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净化系统

发布时间:2025-7-28 14:10:00

公布日:2024.01.30

申请日:2023.12.27

分类号:C02F1/52(2023.01)I;C02F1/00(2023.01)I;C02F1/56(2023.01)I;B01D29/64(2006.01)I;B01D29/58(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净化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所述第一滤板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管,所述转动套管上下两端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摆杆,位于所述第一滤板上侧的摆杆的底部设置有推料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滤板上侧的滑轨两侧均设置有清理组件。该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净化装置,使清理刷始终位于多个刮板内部,将刮板之间积攒的长条状杂质向两侧推出,由于刮板之间留有缝隙,并且刚好壳体在推到最远端时位于两个刮板的缝隙之间,将杂质从缝隙中推出,当位于最远端时,刚好也与接料槽接触,使杂质落在接料槽内部进行回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净化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内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滤板(2)和第二滤板(3),所述第一滤板(2)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管(4),所述转动套管(4)上下两端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摆杆(5),两个所述摆杆(5)一端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杆(6),所述转杆(6)外侧转动连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8),所述固定套筒(8)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筒(9),所述转杆(6)贯穿固定套筒(8)并与转动套筒(9)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套筒(9)内部滑动连接有螺纹套筒(10),所述螺纹套筒(10)内部设置有喷药组件,所述螺纹套筒(10)顶端设有搅拌组件,所述第一滤板(2)上下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轨(49),两个所述滑轨(49)内部均开设有通槽并固定连接有齿条(23),两个所述滑轨(49)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旋转齿轮(22),两个所述旋转齿轮(22)分别与两个齿条(23)啮合连接,位于所述第一滤板(2)上侧的摆杆(5)的底部设置有推料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滤板(2)上侧的滑轨(49)两端均设置有清理组件,所述螺纹套筒(10)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11),所述转动套筒(9)内部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板(11)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板(11)滑动连接于滑槽内部,所述固定套筒(8)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环(12),所述螺纹套筒(10)贯穿螺纹环(12)并与螺纹环(12)螺纹连接,所述喷药组件包括支杆(14)、活塞(15)和喷头(18),所述支杆(14)固定连接于转动套筒(9)内部底端,所述活塞(15)固定连接于支杆(14)顶端,所述活塞(15)与螺纹套筒(10)内部空腔相适配并与螺纹套筒(10)滑动连接,所述活塞(15)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6),所述螺纹套筒(10)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17),所述喷头(18)固定连接于螺纹套筒(10)顶端,所述喷头(18)与第二单向阀(17)相连通,所述喷头(18)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喷嘴(19),所述螺纹套筒(10)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叶片(43),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支架(42)和两个搅拌桨(20),所述支架(42)套设于螺纹套筒(10)顶端外侧并与螺纹套筒(10)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搅拌桨(20)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支架(42)顶部两侧,所述滑轨(49)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4),所述清理组件包括两个横板(25)、两个竖板(26)和两个刮板(27),两个所述横板(25)分别固定连接于滑轨(49)一端两侧,两个所述竖板(26)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横板(25)底部,两个所述刮板(27)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竖板(26)底端,所述刮板(27)与第一滤板(2)顶部相贴合,四个所述刮板(27)两两相互对应,两组刮板(27)之间的距离与转动套管(4)的直径相适配,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支板(30)、壳体(31)和清理刷(32),所述支板(30)固定连接于摆杆(5)底部,所述壳体(31)固定连接于支板(30)一侧,所述清理刷(32)固定连接于壳体(31)底部,所述支板(30)内部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33),所述往复丝杆(33)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34),所述移动块(34)滑动连接于支板(30)内部,所述移动块(34)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35),所述第一滤板(2)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接料槽(29),所述壳体(31)内部固定连接有喷药器(36),所述喷药器(36)顶部设置有控制开关(37),所述推杆(35)与喷药器(36)相对应,所述喷药器(36)与清理刷(32)相对应,所述壳体(31)设置于四个刮板(27)内部,所述第一滤板(2)顶部固定连接有锥齿圈(40),所述锥齿圈(40)转动连接于转动套管(4)外侧,所述往复丝杆(33)贯穿支板(30)并延伸至支板(30)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39),所述锥齿轮(39)与锥齿圈(40)啮合连接,所述转动套管(4)中段设置为镂空状,所述转动套管(4)中段外侧套设并转动连接有旋转接头(41),所述旋转接头(41)一端固定连接有输药管(44),所述输药管(44)贯穿第一滤板(2)并与第一滤板(2)固定连接,所述输药管(44)一端贯穿机体(1)侧壁并与机体(1)固定连接,所述摆杆(5)内部设置有第一进料管(21)和第二进料管(38),所述第一进料管(21)与连接头(13)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21)和第二进料管(38)均与转动套管(4)相连通,所述机体(1)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8),所述限位杆(28)贯穿位于第一滤板(2)底部的滑轨(49)两端并与滑轨(49)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滤板(2)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5),所述电机(4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46),所述转动套管(4)外侧固定连接有传动齿圈(47),所述传动齿轮(46)与传动齿圈(47)啮合连接,所述机体(1)前后两侧均通过合页铰接有密封门(48)。

2.一种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净化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废水池中定量加入聚合氯化铝,使原水与其充分混合发生反应,凝聚原水中的一些胶体粒子从而形成微凝絮,并投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聚合氯化铝水解产生的H+,使水的pH值处在6.5-7.5之间,絮凝反应使微凝絮长成粗大、结实且易于沉降的絮凝体;步骤二:将带有絮凝体的废水通入机体(1)内部,使第一滤板(2)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并使第一滤板(2)将絮凝体拦截于第一滤板(2)顶部,通过喷药组件定量注入聚丙烯酰胺,通过搅拌组件对药液进行混合,沉降分离溢流水,使絮凝体互相碰撞凝聚、长大、分离、沉降形成污泥;步骤三:澄清后的水从第二滤板(3)均衡流出,对其进行再次过滤,将其中细微杂质进行过滤,再对其进行回收,通过清理组件对第一滤板(2)上的絮凝体进行回收处理,防止堵塞,并通过清理组件和推料组件的配合将一些细小絮凝体堆积合并成大絮凝体,并将其排出,便于使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絮凝体在过滤时会粘附于过滤网上,容易堵塞,影响出水,现有技术中通过刮板对过滤网进行刮除清理,但是清理效果不好,单纯的往复刮动容易将絮凝体打散,同时一下小型絮凝体无法成团,导致去除胶体粒子的效果也不好,影响过滤结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净化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所述第一滤板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管,所述转动套管上下两端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摆杆,两个所述摆杆一端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外侧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筒,所述转杆贯穿固定套筒并与转动套筒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套筒内部滑动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内部设置有喷药组件,所述螺纹套筒顶端设有搅拌组件,所述第一滤板上下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轨,两个所述滑轨内部均开设有通槽并固定连接有齿条,两个所述滑轨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旋转齿轮,两个所述旋转齿轮分别与两个齿条啮合连接,位于所述第一滤板上侧的摆杆的底部设置有推料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滤板上侧的滑轨两端均设置有清理组件。

优选地,所述螺纹套筒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转动套筒内部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板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板滑动连接于滑槽内部,所述固定套筒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环,所述螺纹套筒贯穿螺纹环并与螺纹环螺纹连接,对螺纹套筒进行限位,使螺纹套筒在转动时进行上下往复移动。

优选地,所述喷药组件包括支杆、活塞和喷头,所述支杆固定连接于转动套筒内部底端,所述活塞固定连接于支杆顶端,所述活塞与螺纹套筒内部空腔相适配并与螺纹套筒滑动连接,所述活塞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螺纹套筒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喷头固定连接于螺纹套筒顶端,所述喷头与第二单向阀相连通,所述喷头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喷嘴,使流进转动套筒内部的药液,在螺纹套筒的推动下从第一单向阀进入螺纹套筒的上腔体,并从喷嘴喷出,所述螺纹套筒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叶片,在螺纹套筒转动时带动多个叶片转动,对药液进行搅拌。

优选地,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支架和两个搅拌桨,所述支架套设于螺纹套筒顶端外侧并与螺纹套筒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搅拌桨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支架顶部两侧,所述滑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使螺纹套筒在转动时带动支架和搅拌桨进行转动,将喷嘴喷出的药液和污水进行搅拌,加快混合。

优选地,所述清理组件包括两个横板、两个竖板和两个刮板,两个所述横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滑轨一端两侧,两个所述竖板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横板底部,两个所述刮板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竖板底端,所述刮板与第一滤板顶部相贴合,四个所述刮板两两相互对应,两组刮板之间的距离与转动套管的直径相适配,使滑轨带动刮板进行往复移动,将第一滤板顶部的絮凝体等杂质向两侧推动,防止第一滤板堵塞,并且刮板之间的杂质会被搓成长条状,便于清理。

优选地,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支板、壳体和清理刷,所述支板固定连接于摆杆底部,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支板一侧,所述清理刷固定连接于壳体底部,所述支板内部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滑动连接于支板内部,所述移动块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第一滤板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接料槽,使滑轨带动壳体和清理刷进行回转运动,并且清理刷始终位于多个刮板内部,将刮板之间积攒的长条状杂质向两侧推出,由于刮板之间留有缝隙,并且刚好壳体在推到最远端时位于两个刮板的缝隙之间,将杂质从缝隙中推出,当位于最远端时,刚好也与接料槽接触,使杂质落在接料槽内部进行回收。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喷药器,所述喷药器顶部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推杆与喷药器相对应,所述喷药器与清理刷相对应,所述壳体设置于四个刮板内部,所述第一滤板顶部固定连接有锥齿圈,所述锥齿圈转动连接于转动套管外侧,所述往复丝杆贯穿支板并延伸至支板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所述锥齿轮与锥齿圈啮合连接,使支板带动往复丝杆和锥齿轮进行环绕运动时带动锥齿轮在锥齿圈外侧转动,使锥齿轮带动往复丝杆转动,并使往复丝杆带动移动块和推杆移动,推动控制开关控制喷药器将药液喷出,刚好使清理刷将药液涂覆于第一滤板上,并通过刮板将药液涂覆于整个第一滤板上,便于将第一滤板上的小型絮凝体结合成大絮凝体。

优选地,所述转动套管中段设置为镂空状,所述转动套管中段外侧套设并转动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一端固定连接有输药管,所述输药管贯穿第一滤板并与第一滤板固定连接,所述输药管一端贯穿机体侧壁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摆杆内部设置有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与连接头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均与转动套管相连通,便于对药业进行传输。

优选地,所述机体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位于第一滤板底部的滑轨两端并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滤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转动套管外侧固定连接有传动齿圈,所述传动齿轮与传动齿圈啮合连接,所述机体前后两侧均通过合页铰接有密封门。

一种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净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废水池中定量加入聚合氯化铝,使原水与其充分混合发生反应,凝聚原水中的一些胶体粒子从而形成微凝絮,并投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聚合氯化铝水解产生的H+,使水的pH值处在6.5-7.5之间。絮凝反应使微凝絮长成粗大、结实且易于沉降的絮凝体;

步骤二:将带有絮凝体的废水通入机体内部,使第一滤板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并使第一滤板将絮凝体拦截于第一滤板顶部,通过喷药组件定量注入聚丙烯酰胺,通过搅拌组件对药液进行混合,沉降分离溢流水,使絮凝体互相碰撞凝聚、长大、分离、沉降形成污泥;

步骤三:澄清后的水从第二滤板均衡流出,对其进行再次过滤,将其中细微杂质进行过滤,再对其进行回收,通过清理组件对第一滤板上的絮凝体进行回收处理,防止堵塞,并通过清理组件和推料组件的配合将一些细小絮凝体堆积合并成大絮凝体,并将其排出,便于使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净化装置,转动套筒转动时带动滑板转动,并通过滑板带动螺纹套筒转动,螺纹套筒与螺纹环螺纹连接,使螺纹套筒在转动时进行上下往复移动,当螺纹套筒在上下往复移动时,支杆和活塞与螺纹套筒进行相对滑动,并使流向转动套筒内部的药液穿过第一单向阀进入螺纹套筒的上腔体,当螺纹套筒下落时,使活塞将螺纹套筒上腔体内部的药液从喷嘴喷出,并且螺纹套筒带动喷头和喷嘴旋转,使药液旋转喷出,同时搅拌桨转动对药液进行混合,在固定套筒进行来回移动时可以进一步提高药液的混合效果,加快反应速率,使污水中的小絮凝体变成大絮凝体,便于后续处理。

2、该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净化装置,通过摆杆在转动时带动滑轨进行来回移动,滑轨带动多个横板移动,横板带动竖板和刮板移动,使刮板对两侧的絮凝体向两个接料槽内部刮动,防止第一滤板堵塞,影响出水,同时位于多个刮板之间的絮凝体被来回推动,将多个絮凝体相互结合,并形成絮凝结合体。

3、该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净化装置,使清理刷将喷出的药液涂覆在第一滤板上,接着使刮板将药液来回涂覆,使第一滤板上粘附的小型絮凝体长成大絮凝体,便于后期处理。并且清理刷始终位于多个刮板内部,将刮板之间积攒的长条状杂质向两侧推出,由于刮板之间留有缝隙,并且刚好壳体在推到最远端时位于两个刮板的缝隙之间,将杂质从缝隙中推出,当位于最远端时,刚好也与接料槽接触,使杂质落在接料槽内部进行回收。

(发明人:刘士清;赵惠娟;王伟;吴宁;安珂;郑春明;刘其勇;李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