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8.22
申请日:2023.06.12
分类号:C02F3/12(2023.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内源性碳源填料构建活性“重”泥系统的方法。本发明利用污泥质生物炭,作为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依托传统活性污泥系统和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构建活性“重”泥系统。新的活性“重”泥系统中生物数量增加、种类增多,生物处理能力提升,可有效提升容积负荷和污水处理效率,且利用内源性碳源,可减少外部碳源投加,可增强脱氮除磷能力,可减少整个工艺系统剩余污泥产生量,可系统性降低污水处理全过程能耗物耗和成本,提升传统污水处理系统的效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内源性碳源填料构建活性“重”泥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污泥处理:将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产生的剩余污泥进入污泥碳化生产线,制备出污泥质生物炭;步骤二加工分类:将步骤一所得的污泥质生物炭通过特定工艺得到粒状污泥质生物炭,将该粒状污泥质生物炭作为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步骤三投加填料:将步骤二所得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投加至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进水段;步骤四参数调控:随着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的逐步添加,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内形成新的活性“重”泥系统,通过当前的出水指标与未添加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时的出水指标的变化调控该处理系统的工艺参数;步骤五循环处理:将活性“重”泥系统中产生的部分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随剩余污泥再次进入污泥碳化处理系统,再次进行步骤一到步骤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内源性碳源填料构建活性“重”泥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污水处理系统的碳化污泥提升污水处理系统的效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内源性碳源填料构建活性“重”泥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污泥质生物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调理改性:通过添加调理剂对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调理,改变污泥性能,得到改性污泥;步骤2)脱水破碎:将步骤1)所得改性污泥通过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使污泥形成泥饼,再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得到碎状泥块;步骤3)预热干化:将步骤2)所得碎状泥块输送至碳化机的预热干化段,将碳化机后段热源循环利用,控制碳化机后段温度在100°C左右进行预热干化得到预干化污泥;步骤4)干化碳化:将步骤3)所得预干化污泥输送至碳化机干化段,控制碳化机干化段工作温度在130-150°C之间,利用热源间接加热污泥,将含水率降到5%以下,将含水率低于5%的污泥输送至碳化机碳化段,在绝氧环境下,控制温度在400-600°C之间将污泥进行分解碳化,得到污泥质生物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内源性碳源填料构建活性“重”泥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污泥质生物炭含水率低于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内源性碳源填料构建活性“重”泥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添加的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总量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污泥浓度正相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内源性碳源填料构建活性“重”泥系统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内源性碳源填料构建活性“重”泥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污泥处理:将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产生的剩余污泥进入污泥碳化生产线,制备出污泥质生物炭;步骤二加工分类:将步骤一所得的污泥质生物炭通过特定工艺得到粒状污泥质生物炭,将该粒状污泥质生物炭作为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步骤三投加填料:将步骤二所得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投加至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进水段;步骤四参数调控:随着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的逐步添加,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内形成新的活性“重”泥系统,通过出水指标的变化调控该处理系统的工艺参数;步骤五循环处理:将活性“重”泥系统中产生的部分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随剩余污泥再次进入污泥碳化处理系统,再次进行步骤一到步骤四。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污泥质生物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调理改性:通过添加调理剂对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调理,改变污泥性能,得到改性污泥;步骤2)脱水破碎:将步骤1)所得改性污泥通过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使污泥形成泥饼,再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得到碎状泥块;步骤3)预热干化:将步骤2)所得碎状泥块输送至碳化机的预热干化段,将碳化机后段热源循环利用,控制碳化机后段温度在100°C左右进行预热干化得到预干化污泥;步骤4)干化碳化:将步骤3)所得预干化污泥输送至碳化机干化段,控制碳化机干化段工作温度在130-150°C之间,利用热源间接加热污泥,将含水率降到5%以下,将含水率低于5%的污泥输送至碳化机碳化段,在绝氧环境下,控制温度在400-600°C之间将污泥进行分解碳化,得到剩余物质为污泥质生物炭。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污泥质生物炭含水率低于5%。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添加的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总量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污泥浓度正相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利用碳化工艺处理后的污泥质生物炭,作为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EndogenousCarbonSourceFiller),利用其特有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等特点,依托传统活性污泥系统和内源性碳源填料ECSF,构建活性“重”泥系统。新的活性“重”泥系统中生物数量增加、种类增多,生物处理能力提升,可有效提升容积负荷和污水处理效率,而且利用内源性碳源,可减少外部碳源等药剂投加,可提高工艺系统效能、增强脱氮除磷能力,可提升系统稳定性,可进一步减少整个工艺系统剩余污泥产生量,可系统性降低污水处理全过程能耗物耗和成本,利用污水处理系统的碳化污泥提升传统污水处理系统的效能。
(发明人:黄红旗;李柱;龙思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