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1.26
申请日:2023.10.08
分类号:E03F1/00(2006.01)I;C02F3/32(2023.01)I;E03F7/02(2006.01)I;E03F7/00(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包括截流沟、人工湿地池、分流装置、污水入口通道、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分流装置包括水箱、动力浮球、活动连杆和排水拍门;动力浮球、活动连杆和排水拍门设置于水箱内;活动连杆分别连接动力浮球和排水拍门;水箱分别连通污水入口通道、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排水拍门盖设于第一排水通道的入口;动力浮球能够在水流浮力作用下上浮;动力浮球上浮状态下,排水拍门关闭;动力浮球未上浮状态下,排水拍门打开;第一排水通道连通人工湿地池;第二排水通道连通截流沟;该系统利用水动力对污水分流,大幅提高了水污染防治的效果,结构简单,低碳环保,易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流沟、人工湿地池、分流装置、污水入口通道、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所述分流装置包括水箱、动力浮球、活动连杆和排水拍门;所述动力浮球、所述活动连杆和所述排水拍门设置于水箱内;所述活动连杆分别连接所述动力浮球和所述排水拍门;所述水箱分别连通污水入口通道、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所述第一排水通道的入口置于所述水箱底部的地面,所述排水拍门盖设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的入口;所述动力浮球能够在水流浮力作用下上浮;所述动力浮球上浮状态下,所述排水拍门关闭;所述动力浮球未上浮状态下,所述排水拍门打开;所述第一排水通道连通所述人工湿地池;所述第二排水通道连通所述截流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通道的入口高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的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还包括应急通道;所述应急通道设置于所述水箱的侧方;所述水箱的预设水位高度设置有应急出口,所述应急出口连通所述应急通道;所述应急通道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还包括井室;所述水箱和所述应急通道设置于所述井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内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置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的入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还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格栅;所述第二排水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格栅;所述应急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格栅;所述污水入口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格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沟内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净水型透水层、种植土隔离层、种植土壤层、潜水植物层、挺水植物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连杆铰接,另一端固定于地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与所述固定支架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动力浮球,所述第三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排水拍门,以使所述动力能够在水流作用下活动,并带动所述排水拍门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拍门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留沟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净水型透水层、种植土隔离层、种植土壤层、潜水植物层和挺水植物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包括截流沟、人工湿地池、分流装置、污水入口通道、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
所述分流装置包括水箱、动力浮球、活动连杆和排水拍门;
所述动力浮球、所述活动连杆和所述排水拍门设置于水箱内;所述活动连杆分别连接所述动力浮球和所述排水拍门;
所述水箱分别连通污水入口通道、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所述第一排水通道的入口置于所述水箱底部的地面,所述排水拍门盖设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的入口;
所述动力浮球能够在水流浮力作用下上浮;所述动力浮球上浮状态下,所述排水拍门关闭;所述动力浮球未上浮状态下,所述排水拍门打开;
所述第一排水通道连通所述人工湿地池;
所述第二排水通道连通所述截流沟。
在一个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水通道的入口高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的入口。
在一个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还包括应急通道;
所述应急通道设置于所述水箱的侧方;
所述水箱的预设水位高度设置有应急出口,所述应急出口连通所述应急通道;
所述应急通道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
在一个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还包括井室;
所述水箱和所述应急通道设置于所述井室内。
在一个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通道内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
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置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的入口下方。
在一个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还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
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
在一个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格栅;
所述第二排水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格栅;
所述应急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格栅;
所述污水入口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格栅。
在一个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截流沟内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净水型透水层、种植土隔离层、种植土壤层、潜水植物层、挺水植物层。
在一个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还包括固定支架;
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连杆铰接,另一端固定于地面。
在一个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动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
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与所述固定支架铰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动力浮球,所述第三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排水拍门,以使所述动力能够在水流作用下活动,并带动所述排水拍门活动。
在一个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拍门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在一个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截留沟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净水型透水层、种植土隔离层、种植土壤层、潜水植物层和挺水植物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水动力分流式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将截流沟和人工湿地相结合,并设置分流装置,在雨天水量大时,动力浮球浮起关闭排水拍门,使得低浓度雨污混合水直接通过截留沟截滤后入湖,在保证上游及时排水泄洪的同时,保障湿地系统不被湍急水流冲刷破坏;在晴天水量小时,动力浮球的自身重力克服水流浮力,打开排水拍门,从而将高浓度污水通入人工湿地进行有效净化,净化后再入湖,大幅提高了水污染防治的效果,且分流装置仅依靠水动力进行自动分流,结构简单,低碳环保,易于推广应用。
(发明人:刘高杰;张永清;唐碧波;张大雷;方健;刘丙生;刘愿祝;罗思杭;谭泰权;赵阳;龚远哲;卢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