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3.03
申请日:2022.11.30
分类号:C02F9/00(2023.01)I;C02F3/30(2023.01)I;B01D21/24(2006.01)I;C02F1/52(2023.01)N;C02F1/00(2023.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引流沉淀池的改良AO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它包括A/O生化池、混凝反应/释气池和沉淀池,沉淀池延伸而将A/O生化池分隔为A池和O池,且A池和O池通过连通管连通,A池和O池之间还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的出水口位于A池内且回流管内设置有第一气提泵,O池内设置有第二气提泵且第二气提泵的出水口连通混凝反应/释气池,混凝反应/释气池的出水口连接沉淀池,沉淀池底端与A/O生化池底面之间设置有导流墙且导流墙随沉淀池延伸,沉淀池底端设置有开口,开口位于导流墙顶端且与A池连通,导流墙面向A池的侧面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凸出于导流墙且自开口向A池底面延伸。减少了沉淀池出口的污泥堆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内置引流沉淀池的改良AO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它包括A/O生化池(1)、混凝反应/释气池(2)和沉淀池(3),沉淀池(3)延伸而将A/O生化池(1)分隔为A池(11)和O池(12),且A池(11)和O池(12)通过连通管(4)连通,A池(11)和O池(12)之间还设置有回流管(5),所述回流管(5)的出水口位于所述A池(11)内且回流管(5)内设置有第一气提泵(6),O池(12)内设置有第二气提泵(7),且第二气提泵(7)的出水口连通混凝反应/释气池(2),混凝反应/释气池(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沉淀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底端与所述A/O生化池(1)底面之间设置有导流墙(8)且导流墙(8)伴随所述沉淀池(3)延伸,沉淀池(3)底端设置有开口(31),开口(31)位于导流墙(8)顶端且与所述A池(11)连通,所述导流墙(8)面向所述A池(11)的侧面设置有导流板(9),所述导流板(9)凸出于所述导流墙(8)且自所述开口(31)向所述A池(11)底面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引流沉淀池的改良AO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9)设置有若干个,且沿着导流墙(8)的长度方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引流沉淀池的改良AO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9)之间是等间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引流沉淀池的改良AO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9)的板面与所述A池(11)底面之间夹角为45-80°,所述导流板(9)的宽度是0.3-0.5m且厚度不小于0.2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引流沉淀池的改良AO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8)面向所述A池(11)的一面与所述A池(11)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5-80°,所述导流墙(8)的垂直高度为0.5-1.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引流沉淀池的改良AO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底部设置有多个泥斗(32),所述泥斗(32)沿着所述沉淀池(3)的延伸方向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置引流沉淀池的改良AO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斗(32)上方设置有若干布水器(20),所述布水器(20)与所述泥斗(32)是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布水器(20)与混凝反应/释气池(2)的出水口连接以接收废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引流沉淀池的改良AO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A池(11)内设置有搅拌桨(211),所述搅拌桨(211)距池底0.5-1.5m,搅拌桨(211)直径不小于2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置引流沉淀池的改良AO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墙(8)的根部与搅拌桨(211)中心的距离为1.5-2.5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置引流沉淀池的改良AO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9)的导流方向与搅拌桨(211)的旋转方向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内置引流沉淀池的改良AO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解决了如何改善沉淀池底部堆积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置引流沉淀池的改良AO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它包括A/O生化池、混凝反应/释气池和沉淀池,沉淀池延伸而将A/O生化池分隔为A池和O池,且A池和O池通过连通管连通,A池和O池之间还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A池内且回流管内设置有第一气提泵,O池内设置有第二气提泵且第二气提泵的出水口连通混凝反应/释气池,混凝反应/释气池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底端与所述A/O生化池底面之间设置有导流墙且导流墙随所述沉淀池延伸,沉淀池底端设置有开口,开口位于导流墙顶端且与所述A池连通,所述导流墙面向所述A池的侧面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凸出于所述导流墙且自所述开口向所述A池底面延伸。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设置有若干个,且沿着导流墙的长度方向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之间是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板面与所述A池底面之间夹角为45-80°,所述导流板的宽度是0.3-0.5m且厚度不小于0.2m。
优选地,所述导流墙面向所述A池的一面与所述A池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5-80°,所述导流墙的垂直高度为0.5-1.5m。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多个泥斗,所述泥斗沿着所述沉淀池的延伸方向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泥斗上方设置有若干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与所述泥斗是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布水器与混凝反应/释气池的出水口连接以接收废水。
优选地,A池内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距池底0.5-1.5m,搅拌桨直径不小于2m。
进一步地,导流墙根部与搅拌桨中心的距离为1.5-2.5m。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导流方向与搅拌桨的旋转方向一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内置引流沉淀池的改良AO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由于在沉淀池底部设置了导流墙,导流墙面向A池的侧面设置有导流板,由于导流墙和导流板的作用,沉淀池开口流出的污泥不易堆积,污泥顺着导流板流至池底,不会在开口处停留而堵塞开口。
(发明人:钱媛媛;袁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