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进一步得到加强。实现了污染物的减排目标,推进了九龙江、汀江、闽江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的保护,龙岩中心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基本完成了“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确立的主要任务。
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使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政府赋予本省对台先行先试政策以及各面扶持政策,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这些机遇也将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省政府提出要创建生态省,市政府提出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这对于本“十二五”的环境保护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下,2009年全市GDP748.45亿元, 2010年的增长率预计为12%,这样,“十一五”末全市GDP为838.26亿元。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基本持平。第一产业的比例虽然下降,但其中牧业的增加值构成却较大。“十二五”期间本市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预计到2015年全市GDP将达到1412.52亿元。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城镇化和工业化互动促进,城镇化进程继续加速的状况,预计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50%。
这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再加上地处山区,环境容量较小,环境压力依然存在。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矿产品的生产规模有增无减,这是构成生态破坏和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将带来环境的污染,尤其是重金属的污染等,而环境的安全隐患也会随之而增加。
城市、县城生活废水、垃圾的处理还不尽完善,每个县虽然都已建成了污水处理厂,但管网还不配套,雨污分流不彻底,工业集中区以及乡镇的污水还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与此同时,农村污染源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养殖业总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养殖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生活污水和垃圾随处排放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直接影响着环境质量的改善。
“十二五”期间,全市环境质量部分地区将得到改善,尤其是中心城市以及周边的农村地区,随着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一些主要污染源将得到整治。(福建省龙岩市环境保护局)
详情请下载附件:龙岩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