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5.10
申请日:2024.03.20
分类号:C02F9/00(2023.01)I;C02F3/30(2023.01)I;C02F1/44(2023.01)N;C02F1/00(2023.01)N;C02F1/20(2023.01)N;C02F7/0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层管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处理管和升流沉淀管,生化处理管包括内部的平压管和外部的水处理管,水处理管由上至下包括若干个彼此分隔的分处理管,平压管的顶部处于地上且连通外界大气环境,平压管竖直贯穿所有分处理管,平压管底部封闭且处于最下部的分处理管的底部;平压管对应每个分处理管顶部的位置都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口,使得每个分处理管的顶部通过平压管连通外界大气环境;上下相邻的分处理管的外侧设置连接管,将上方的分处理管处理后的水体输入下方的分处理管,最下部的分处理管连接升流沉淀管的底部,处理后的水体在升流沉淀管内上升时,进行脱气和沉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套层管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化处理管和升流沉淀管,生化处理管包括内部的平压管和外部的水处理管,水处理管由上至下包括若干个彼此分隔的分处理管,平压管的顶部处于地上且连通外界大气环境,平压管竖直贯穿所有分处理管,平压管底部封闭且处于最下部的分处理管的底部;平压管对应每个分处理管顶部的位置都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口,使得每个分处理管的顶部通过平压管连通外界大气环境;上下相邻的分处理管的外侧设置连接管,用于将上方的分处理管处理后的水体输入下方的分处理管,最下部的分处理管连接升流沉淀管的底部,处理后的水体在升流沉淀管内上升时,进行脱气和沉淀;所述生化处理管为套管结构,平压管和水处理管同心设置,上下相邻的分处理管之间设置分隔板,使得每个分处理管各自独立;分处理管分为降流区和升流区,降流区和升流区处于平压管的两侧,降流区的顶部设有进水口,降流区和升流区的底部通过过流口连通,升流区的顶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相邻的下方的分处理管降流区的进水口;所述分处理管的中部设有两道竖直的隔板,隔板设在平压管的两侧,隔板和平压管将分处理管分为降流区和升流区;隔板一侧固定在分处理管的内壁上,另一侧固定在平压管的外侧壁上,隔板的高度与分处理管高度相同,且高于降流区和升流区的液面;上下相邻的两个分处理管中,上方分处理管的降流区对应下方分处理管的升流区,上方分处理管的升流区对应下方分处理管的降流区;上方分处理管的升流区的出水口通过连接管连接下方分处理管的降流区的进水口;所述平压管的顶部对应降流区和升流区分别设有一个通气口,使得每个降流区和升流区都通过平压管与外界大气环境连通;所述平压管内设有竖直的供气管,供气管的顶端连接外部供气装置,供气管对应每个降流区和升流区的位置都设有曝气管,曝气管伸入对应的降流区或升流区的底部,进行曝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层管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隔板的底部设有一个过流口,使得降流区底部的废水能从平压管两侧进入升流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层管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流沉淀管设在生化处理管的旁边,生化处理管最下部的升流区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升流沉淀管的底部;升流沉淀管为中空的圆柱形,由下至上包括好氧区、缺氧区和沉淀区,沉淀区的顶部处于地面上,沉淀区的顶部并设有溢流出口,用于排出产水;沉淀区顶部封闭,并设有气体回收管,气体回收管连接供气管,将升流沉淀管排出的多余气体回收至供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层管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流沉淀管的好氧区连接排泥管,排泥管通过若干个并联的分排管连接各个分处理管,用于将好氧区的污泥回流至分处理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套层管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处理管和升流沉淀管,生化处理管包括内部的平压管和外部的水处理管,水处理管由上至下包括若干个彼此分隔的分处理管,平压管的顶部处于地上且连通外界大气环境,平压管竖直贯穿所有分处理管,平压管底部封闭且处于最下部的分处理管的底部;平压管对应每个分处理管顶部的位置都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口,使得每个分处理管的顶部通过平压管连通外界大气环境;
上下相邻的分处理管的外侧设置连接管,用于将上方的分处理管处理后的水体输入下方的分处理管,最下部的分处理管连接升流沉淀管的底部,处理后的水体在升流沉淀管内上升时,进行脱气和沉淀。
可选的,所述生化处理管为套管结构,平压管和水处理管同心设置,上下相邻的分处理管之间设置分隔板,使得每个分处理管各自独立;
分处理管分为降流区和升流区,降流区和升流区处于平压管的两侧,降流区的顶部设有进水口,降流区和升流区的底部通过过流口连通,升流区的顶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相邻的下方的分处理管降流区的进水口。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分处理管的中部设有两道竖直的隔板,隔板设在平压管的两侧,隔板和平压管将分处理管分为降流区和升流区;
隔板一侧固定在分处理管的内壁上,另一侧固定在平压管的外侧壁上,隔板的高度与分处理管高度相同,且高于降流区和升流区的液面。
进一步可选的,每个隔板的底部设有一个过流口,使得降流区底部的废水能从平压管两侧进入升流区。
进一步可选的,上下相邻的两个分处理管中,上方分处理管的降流区对应下方分处理管的升流区,上方分处理管的升流区对应下方分处理管的降流区;上方分处理管的升流区的出水口通过连接管连接下方分处理管的降流区的进水口。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平压管的顶部对应降流区和升流区分别设有一个通气口,使得每个降流区和升流区都通过平压管与外界大气环境连通。
可选的,所述平压管内设有竖直的供气管,供气管的顶端连接外部供气装置,供气管对应每个降流区和升流区的位置都设有曝气管,曝气管伸入对应的降流区或升流区的底部,进行曝气。
可选的,所述升流沉淀管设在生化处理管的旁边,生化处理管最下部的升流区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升流沉淀管的底部;
升流沉淀管为中空的圆柱形,由下至上包括好氧区、缺氧区和沉淀区,沉淀区的顶部处于地面上,沉淀区的顶部并设有溢流出口,用于排出产水;沉淀区顶部封闭,并设有气体回收管,气体回收管连接供气管,将升流沉淀管排出的多余气体回收至供气管。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升流沉淀管的好氧区连接排泥管,排泥管通过若干个并联的分排管连接各个分处理管,用于将好氧区的污泥回流至分处理管。
(发明人:李碧;张黎明;周郁;胡汉君;王承亮;王树志;黄吕越;谢威;谢伟;郭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