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酸性有机废水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24-8-14 10:08:12

公布日:2023.12.12

申请日:2022.05.31

分类号:C02F9/00(2023.01)I;C02F3/12(2023.01)I;C02F1/66(2023.01)I;C02F1/72(2023.01)I;C02F101/3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酸性有机废水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含黄铁矿的强化剂对酸性有机废水进行强化处理,得到第一处理废水;S2,调节所述第一处理废水的pH值,得到第二处理废水;S3,将所述第二处理废水进行活性污泥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有机废水。本发明方法以现行采用的生化法为基础进行过程强化增效处理,通过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增强主体生物法的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不产生二次污染,达到排放要求,在低pH、高CODcr浓度的酸性有机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酸性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含黄铁矿的强化剂对酸性有机废水进行强化处理,得到第一处理废水;S2,对所述第一处理废水进行pH值调节,得到第二处理废水;S3,将所述第二处理废水进行活性污泥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有机废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1中,所述酸性有机废水的CODcr浓度为4000-20000mg/L;所述酸性有机废水的pH值为0.5-5;优选地,所述酸性有机废水的B/C值为0.21-0.25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1中,所述酸性有机废水的CODcr与黄铁矿的质量比为0.08-40:1,优选为0.1-10: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强化剂中,所述黄铁矿的浓度为0.5-5g/L,优选为2-4g/L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黄铁矿的平均粒径为120-500目,优选为180-350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强化剂中还含有过氧化氢;优选地,所述黄铁矿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比为0.0125-1.6:1,优选为0.08-0.4:1;优选地,所述强化剂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为3-40g/L,优选为10-25g/L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1中,所述强化处理的过程包括: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将含黄铁矿的强化剂加入酸性有机废水中,进行搅拌;优选地,所述搅拌的速度为250-600rpm,优选地为300-450rpm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2中,所述pH值调节的过程包括: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向所述第一处理废水中加入碱液;优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废水的pH值比所述酸性有机废水的pH值高2-6;优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废水的pH值为4-7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3中,所述活性污泥处理的过程包括:在常温常压下,将好氧活性污泥与所述第二处理废水混合,得到混合液,经曝气,对所述混合液进行氧代谢反应;优选地,在所述混合液中,所述好氧活性污泥的浓度为10-25g/L,溶解氧的浓度不低于2mg/L;优选地,所述活性污泥处理的时间为60-100h,优选为80-96h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3中,所述处理后的有机废水的CODcr浓度小于200mg/L;所述处理后的有机废水的pH值为6-9;优选地,所述处理后的有机废水的B/C值为0.5-0.8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酸性化工生产产生的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差、操作复杂、未能达到进入管网的要求等的问题,提供酸性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增强处理效果,达到进入管网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酸性有机废水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含黄铁矿的强化剂对酸性有机废水进行强化处理,得到第一处理废水;

S2,对所述第一处理废水进行pH值调节,得到第二处理废水;

S3,将所述第二处理废水进行活性污泥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有机废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先通过含黄铁矿的强化剂对酸性有机废水进行强化处理,强化了生物处理过程,分解废水中有毒有害以及难降解物质,同时显著提高酸性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废水的CODcr值;然后进行pH调节,有利于后段的活性污泥处理;最后进行活性污泥处理,降低废水中的CODcr浓度。

本发明方法以现行采用的生化法为基础进行过程强化增效处理,通过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增强主体生物法的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不产生二次污染,达到排放要求,在低pH、高CODcr浓度的酸性有机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人:李海涛;汪东;孔凡敏;俞健健;于品华;赵运生;朱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