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2.12
申请日:2023.09.08
分类号:B01D29/03(2006.01)I;B01D29/82(2006.01)I;B01D29/64(2006.01)I;B01D29/94(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钴废水处理设备,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处理箱和筛网;处理箱的顶部具有进料口,底部具有出液口;进料口用于与过滤装置的出渣口连通,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浓缩装置连通,与出液口连通的管道上设有水泵,用于将废液抽入至浓缩装置内;筛网设置在处理箱内;筛网将处理箱分隔为进料腔和储液腔,进料口和出液口分别位于进料腔和储液腔上;筛网用于阻隔沉淀物,并用于废水穿过,以分离沉淀物和废水。通过本申请上述设置,能够使沉淀物与废水分离,因此便于对沉淀物进行收集,同时也能够对分离后的废水进行回收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钴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箱,顶部具有进料口,底部具有出液口;所述进料口用于与过滤装置的出渣口连通,所述出液口用于与浓缩装置连通;以及筛网,设置在所述处理箱内;所述筛网将所述处理箱分隔为进料腔和储液腔,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进料腔和所述储液腔上;所述筛网用于阻隔沉淀物,并用于废水穿过,以分离沉淀物和废水;其中,所述筛网倾斜设置,所述处理箱于所述筛网的高端位置具有出料口;所述进料腔内设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底端与所述筛网的上表面接触,且所述刮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筛网的上表面呈锐角,并形成刮料区域;所述刮板具有沿所述筛网低端向所述筛网高端滑动的自由度;在所述刮板由所述筛网低端向所述筛网高端滑动时,所述刮板能够按压刮料区域的沉淀物,以使废水脱离沉淀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钴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上具有上下贯通的避让槽,含钴废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挡板,滑动设置在所述避让槽内;所述挡板的上表面具有凸出于所述筛网上表面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筛网上表面共面的第二状态;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处理箱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挡板滑动;其中,所述挡板、所述刮板以及所述筛网上表面之间为刮料区域;在所述刮板向上滑动时,在所述挡板的阻挡作用下,所述刮板能够挤压所述刮料区域的沉淀物;在所述刮板向上滑动预设距离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挡板滑至第二状态,以使刮板和沉淀物跨域所述挡板处的避让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钴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挡板沿所述筛网低端至所述筛网高端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钴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的侧壁上具有滑道,所述进料腔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筛网平行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靠近所述筛网低端的位置为第一连接口,所述滑道靠近其底部的位置具有第二连接口;所述处理箱的侧壁内部具有连通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的通道;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动部,连接在所述挡板的底部,并与所述滑道滑动配合;弹性件,一端连接在所述滑道的底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动部上;连接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连接绳,位于所述通道内;所述连接绳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口,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口,并与所述滑动部连接;以及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刮板上;所述连接结构具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或分离的连接端;其中,所述连接结构的连接端用于与低处的连接部连接,在连接部跟随所述连接结构滑动至高处时,所述连接结构的连接端与所述连接部分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钴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具有插孔,所述连接结构的连接端用于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所述连接结构为电动推杆或者气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钴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内设有卡接定位结构,所述卡接定位结构用于与所述挡板的底部卡接配合,以使所述挡板处于第二状态;其中,在所述刮板由所述筛网高端滑至所述筛网低端时,所述卡接定位结构与所述挡板分离,所述挡板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复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含钴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具有凹槽,所述卡接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储液腔内;所述定位部上具有与所述滑动部插接配合的插槽;弹性凸起,固定在所述定位部于插槽的顶端位置;所述弹性凸起用于与所述凹槽卡接配合;以及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处理箱上;所述驱动部件具有与所述定位部连接的驱动端,在所述驱动端的驱动下,所述定位部具有与所述挡板卡接配合的第一位置,以及具有与所述挡板分离的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的高度低于第一位置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钴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具有止挡部,在所述挡板与所述定位部卡接配合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滑动部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钴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于排料口的位置铰接有启闭门,在所述刮板的顶推作用下,能够打开启闭门,进而将沉淀物从排料口排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含钴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于所述排料口的下方连接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斜向下设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含钴废水处理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渣方式不利于收集沉淀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含钴废水处理设备,包括:
处理箱,顶部具有进料口,底部具有出液口;所述进料口用于与过滤装置的出渣口连通,所述出液口用于与浓缩装置连通;以及
筛网,设置在所述处理箱内;所述筛网将所述处理箱分隔为进料腔和储液腔,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进料腔和所述储液腔上;所述筛网用于阻隔沉淀物,并用于废水穿过,以分离沉淀物和废水;
其中,所述筛网倾斜设置,所述处理箱于所述筛网的高端位置具有出料口;所述进料腔内设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底端与所述筛网的上表面接触,且所述刮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筛网的上表面呈锐角,并形成刮料区域;所述刮板具有沿所述筛网低端向所述筛网高端滑动的自由度;
在所述刮板由所述筛网低端向所述筛网高端滑动时,所述刮板能够按压刮料区域的沉淀物,以使废水脱离沉淀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筛网上具有上下贯通的避让槽,含钴废水处理设备还包括:
挡板,滑动设置在所述避让槽内;所述挡板的上表面具有凸出于所述筛网上表面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筛网上表面共面的第二状态;
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处理箱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挡板滑动;
其中,所述挡板、所述刮板以及所述筛网上表面之间为刮料区域;在所述刮板向上滑动时,在所述挡板的阻挡作用下,所述刮板能够挤压所述刮料区域的沉淀物;
在所述刮板向上滑动预设距离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挡板滑至第二状态,以使刮板和沉淀物跨域所述挡板处的避让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板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挡板沿所述筛网低端至所述筛网高端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液腔的侧壁上具有滑道,所述进料腔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筛网平行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靠近所述筛网低端的位置为第一连接口,所述滑道靠近其底部的位置具有第二连接口;所述处理箱的侧壁内部具有连通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的通道;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滑动部,连接在所述挡板的底部,并与所述滑道滑动配合;
弹性件,一端连接在所述滑道的底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动部上;
连接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连接绳,位于所述通道内;所述连接绳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口,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口,并与所述滑动部连接;以及
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刮板上;所述连接结构具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或分离的连接端;
其中,所述连接结构的连接端用于与低处的连接部连接,在连接部跟随所述连接结构滑动至高处时,所述连接结构的连接端与所述连接部分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上具有插孔,所述连接结构的连接端用于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所述连接结构为电动推杆或者气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液腔内设有卡接定位结构,所述卡接定位结构用于与所述挡板的底部卡接配合,以使所述挡板处于第二状态;
其中,在所述刮板由所述筛网高端滑至所述筛网低端时,所述卡接定位结构与所述挡板分离,所述挡板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复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板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具有凹槽,所述卡接定位结构包括:
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储液腔内;所述定位部上具有与所述滑动部插接配合的插槽;
弹性凸起,固定在所述定位部于插槽的顶端位置;所述弹性凸起用于与所述凹槽卡接配合;以及
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处理箱上;所述驱动部件具有与所述定位部连接的驱动端,在所述驱动端的驱动下,所述定位部具有与所述挡板卡接配合的第一位置,以及具有与所述挡板分离的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的高度低于第一位置的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道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具有止挡部,在所述挡板与所述定位部卡接配合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滑动部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箱于排料口的位置铰接有启闭门,在所述刮板的顶推作用下,能够打开启闭门,进而将沉淀物从排料口排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箱于所述排料口的下方连接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斜向下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钴废水处理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过滤装置在排渣过程中,沉淀物和废水会一同从进料口进入到处理箱的进料腔,并落入到筛网上;沉淀物被筛网阻隔,停留在筛网上;废水能够穿过筛网,并流到下方的储液腔内;储液腔内的废水通过出液口能够被传送至浓缩装置中。在上料完毕后,会有大部分的废水穿过筛网流到下方的储液腔内;此时,刮板由筛网的低端向高端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刮板带动沉淀物一同向上运动,并且刮板能够对刮料区域内的沉淀物起到按压的作用,能够进一步使沉淀物上的废水与沉淀物分离。在刮板带动沉淀物运动到筛网的高端时,脱水后的沉淀物从处理箱的出料口排出。通过本申请上述设置,能够使沉淀物与废水分离,因此便于对沉淀物进行收集,同时也能够对分离后的废水进行回收利用。
(发明人:曾祥志;丁波峰;江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