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面积920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1个镇,人口136万。温岭市委、市政府以市域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为目标,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加大投入、强化监管等一系列举措,初步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标,进一步完善了中心城区配套污水管网设施,全面推进各建制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投入4.6亿元建成的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覆盖4个街道2个镇,全市11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已建成5个,在建6个,服务人口36万。铺设镇级污水管网84.7公里,非城镇规划区覆盖的385个村有160个村建成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村级管网450公里,服务人口18万。计划至2013年实现全市污水处理城乡全覆盖。主要做法如下:
一、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温岭以市域规划为总纲,先后编制了《温岭市市域排污工程专项规划》、《温岭市城乡给排水一体化规划》、《温岭市城乡污水处理规划》。其中《温岭市城乡污水处理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的原则,从操作实践和区域协作的角度进行了方案优化,突出了污水处理设施区域统筹、城乡统筹,明确了市、镇两级污水处理设施的覆盖范围、建设规模以及区域管网走向等问题,为各建制镇做好区域范围内污水处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依据。2007年底,温岭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计划用三年时间(2008-2010年),完善中心城区配套污水管网设施,全面推进各建制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实现城乡污水全覆盖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温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建设、环保、农办、国土、水利、农林、审计、海洋、卫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规划局,负责工程建设运营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各成员单位分别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城乡污水工程建设的方案评审、立项、规划、建设、技术指导、政策保障、资金筹措、审计、监管、竣工验收等各方面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负责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组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也由各实施村具体负责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资金筹措与使用等具体工作,各级联动,全面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三、分级建设,就地处理。
根据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非城镇覆盖村的污水处理工程,以村为单位,实施分级建设,就地处理。根据各村地形等实际情况,每个村分别建立1个或多个污水处理设施,配备污水处理管网,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以上标准。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160个村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污水处理池26000多立方,铺设污水管网450多公里。
四、政府主导,加大投入。
温岭把城乡污水处理工程的上马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切入口,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坚持政府主导、财政保障,争取“以奖代补”资金,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这样一种可持续的投资方式,来保障工程的建设运行。
一是建立公共财政投入机制。2009年,市政府出台了《温岭市镇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镇两级财政都设立了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各镇在土地出让金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各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由镇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市财政按建设投资总额40%予以补助。对配套污水管网建设,按实际接入的污水处理量,以300万元/万吨•月标准进行一次性补助。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由市财政按照建设投资总额的90%予以补助。
二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积极向省级和部级申报“以奖代补”资金,从2008年至2010年累计争取到省级以上补助资金1.1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设资金紧张的压力。
三是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污水处理是一项工程前期投入大,运行管理、维护费用持续性支出的民生工程。为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2010年,温岭明确了城乡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为镇级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
五、措施有力,强化督查
一是简化手续。发改、建设、国土等相关部门对污水处理厂建设开通了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土地使用指标,简化审批环节,减免相关市得规费。
二是纳入考核。市政府每年将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纳入各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城镇覆盖村未建有配套污水管网或污水收集率达不到60%的,一律不得参加示范村、生态村评比。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未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或建有未达到规定处理负荷的,由环保部门对规划截污管网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实行区域限批。
三是强化督查。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上,一方面抓工程建设进度,建立月报月督查制度,对照计划进度,对项目实施定期督办、定期通报、定期考核;另一方面从项目源头抓起,对征地、拆迁、招投标、施工、监理、质量、安全等,一环扣一环地实施有效监管,把实事做好,好事做实。 (温岭市建设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