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减排部署,确保“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立足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明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确保完成“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
(二)基本原则
1.有利经济发展的原则。加快经济发展是保持绵竹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必须坚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2.服从环境质量的原则。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3.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则。各类污染源治理必须要求达标排放,消除违法排污,以体现国家法律的强制性和建立法制社会的要求。
(三)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5〕39号);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量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
4.环保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5.《绵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6.《绵竹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总量控制指标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氨氮和氮氧化物(NOx)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统一要求、统一考核。并将污染源普查口径的农业源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五)规划基准年与排放基数
规划编制的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
排放基数以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后的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基础。
二、绵竹市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一)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全市COD排放量总量7266吨。其中:工业源COD排放量920吨,占排放总量12.66%;城镇生活源COD排放量3283吨,占排放总量45.18%;农业源COD排放量3063吨,占排放总量42.16%。
(二)氨氮排放量
全市氨氮排放总量786吨。其中:工业源氨氮排放量为48吨,占排放总量6.05%;城镇生活源氨氮排放量433吨,占排放总量55.09 %;农业源排放量305吨,占排放总量38.79%。
(三)二氧化硫排放量
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3899吨。其中: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586吨,占排放总量91.97%;城镇生活源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80吨,占排放总量7.18%;垃圾场、医疗废物处置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3吨,占排放总量0.85%。
(四)氮氧化物排放量
全市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111吨。其中:工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951吨,占排放总量94.87 %;城镇生活源氮氧化物86吨,占排放总量2.76%;垃圾场、医疗废物处置厂氮氧化物排放量为74吨,占排放总量2.36 %。
三、绵竹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通过对全市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分析,预测未来五年主要污染物新增量。
(一)预测方法
1.化学需氧量(COD)新增量预测
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包括工业、城镇生活、农业源三部分,预测口径以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后的口径为准。
(1)工业源COD新增量采用排放强度法预测。以2010年实际COD排放强度为基准值,2007-2009年单位GDP工业COD排放强度年均递减率为“十二五”期间单位GDP工业COD排放强度年均递减率测算“十二五”期间COD排放强度;以2010年实际GDP总量和“十二五”规划GDP增长率,扣除10个低COD排放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量贡献率后的GDP增长率测算“十二五”期间GDP增量,预测“十二五”COD新增量。
(2)城镇生活源COD采用产污系数法预测。以2010年绵竹市城镇常住人口为基数,采用“十二五”规划城镇人口增长率测算“十二五”期间城镇常住人口增量,以单位人口产污系数预测城镇生活COD增量。
(3)农业源COD采用产污系数法预测。已纳入污染源普查的农村生活污染源因统计口径不全,不做预测;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较小且不易监控,不做预测。“十二五”期间,农业源水污染物产生量只预测畜禽养殖业部分(污染源普查口径范围),采用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等5种畜禽的产污系数分别预测,其中肉畜禽(猪、肉牛、肉鸡)以2010年出栏量为统计基量,奶、蛋等畜禽(奶牛、蛋鸡)以2010年存栏量为统计基量,根据畜禽增长率测算“十二五”期间畜禽出(存)栏增量,预测农业源COD增量。
2.氨氮新增量预测
氨氮新增量预测包括工业、城镇生活、农业源三部分,预测口径以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后的口径为准。
(1)工业氨氮新增量为2011-2015年9个排放氨氮的重点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分年度氨氮新增量之和。采用9个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单位工业增加值平均排放强度法测算。以2010年9个排放氨氮的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和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放强度为基数,以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进行预测。
(2)城镇生活氨氮新增量和农业源氨氮新增量采用产污系数法预测,预测方法与COD新增量预测方法相同。
3.二氧化硫(SO2)新增量预测
SO2新增量采用宏观测算方法,即分电力行业和非电力行业分别进行测算。由于绵竹市无电力行业,故全部采用非电力行业SO2预测方法进行预测。
非电力行业SO2新增量根据“十二五”期间非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增量和非电力行业单位煤炭消费量的SO2排放强度测算。以2010年为基数,根据“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变化趋势,测算“十二五”期间煤炭消费量和“十二五”期间煤炭消费增量;以2010年非电力行业单位煤炭消费量的SO2排放强度为基数,按照“十一五”期间排放强度下降比例测算“十二五”期间非电力行业SO2排放强度。
4.氮氧化物(NOx)新增量预测
NOx新增量预测按照电力行业、交通运输行业、水泥行业、其他行业分别进行测算。由于绵竹无电力行业,故只对水泥行业和其他行业进行测算;交通运输行业暂不列入新增量预测。
(1)水泥行业NOx新增量根据水泥行业新增产品产量,采用排污系数法进行测算。结合绵竹水泥行业现状和规划,“十二五”期间绵竹市水泥产量保持现有产量,无新增产品产量,故水泥行业无NOx新增量。
(2)其他行业的NOx新增量以2010年排放强度为基数,按照煤炭消费增量和基准年排放强度测算,其他行业煤炭消费增量根据2010年该部分煤炭消费量占全社会煤炭消费量的比例和“十二五”全社会煤炭消费增量计算。
(二)预测结果
根据“十二五”主要污染物预测方法,结合我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实际排放情况和“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我市“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为:化学需氧量新增量2785吨,氨氮新增量292吨,二氧化硫新增量926吨,氮氧化物新增量406吨。新增量年度和分类预测情况详见表一、表二。
绵竹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年度预测表
表一 单位:吨
年 度 |
化学需氧量 |
氨 氮 |
二氧化硫 |
氮氧化物 |
2011 |
494 |
53 |
162 |
48 |
2012 |
519 |
55 |
173 |
86 |
2013 |
554 |
58 |
185 |
88 |
2014 |
591 |
62 |
197 |
91 |
2015 |
627 |
64 |
210 |
93 |
合 计 |
2785 |
292 |
926 |
406 |
绵竹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分类预测汇总表
表二 单位:吨
类别 |
化学需氧量 |
氨氮 |
二氧化硫 |
氮氧化物 |
工 业 |
366 |
29 |
926 |
406 |
城镇生活 |
2047 |
251 | ||
农 业 |
372 |
12 | ||
合 计 |
2785 |
292 |
926 |
406 |
四、绵竹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可达性分析
根据国家 “十二五”总量减排“增量自行消化,存量按比例消减”的原则,我市总量减排任务艰巨,减排形势十分严峻。通过算清存量、新增量减排,认真分析减排潜力,落实减排项目,确保“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绵竹市“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
我市“十二五”期间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源主要污染物存量削减任务为:化学需氧量565吨、氨氮68吨、二氧化硫284吨、氮氧化物184吨(详见表三)。其中:
1.主要污染物存量减排任务
(1)工业和城镇生活主要污染物存量减排比例为:每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4% 、2% 、1.5% 、1.2% 。工业源和城镇生活源主要污染物存量削减目标任务为:化学需氧量286吨、氨氮46吨、二氧化硫284吨、氮氧化物184吨。
(2)农业源主要污染物存量“减排比例为:每年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下降1.9%、1.5% 。农业源消减目标任务为:化学需氧量279吨、氨氮22吨。
绵竹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存量削减任务表
表三 单位:吨
类别 |
化学需氧量 |
氨氮 |
二氧化硫 |
氮氧化物 |
工业和城镇生活 |
286 |
46 |
284 |
184 |
农 业 |
279 |
22 |
0 |
0 |
合 计 |
565 |
68 |
284 |
184 |
2.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减排任务
通过预测,我市“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减排任务为:化学需氧量2785吨、氨氮292吨、二氧化硫926吨、氮氧化物406吨。
3.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规定的总量减排原则,我市“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为:化学需氧量3350吨、氨氮360吨、二氧化硫1210吨、氮氧化物590吨(详见表四)。
绵竹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表
表四 单位:吨
类别 |
化学需氧量 |
氨氮 |
二氧化硫 |
氮氧化物 |
存量减排 |
565 |
68 |
284 |
184 |
新增量减排 |
2785 |
292 |
926 |
406 |
合 计 |
3350 |
360 |
1210 |
590 |
(二)减排任务分解
为确保“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重点实施产业结构减排、工程治理减排和管理减排。经研究,确定减排项目34个,其中:工业源减排项目18个、生活源(城市、城镇)减排项目7个、农业源减排项目9个。减排项目分年度实施,计划减排化学需氧量3407吨、氨氮425吨、二氧化硫1254吨、氮氧化物1485吨(减排任务分解见表五,具体减排项目见附件)。
绵竹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计划减排量
表五 单位:吨
减排方式 |
项目数量 |
化学需氧量 |
氨氮 |
二氧化硫 |
氮氧化物 | |
工业源 |
工程减排 |
3 |
20 |
0 |
0 |
500 |
结构减排 |
15 |
208 |
4 |
1254 |
985 | |
生活源 |
工程减排 |
6 |
2647 |
345 |
0 |
0 |
管理减排 |
1 |
400 |
45 |
0 |
0 | |
农业源 |
工程减排 |
9 |
132 |
31 |
||
合 计 |
34 |
3407 |
425 |
1254 |
1485 | |
“十二五”减排任务 |
3350 |
360 |
1210 |
590 |
五、保障措施
(一)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实行容量总量控制
坚决禁止“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的行业)以及产能过剩行业(钢铁、水泥等行业)项目新建和扩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项目审批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新(改、扩)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要以新带老并呈减量化。对未依法开展环境质量影响评价且未经环保部门审批同意的规划和建设项目,或不符合产业政策,没有可靠污染治理设施和造成生态环境不可逆破坏及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真正从源头上严把污染控制关。
实行容量总量控制制度,建立以环保容量为基础的新建项目审批制和工业类项目环境保护准入标准。环保部门依据当地的环境容量和水污染物排放许可总量以及工艺水平等核定允许排放量,严格控制新建项目的审批;对无环境容量和总量来源的项目一律限制审批,严格实施环境容量“一票否决制”。
(二)加大和调整落后产能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切实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关键环节,突破重点难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停一批耗能高、效益低、污染重的工业企业,重点是对1万吨以下的再生小造纸、20万吨及以下小电炉、机立窑小水泥、小化工等落后产能实现限期淘汰。
(三)关闭、搬迁不符合城市规划的污染企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去工业布局已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城市发展。对不符合城市规划,影响城市发展的污染企业实施限期关闭或搬迁。
(四)加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将城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建设城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快城市、城镇雨污分流和排污管网改造,实现污水处理扩容增能,提高本行政区域城市、城镇污水的收集率、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
(五)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要合理规划发展养殖,重点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挂牌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加快建设养殖场、养殖专业户沼气工程和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
(六)强化监管力度,确保工业企业全面达标
加强对老污染源监管力度,重点抓好化工、建材、制革、造纸、食品酿造等重污染行业污染控制,加快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对不能稳定达标和没有治理设施的排污单位一律停产治理;对治理无望和非法排污企业依法关闭;对达标后仍不能满足排污总量要求的,必须坚决削减排污量;对已关闭的减排工程项目,要加大现场监管力度,防止死灰复燃;对已实行减量排污的企业,一经发现违法超标排放,责令停业整顿。
(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加强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工作,抓好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等消耗定额管理。以高新技术改造化工、水泥、食品酿造、造纸等传统产业。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产品、企业、园区的分层次生态管理。以化工、造纸、食品酿造等企业为重点,依法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利用先进技术、生产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中水回用率,减少生产废水的直接排放。
(八)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切实提高群众资源意识、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绵竹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