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水处理解絮机工作结构

发布时间:2025-4-5 8:24:41

公布日:2023.09.05

申请日:2023.08.08

分类号:B01F33/83(2022.01)I;B01F27/92(2022.01)I;B01F27/21(2022.01)I;C02F1/52(2023.01)I

摘要

本发明涉及水、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水处理解絮机工作部的结构,包括:工作部,及焊接在工作部一侧的进水口,以及焊接在工作部另一侧的出水口;所述工作部的内侧设有分散刀;所述分散刀的中心位置贯穿有搅拌轴;所述分散刀的外围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焊接在工作部的内侧;所述搅拌轴的下端焊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间隙配合在工作部的内侧,且螺旋叶片的下端和工作部下端滑动配合,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解絮机工作部底部容易积存污泥,不方便后期保养,且工作部内的分散结构较为传统,分散效率较低,而且其搅拌轴的下端悬空,高速旋转时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2.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处理解絮机工作部的结构,包括:工作部(1)、搅拌轴(7)、气密室(4),及焊接在工作部(1)一侧的进水口(2),以及焊接在工作部(1)另一侧的出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1)的内侧设有分散刀(8);所述分散刀(8)的中心位置贯穿有搅拌轴(7);所述分散刀(8)的外围设有凸起(101);所述凸起(101)焊接在工作部(1)的内侧;所述凸起(101)为弧形凸起,所述凸起(101)沿工作部(1)的周向等距排列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凸起(101)均设在螺旋叶片(9)的上方;所述搅拌轴(7)的下端焊接有螺旋叶片(9);所述螺旋叶片(9)间隙配合在工作部(1)的内侧,且螺旋叶片(9)的下端和工作部(1)下端滑动配合;所述工作部(1)内部的底端开设有锥形状的沉孔(102),所述搅拌轴(7)的下端设为锥形状,所述搅拌轴(7)的下端转动配合在所述沉孔(102)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解絮机工作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气密室(4),所述气密室(4)的侧部焊接有进气管(4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解絮机工作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室(4)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支架(5),所述电机支架(5)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解絮机工作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7)的上端活动贯穿气密室(4)的中心位置,且搅拌轴(7)的上端和电机(6)的输出轴在电机支架(5)的内侧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解絮机工作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刀(8)至少设置两个,且分散刀(8)和搅拌轴(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解絮机工作部的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水处理解絮机工作部的结构,包括:工作部,及焊接在工作部一侧的进水口,以及焊接在工作部另一侧的出水口;所述工作部的内侧设有分散刀;所述分散刀的中心位置贯穿有搅拌轴;所述分散刀的外围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焊接在工作部的内侧;所述搅拌轴的下端焊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间隙配合在工作部的内侧,且螺旋叶片的下端和工作部下端滑动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工作部内部的底端开设有锥形状的沉孔,所述搅拌轴的下端设为锥形状,所述搅拌轴的下端转动配合在所述沉孔的内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凸起为弧形凸起,所述凸起沿工作部的周向等距排列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凸起均设在螺旋叶片的上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工作部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气密室,所述气密室的侧部焊接有进气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气密室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搅拌轴的上端活动贯穿气密室的中心位置,且搅拌轴的上端和电机的输出轴在电机支架的内侧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散刀至少设置两个,且分散刀和搅拌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发明通过设置螺旋叶片,便于通过螺旋叶片将工作部底部的污物刮离并向上输送,使污物不易在工作部的底部沉降,方便后期维护,且在输送过程中,由于螺旋叶片焊接在搅拌轴上,因此随着搅拌轴的高速转动,螺旋叶片也处在高速旋转的状态,因此螺旋叶片可以将这些污物上推,使污物较快的和分散刀接触,进而提高分散刀分散污物的效率。

2、本发明通过设置凸起,提高污物的撞击破碎的效果,进而提高污物的分散效率。

3、本发明通过设置工作部内部的底端开设有锥形状的沉孔,搅拌轴的下端设为锥形状,所述搅拌轴的下端转动配合在所述沉孔的内侧,提高搅拌轴高速旋转时的稳定性。

(发明人:李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