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5-2-17 14:09:22

公布日:2024.04.12

申请日:2024.01.17

分类号:C02F9/00(2023.01)I;C02F103/06(2006.01)N;C02F1/00(2023.01)N;C02F1/40(2023.01)N;C02F1/72(2023.01)N;C02F1/52(2023.01)N;C02F1/56(2023.01)N;C02F3

/30(2023.01)N;C02F3/12(2023.01)N;C02F101/30(2006.01)N;C02F101/16(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技术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池、调节均质池、隔油池、污泥脱水池、中间收集池、混凝沉淀池、第一A池、第一O池、第二A池、第二O池、MBR池、清水池、污泥浓缩池、曝气管路和上清液回流管,调节均质池与栅池连通,隔油池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调节均质池和污泥脱水池连通,中间收集池与污泥脱水池连通,混凝沉淀池与中间收集池连通,以此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生活垃圾在压缩后收集的污水采用的方式是和垃圾填埋场渗透液处理工艺差不多,但生活垃圾在压缩后收集的污水的有机物浓度高于垃圾填埋场渗透液,故现有方式对生活垃圾在压缩后收集的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3.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池、调节均质池、隔油池、污泥脱水池、中间收集池、混凝沉淀池、第一A池、第一O池、第二A池、第二O池、MBR池、清水池、污泥浓缩池、曝气管路和上清液回流管,所述调节均质池与所述栅池连通,所述隔油池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调节均质池和所述污泥脱水池连通,所述中间收集池与所述污泥脱水池连通,所述混凝沉淀池与所述中间收集池连通,所述第一A池与所述混凝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一O池与所述第一A池连通,所述第二A池设置在所述第一O池和所述第二O池之间,所述MBR池与所述第二O池连通,所述清水池和所述污泥浓缩池均与所述MBR池连通,所述曝气管路均与所述第一A池、所述第一O池、所述第二O池和MBR池连接,所述上清液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污泥浓缩池和所述污泥脱水池连通;所述调节均质池设置有调节管路;所述污泥脱水池设置有第一加药口和排泥口;所述混凝沉淀池设置有第二加药口;所述MBR池设置有第三加药口;所述污泥浓缩池还与所述中间收集池和所述混凝沉淀池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与所述第一A池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消毒管路,所述消毒管路与所述清水池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放池,所述排放池与所述清水池的出水端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回流管路,所述污泥回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A池和所述第二O池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曝气混合搅拌器,所述曝气混合搅拌器与所述调节均质池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生活垃圾在压缩后收集的污水采用的方式是和垃圾填埋场渗透液处理工艺差不多,但生活垃圾在压缩后收集的污水的有机物浓度高于垃圾填埋场渗透液,故现有方式对生活垃圾在压缩后收集的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池、调节均质池、隔油池、污泥脱水池、中间收集池、混凝沉淀池、第一A池、第一O池、第二A池、第二O池、MBR池、清水池、污泥浓缩池、曝气管路和上清液回流管,所述调节均质池与所述栅池连通,所述隔油池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调节均质池和所述污泥脱水池连通,所述中间收集池与所述污泥脱水池连通,所述混凝沉淀池与所述中间收集池连通,所述第一A池与所述混凝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一O池与所述第一A池连通,所述第二A池设置在所述第一O池和所述第二O池之间,所述MBR池与所述第二O池连通,所述清水池和所述污泥浓缩池均与所述MBR池连通,所述曝气管路均与所述第一A池、所述第一O池、所述第二O池和MBR池连接,所述上清液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污泥浓缩池和所述污泥脱水池连通;

所述调节均质池设置有调节管路;

所述污泥脱水池设置有第一加药口和排泥口;

所述混凝沉淀池设置有第二加药口;

所述MBR池设置有第三加药口;

所述污泥浓缩池还与所述中间收集池和所述混凝沉淀池连通。

其中,所述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与所述第一A池连接。

其中,所述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消毒管路,所述消毒管路与所述清水池连通。

其中,所述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放池,所述排放池与所述清水池的出水端连通。

其中,所述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回流管路,所述污泥回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A池和所述第二O池连接。

其中,所述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曝气混合搅拌器,所述曝气混合搅拌器与所述调节均质池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生活压缩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在具体使用时,首先污水处理站将垃圾压缩后全部废水进行收集,流至所述格栅池内经不锈钢细格网分离固体杂质后进入所述调节均质池,垃圾压缩废水在所述调节均质池中得到均质均量后进入所述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所述污泥脱水池进行脱水,在此过程中在所述第一加药口内加入石灰水/专用氧化剂/PAC/PAM至所述污泥脱水池内氧化絮凝,并进行泥水分离,此时经过污泥脱水池后的污水进入所述中间收集池,产生的泥饼经所述排泥口排出,所述中间收集池内的污水进入所述混凝沉淀池内,在所述第二加药口内加入碱/专用氧化剂/PAC/PAM至所述混凝沉淀池内对污水进一步进行氧化絮凝,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所述第一A池,首先在所述第一A池中加入特殊的菌种,则在所述第一A池中可产生厌氧和兼氧生化反应,可去除一部分的CODcrBOD5NH4+-N,随后进入所述第一O池内利用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和脱氮细菌)将废水中的氨氮通过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转化为氮气,从而降低废水中的氮含量,经所述第一O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所述第二A池内进行再次去除CODcrBOD5NH4+-N,然后经所述第二O池充分实现去除有机物和脱氮的功能,所述MBR池置于所述第二O池后面,所述MBR池内加入柠檬酸/次氯酸钠进行处理后即可排放至所述清水池内进行使用或排出,在此过程中,所述中间收集池、所述混凝沉淀池、所述第一O池和所述MBR池内处理时所产生的剩余污泥进入所述污泥浓缩池,经浓缩处理后的污泥由污泥脱水机处理,滤清水和浓缩池上清液回流至所述污泥脱水池内进行重复处理,以此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生活垃圾在压缩后收集的污水采用的方式是和垃圾填埋场渗透液处理工艺差不多,但生活垃圾在压缩后收集的污水的有机物浓度高于垃圾填埋场渗透液,故现有方式对生活垃圾在压缩后收集的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发明人:孙会贵;张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