资金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4、实用技术推广。通过示范项目实施,将根据刘胡兰镇的实际情况,推广垃圾分类处置,以便于将有机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皮壳、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通过此项技术的推广,将建立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以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为主体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真正提高了治理成效,必将使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七、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机构。文水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项目工作由吕梁市农村环境连片示范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我县成立文水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工作领导组,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局局长、环保局局长、刘胡兰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任副组长,财政局、环保局等部门负责人和刘胡兰镇人民政府相关人员为成员。领导组下设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刘胡兰镇人民政府。
(二)各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环境综合整治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要相互配合,整合各类项目建设,协调推进农村生活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生活污水处理、畜禽粪便处理、公共绿化等项目建设,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三)编制村庄建设整治规划。村庄建设整治规划是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列入环境整治试点的村,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整治规划,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和实施时序,科学指导村庄环境整治。
(四)加强技术指导和工程管理。为确保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卫生等部门要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对村庄环境整治规划技术要求进行培训。建立实施工作责任制度、工作进展月报制度、督查制度、通报制度和综合验收制度。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实行质量监督,镇政府要跟踪监督工程质量。
(五)完善管理制度。各示范区要大力推行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明确划分责任区,制定责任区标准和奖惩措施,形成“政府组织、专业保洁、村民自治”的管理格局。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积极性,倡导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和习惯养成,推动农村环境标本兼治。(文水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