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6.14
申请日:2024.04.07
分类号:C02F1/463(2023.01)I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高压脉冲电源、电絮凝反应仓、电絮凝导流体、从多口向污水导流通道中注入污水的污水输入组件和锥体塑形组件;电絮凝导流体为顶部开口的空心圆锥形,数量为两个,套设在一起,之间的间隙形成污水导流通道,其一作为电絮凝阳极板使用,底部固定有排杂阀;另一包括支撑环体、作为电絮凝阴极板使用的导流板体和底部锥体;底部锥体材质为软质橡胶,侧壁上设有锥体排出口;锥体塑形组件带动底部锥体形变进而扬起积累的絮状物,上设有吸污口和加药口;实现了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的电极板利用率高、絮状物排出效果好、絮凝效果好且整体污水处理效率高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包括高压脉冲电源(001)、电絮凝反应仓(100)、电絮凝导流体(300)、污水输入组件和加药系统(7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支撑架(200)、锥体塑形组件和污泥泵(600);污水输入组件从多口向污水导流通道中注入待处理污水;所述电絮凝导流体(300)为顶部开口的空心圆锥形,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锥体(310)和第二锥体(320);第一锥体(310)作为电絮凝阳极板使用,底部固定有排杂阀(330);第二锥体(320)套设在第一锥体(310)的内部,二者之间的间隙形成污水导流通道,包括支撑环体(321)、作为电絮凝阴极板使用的导流板体(322)和底部锥体(323),三者依次组合固定在一起;底部锥体(323)材质为软质橡胶,侧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锥体排出口(324);所述锥体塑形组件整体为纵向设置的伸缩杆状,固定在承载支撑架(200)上,通过拉拽与下压的方式带动底部锥体(323)形变进而扬起积累的絮状物;锥体塑形组件上靠近底部锥体(323)内底位置设有与污泥泵(600)连通的吸污口(540),靠近锥体排出口(324)位置设有与加药系统(700)连通的加药口(5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塑形组件包括伸缩杆体(510)和连接杆(520);所述伸缩杆体(510)为电动、气动或液压伸缩杆,纵向设置,与第二锥体(320)同轴且固定在承载支撑架(200)上,用于带动连接杆(520)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杆(520)为空心硬质杆体,纵向设置,顶部固定在伸缩杆体(510)的底部,底部固定在底部锥体(323)的内底上;所述连接杆(520)内置有与加药系统(700)连通的加药通道(550),还内置有与污泥泵(600)连通的吸污通道(560);所述连接杆(520)的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一个或多个吸污口(540),吸污口(540)与吸污通道(560)连通;所述连接杆(520)的侧壁上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加药口(5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体(321)为硬质管形圆环体,纵向设置,顶部可拆卸固定在电絮凝反应仓(100)的内侧壁上;所述导流板体(322)为上大下小的喇叭形管体,顶部边缘固定在支撑环体(321)的底部边缘上,与高压脉冲电源(001)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输入组件包括分配阀(410)、输入管(420)和进入口(430);所述分配阀(410)为电动切换阀,进入口(430)位于第一锥体(310)的侧壁上;分配阀(410)通过输入管(420)与进入口(430)连通,使用时将污水有选择的通过其中一个或通过多个进入口(430)注入污水导流通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污泥泵(600)将沉积的部分絮状物抽走后,过滤后利用管道注入第二锥体(320)的内部空间。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体(310)和导流板体(322)均为硬板板体,上设有多个通槽,多个与高压脉冲电源(001)电连接的电极板可拆卸固定安装在这些通槽中并将这些通槽封闭;在整个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在将第一锥体(310)和第二锥体(320)拆下后将二者上的电极板改换位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体(320)内部空间还放置有多个涡流球(800),涡流球(800)为上设多个通孔的硬质空心球体,水体流经涡流球(800)会产生涡流;在底部锥体(323)形变时,会带动涡流球(800)上下移动,通过抖动涡流球(800)的动作排出部分涡流球(800)中积蓄的絮状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20)还内置有第二吸污通道(570),第二吸污通道(570)与污泥泵(600)连通;污泥泵(600)上还设有阀体;所述连接杆(520)的底部还固定有延长杆(521),延长杆(521)靠近底部的侧壁上也设有吸污口(540),此处的吸污口(540)与第二吸污通道(570)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锥体(323)包括承载环(325)和底部软锥(326);所述承载环(325)为上大下小的硬质锥形管,顶部固定在导流板体(322)的底部;所述底部软锥(326)为顶部开口的空心锥体,材质为软质橡胶;所述锥体排出口(324)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位于承载环(325)上,至少一个位于底部软锥(326)上,在底部软锥(326)被拉起时,底部锥体(323)上的锥体排出口(324)相对喷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涡流球(800)均位于底部锥体(323)的内部空间中;所述涡流球(800)上固定有多个铁块,固定有铁块的涡流球(800)的重心仍在球心上;所述承载环(325)包括第一环体(327)、第二环体(328)和连接折叠管(329);所述第一环体(327)和第二环体(328)均为硬质环体;所述连接折叠管(329)为能够进行伸缩的波纹管,顶端固定在第一环体(327)上,底端固定在第二环体(328)上;第一环体(327)、第二环体(328)和连接折叠管(329)共同组成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管体;所述连接折叠管(329)的外侧面外凸部分固定有多个吸附磁体(340),吸附磁体(340)为块状永磁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絮凝污水处理系统的电极板利用率低下、絮状物排出顺畅程度差、容易发生堵塞、絮凝效果相对较差以及整体污水处理效率相对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的电极板利用率高、絮状物排出效果好、不易发生堵塞、絮凝效果好且整体污水处理效率高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包括高压脉冲电源、电絮凝反应仓、电絮凝导流体、污水输入组件和加药系统,还包括定位在电絮凝反应仓的顶部的承载支撑架、锥体塑形组件和污泥泵;污水输入组件从多口向污水导流通道中注入待处理污水;
所述电絮凝导流体为顶部开口的空心圆锥形,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锥体和第二锥体;第一锥体作为电絮凝阳极板使用,底部固定有排杂阀;第二锥体套设在第一锥体的内部,二者之间的间隙形成污水导流通道,包括支撑环体、作为电絮凝阴极板使用的导流板体和底部锥体,三者依次组合固定在一起;
所述底部锥体材质为软质橡胶,固定在导流板体的底部,侧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锥体排出口;
所述锥体塑形组件整体为纵向设置的伸缩杆状,固定在承载支撑架上,通过拉拽与下压的方式带动底部锥体形变进而扬起积累的絮状物;锥体塑形组件上靠近底部锥体内底位置设有与污泥泵连通的吸污口,靠近锥体排出口位置设有与加药系统连通的加药口。
进一步的,所述锥体塑形组件包括伸缩杆体和连接杆;
所述伸缩杆体为电动、气动或液压伸缩杆,纵向设置,与第二锥体同轴且固定在承载支撑架上,用于带动连接杆上下移动;
所述连接杆为空心硬质杆体,纵向设置,顶部固定在伸缩杆体的底部,底部固定在底部锥体的内底上;
所述连接杆内置有与加药系统连通的加药通道,还内置有与污泥泵连通的吸污通道;
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一个或多个吸污口,吸污口与吸污通道连通;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加药口。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环体为硬质管形圆环体,纵向设置,顶部可拆卸固定在电絮凝反应仓的内侧壁上;所述导流板体为上大下小的喇叭形管体,顶部边缘固定在支撑环体的底部边缘上,与高压脉冲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输入组件包括分配阀、输入管和进入口;
所述分配阀为电动切换阀,进入口位于第一锥体的侧壁上;分配阀通过输入管与进入口连通,使用时将污水有选择的通过其中一个或通过多个进入口注入污水导流通道。
进一步的,在利用污泥泵将沉积的部分絮状物抽走后,过滤后利用管道注入第二锥体的内部空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体和导流板体均为硬板板体,上设有多个通槽,多个与高压脉冲电源电连接的电极板可拆卸固定安装在这些通槽中并将这些通槽封闭;在整个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在将第一锥体和第二锥体拆下后将二者上的电极板改换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锥体内部空间还放置有多个涡流球,涡流球为上设多个通孔的硬质空心球体,水体流经涡流球会产生涡流;
在底部锥体形变时,会带动涡流球上下移动,通过抖动涡流球的动作排出部分涡流球中积蓄的絮状物。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还内置有第二吸污通道,第二吸污通道与污泥泵连通;
污泥泵上还设有阀体;
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还固定有延长杆,延长杆靠近底部的侧壁上也设有吸污口,此处的吸污口与第二吸污通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底部锥体包括承载环和底部软锥;
所述承载环为上大下小的硬质锥形管,顶部固定在导流板体的底部;
所述底部软锥为顶部开口的空心锥体,材质为软质橡胶;
所述锥体排出口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位于承载环上,至少一个位于底部软锥上,在底部软锥被拉起时,底部锥体上的锥体排出口相对喷水。
优选的,所有的涡流球均位于底部锥体的内部空间中;
所述涡流球上固定有多个铁块,固定有铁块的涡流球的重心仍在球心上;
所述承载环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连接折叠管;
所述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均为硬质环体;
所述连接折叠管为能够进行伸缩的波纹管,顶端固定在第一环体上,底端固定在第二环体上;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连接折叠管共同组成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管体;
所述连接折叠管的外侧面外凸部分固定有多个吸附磁体,吸附磁体为块状永磁体。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设置多口向导流通道中通入污水,将位于内侧的锥形的导流板的底部设置成上大下小且顶部开口的软质空心锥体,并在该软质锥体上设置污水排出口;使用时,利用固定在软质锥体上的杆体带动软质锥体形变,改变排出口位置的同时将大部分沉淀的絮状物扬起;在杆体内设置吸污通道间歇性的将沉积的絮状物抽走;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絮凝污水处理系统的电极板利用率低下、絮状物排出顺畅程度差、容易发生堵塞、絮凝效果相对较差以及整体污水处理效率相对较差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设备的电极板利用率高、絮状物排出效果好、不易发生堵塞、絮凝效果好且整体污水处理效率高的技术效果。
(发明人:张伟英;林挺;鲍碧荣;韩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