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

发布时间:2025-4-3 8:13:32

公布日:2023.09.05

申请日:2023.07.17

分类号:C10L9/10(2006.01)I;C10L5/46(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及其应用,按所述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质量总含量为100%计,包含:540%的疏水共聚物,5090%的粘土。使用本申请粘结剂制得的污泥燃料着火点较低,固硫率、固氯率、发热量以及浸水强度较高,污泥燃料具有更容易燃烧,对环境污染更小,耐潮、防水性能更好的性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按所述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质量总含量为100%计,包含:5-40%的疏水共聚物,50-90%的粘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其特征在于:还包含3-25%的粉煤灰和变性淀粉的混合物,所述粉煤灰和变性淀粉的质量比为(0.4-0.6):1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水装入装有温度计及回流装置的烧瓶中,边搅拌边加入乙腈,向烧瓶中充氮气除去空气后,升温至30-60℃,保温0.5-2h(2)向步骤(1)中加入引发剂,保温10-30min后,通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辛基溴化铵,反应4-6h后,提纯,制得疏水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辛基溴化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氮气保护下,将1-溴代辛烷、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溶剂混合,加入催化剂,在40-50℃反应12-24h,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并通过无水乙醚浸泡、萃取,制得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辛基溴化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辛基溴化铵的质量比为1(3-5)(0.1-0.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1-溴代辛烷、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为1(0.85-0.9)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粒径为30-200nm,粉煤灰粒径为1-2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性淀粉为醋酸酯变性淀粉、磷酸酯变性淀粉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其特征在于:还包含0.5-4%表面活性剂。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在污泥燃料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按所述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质量总含量为100%计,包含:5-40%的疏水共聚物,50-90%的粘土。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含3-25%的粉煤灰和变性淀粉的混合物,所述粉煤灰和变性淀粉的质量比为(0.4-0.6):1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疏水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水装入装有温度计及回流装置的烧瓶中,边搅拌边加入乙腈,向烧瓶中充氮气除去空气后,升温至30-60℃,保温0.5-2h

(2)向步骤(1)中加入引发剂,保温10-30min后,通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辛基溴化铵,反应4-6h后,提纯,制得疏水共聚物。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辛基溴化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氮气保护下,将1-溴代辛烷、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溶剂混合,加入催化剂,在40-50℃反应12-24h,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并通过无水乙醚浸泡、萃取,制得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辛基溴化铵。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辛基溴化铵的质量比为1(3-5)(0.1-0.3)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1-溴代辛烷、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为1(0.85-0.9)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粘土粒径为30-200nm,粉煤灰粒径为1-2m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变性淀粉为醋酸酯变性淀粉、磷酸酯变性淀粉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含0.5-4%表面活性剂。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表面活性剂为月桂基二甲基甜菜碱、磷酸烷基酯、聚氧乙烯烷基磺基丁二酸二钠、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中的至少一种。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物质污泥燃料粘结剂在污泥燃料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申请粘结剂制得的污泥燃料着火点较低,固硫率、固氯率、发热量以及浸水强度较高,污泥燃料具有更容易燃烧,对环境污染更小,耐潮、防水性能更好的性能。

(发明人:林君峰;罗诚;林国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