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矿山井下水仓清淤装置

发布时间:2024-12-24 16:08:46

公布日:2023.10.27

申请日:2023.07.06

分类号:E02F5/28(2006.01)I;E21F16/00(2006.01)I;E21F17/00(2006.01)I;E21F17/18(2006.01)I;F04D15/00(2006.01)I;E02F3/88(2006.01)I;E02F3/90(2006.01)I;E02F3

/92(2006.01)I;E02F7/10(2006.01)I;E02F7/00(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涉及矿山井下开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在水仓底部设置泵坑,所述泵坑底部设置倾斜的底板,在所述泵坑底部还设置有潜污泵,用于排放底部的污泥;在所述泵坑的出水方向外侧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向所述密闭的腔体空间供水;在所述底板上连接有造浆水管,所述造浆水管的出水方向为底板水平截面的切线方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整个过程均采用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干预,大大降低了清淤的工作量。经改造后,内外水仓可以同时工作,大大增加了井下水仓的总容积,提高了矿井的抗风险能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水仓底部设置泵坑,所述泵坑底部设置倾斜的底板,所述底板高的一端抵住所述泵坑的侧壁,所述底板的另一端抵住所述泵坑的底部,所述底板与所述泵坑的侧壁、所述泵坑的底部形成密闭的腔体空间,所述底板在底部留出有圆形泵坑底面;在所述泵坑底部还设置有潜污泵,用于排放底部的污泥;在所述泵坑的出水方向外侧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向所述密闭的腔体空间供水;在所述底板上连接有造浆水管,所述造浆水管的出水方向为底板水平截面的切线方向;在所述泵坑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浊度传感器,所述浊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淤泥层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污泵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使用一个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的数量为三个,两个使用一个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坑的宽度与巷道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泵坑的底部形成的夹角为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造浆水管上设置有止回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三圈水平切向造浆水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圈造浆水管对应设置有8个出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浊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泵坑出水侧的侧壁上,所述浊度传感器间隔一米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泵坑的水流上游设置有絮凝剂添加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在水仓底部设置泵坑,所述泵坑底部设置倾斜的底板,所述底板高的一端抵住所述泵坑的侧壁,所述底板的另一端抵住所述泵坑的底部,所述底板与所述泵坑的侧壁、所述泵坑的底部形成密闭的腔体空间,所述底板在底部留出有圆形泵坑底面;

在所述泵坑底部还设置有潜污泵,用于排放底部的污泥;

在所述泵坑的出水方向外侧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向所述密闭的腔体空间供水;

在所述底板上连接有造浆水管,所述造浆水管的出水方向为底板水平截面的切线方向;

在所述泵坑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浊度传感器,所述浊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淤泥层高度。

优选地,所述潜污泵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使用一个备用。

优选地,所述潜水泵的数量为三个,两个使用一个备用。

优选地,所述泵坑的宽度与巷道相同。

优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泵坑的底部形成的夹角为30°。

优选地,在所述造浆水管上设置有止回阀。

优选地,在所述底板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三圈水平切向造浆水管。

优选地,每圈造浆水管对应设置有8个出水口。

优选地,多个所述浊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泵坑出水侧的侧壁上,所述浊度传感器间隔一米设置。

优选地,在泵坑的水流上游设置有絮凝剂添加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山井下水仓清淤系统,当底部淤泥高度达到设定排放值时,该数值由浊度传感器检测到,随即开始对底部淤泥开始清理。首先,潜水泵启动,对密封腔体加压输送清水,使切向造浆水管产生高压水。切向造浆水管中高压水的作用,使得淤泥悬浮在流动的流体中,并使淤泥颗粒作翻滚运动,到达固体流化状态。清水泵开启10分钟之后,潜污泵开始运行,将已经处于流化状态的淤泥排出。待到浊度传感器示数恢复正常数值时,说明淤泥已经被排空,清水泵首先停止工作,停止造浆。在这之后,潜污泵再运行5-10分钟,将管道冲洗干净后,停止工作。

淤泥经由管道泵送至淤泥缓冲池,再有渣浆泵通过竖井泵送至地表。

整个过程均采用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干预,大大降低了清淤的工作量。经改造后,内外水仓可以同时工作,大大增加了井下水仓的总容积,提高了矿井的抗风险能力。

(发明人:何方维;王先锋;宛井旭;张皓楠;冯禹凡;张雨霏;余鑫;雷洋;肖国欣;王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