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06.28
申请日:2021.12.27
分类号:C02F9/14(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BSTS短程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包括预处理池、精处理池和沉淀池,所述预处理池与精处理池相连通,所述精处理池与沉淀池相连通,所述预处理池内侧设有用于自动检测污水情况并对其进行自动添加药剂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预处理池底部设有自动曝气机构;本发明通过在预处理池智能调节,把复杂多变的水体调节成适合进入预处理池的水体,通过预处理池的更精确硝化反硝化反应,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各种富余微生物,然后排入深度处理池,经更精确的确认和微调整,再排入沉淀池,达到高质量排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BSTS短程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1)、精处理池(2)和沉淀池(3),所述预处理池(1)与精处理池(2)相连通,所述精处理池(2)与沉淀池(3)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1)内侧设有用于自动检测污水情况并对其进行自动添加药剂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预处理池(1)底部设有自动曝气机构,所述预处理池(1)内连接有推流机(4),所述精处理池(2)内侧设有用于对污水进行精确处理的过滤机构,所述沉淀池(3)内连接有用于使污泥快速沉淀的沉淀机构;所述沉淀机构包括第一密集网板(19),所述第一密集网板(19)前后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0),两个所述第一转轴(20)外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齿轮(21),所述沉淀池(3)内部前后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22),所述第一齿条(22)用于与第一齿轮(21)啮合,两个所述第一转轴(20)外表面上均套设有第一滑块(23),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3)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推动气缸(24),两个所述推动气缸(24)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架(25),所述U型固定架(25)固定连接在沉淀池(3)的顶部,所述第一密集网板(19)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26),两个所述第一滑槽(26)内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二密集网板(27),每个所述第一滑槽(26)与第二密集网板(2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8),两个所述第二密集网板(27)外端均抵住沉淀池(3)的内侧壁;所述沉淀池(3)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驱动丝杆(29),所述驱动丝杆(29)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一刮泥板(30),两个所述第一刮泥板(30)底部与沉淀池(3)内部底面接触,两个所述驱动丝杆(29)外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1),所述驱动丝杆(29)为双向驱动丝杆(29),且驱动丝杆(29)两端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一滑块(23)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32),所述第二齿条(32)与第二齿轮(31)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STS短程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预处理装置(5),所述预处理装置(5)连通有调节罐(6),所述预处理装置(5)电性连接有智能系统(7),所述智能系统(7)电性连接有RO计(8)、PH计(9)、COD探头(10)、NH3探头(11)、TN探头(12),所述RO计(8)、PH计(9)、COD探头(10)、NH3探头(11)、TN探头(12)插入预处理池(1)内用于检测污水质量,所述智能系统(7)同步控制调节罐(6)和预处理装置(5)进行添加药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STS短程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曝气机构包括曝气鼓风机(13),所述曝气鼓风机(13)与智能系统(7)电性连接,所述曝气鼓风机(13)输出端连通有若干曝气管(14),所述曝气管(14)固定连接在预处理池(1)的内侧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STS短程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处理池(2)内固定连接有II型调节器(17),所述II型调节器(17)用于检测污水质量,所述精处理池(2)内连接有若干呈线性阵列分布的MBR帘式生物反应膜(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STS短程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泥板(30)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33),所述第二转杆(33)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翘板(34),所述翘板(34)底端与沉淀池(3)的底面接触,所述第二转杆(33)外前后两端通过棘轮连接有摩擦轮(35),所述沉淀池(3)前后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摩擦条(36),所述摩擦轮(35)与摩擦条(36)相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STS短程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内侧底面中部为倾斜收集槽(37),所述沉淀池(3)前后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38),所述第一丝杆(38)后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9),所述驱动电机(39)固定连接在沉淀池(3)的侧壁上,所述第一丝杆(38)外表面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刮泥板(40),所述第二刮泥板(40)与收集槽(37)形成一致用于刮动收集槽(37)内侧污泥,所述收集槽(37)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泥阀(4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STS短程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目前污水处理领域创新,有各种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深度反硝化工艺,菌种生物处理剂等。但均局限于实验室理论研究居多,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水体情况,市面上很难见到稳定有效且成本低的创新工艺技术,且现有的污水处理后在沉淀池进行污泥沉淀时,污水中的杂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落在沉淀池的底部,部分漂浮的小颗粒无法自行沉淀,导致污泥沉淀的时间较长,沉淀不彻底,影响后续排出的污水的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BSTS短程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精处理池和沉淀池,所述预处理池与精处理池相连通,所述精处理池与沉淀池相连通,所述预处理池内侧设有用于自动检测污水情况并对其进行自动添加药剂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预处理池底部设有自动曝气机构,所述预处理池内连接有推流机,所述精处理池内侧设有用于对污水进行精确处理的过滤机构,所述沉淀池内连接有用于使污泥快速沉淀的沉淀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预处理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连通有调节罐,所述预处理装置电性连接有智能系统,所述智能系统电性连接有RO计、PH计、COD探头、NH探头、TN探头,所述RO计、PH计、COD探头、NH探头、TN探头插入预处理池内用于检测污水质量,所述智能系统同步控制调节罐和预处理装置进行添加药剂;
所述自动曝气机构包括曝气鼓风机,所述曝气鼓风机与智能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曝气鼓风机输出端连通有若干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固定连接在预处理池的内侧底部;
所述预处理池内固定连接有红菌生化自动培植反应器和微电解载体模块,所述红菌生化自动培植反应器和所述微电解载体模块位于污水内用于辅助调节污水质量;
所述精处理池内固定连接有II型调节器,所述II型调节器用于检测污水质量,所述精处理池内连接有若干呈线性阵列部分的MBR帘式生物反应膜;
所述沉淀机构包括第一密集网板,所述第一密集网板前后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两个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齿轮,所述沉淀池内部前后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用于与第一齿轮啮合,两个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上均套设有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推动气缸,两个所述推动气缸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架,所述U型固定架固定连接在沉淀池的顶部,所述第一密集网板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内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二密集网板,每个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密集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密集网板外端均抵住沉淀池的内侧壁;
所述沉淀池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驱动丝杆,所述驱动丝杆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一刮泥板,两个所述第一刮泥板底部与沉淀池内部底面接触,两个所述驱动丝杆外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驱动丝杆为双向驱动丝杆,且驱动丝杆两端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一滑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一刮泥板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翘板,所述翘板底端与沉淀池的底面接触,所述第二转杆外前后两端通过棘轮连接有摩擦轮,所述沉淀池前后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摩擦条,所述摩擦轮与摩擦条相作用;
所述沉淀池内侧底面中部为倾斜收集槽,所述沉淀池前后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后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沉淀池的侧壁上,所述第一丝杆外表面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刮泥板,所述第二刮泥板与收集槽形成一致用于刮动收集槽内侧污泥,所述收集槽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泥阀;
一种BSTS短程生物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将需要处理的污水通入预处理池中;
步骤二:智能系统进行大数据和一套公式结合计算出数据,从而自动触发预处理装置对预处理池进行各种药剂的精准投加,将水体调节至适合硝化反硝化反应的程度;
步骤三:智能系统检测预处理池内的氧气,自动控制曝气管向预处理池内曝气;
步骤四:将预处理后的污水通入精处理池中,进行更精确的生物处理和微调整;
步骤五:将精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
步骤六:件沉淀后符合要求的污水排出,沉淀的污泥进行排出或者回流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预处理池智能调节,把复杂多变的水体调节成适合进入预处理池的水体,通过预处理池的更精确硝化反硝化反应,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各种富余微生物,然后排入深度处理池,经更精确的确认和微调整,再排入沉淀池,达到高质量排放。
2.本发明通过在污水被通入沉淀池内后,启动两个推动气缸,带动两个第一滑块、第一转轴和第一密集网板一同向下移动,第一密集网板与两个第二密集网板同步向下移动,将悬浮在污水中的污泥向下刮动,第一密集网板和第二密封网板快速将污泥向下推动,使污泥快速移动至沉淀池的底部,进行沉淀,然后,推动气缸缩回,同理,带动第一密集网板和第二密集网板同步上移,第一密集网板和第二密集网板顶部可能会刮动带有污泥,当第一密集网板复位时,推动机构气缸继续缩回,带动第一密封剂网板继续上移,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使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一密集网板转动,同步挤压外端两个第二密集网板,使第二密集网板沿第一滑槽向内滑动,压缩第一弹簧,两端的第二密集网板在沉淀池的作用下同步进行伸缩,最终,使第一密集网板进行转动°,使其顶部翻转至底部,将第一密集网板上升过程中,刮动留存的污泥进行刷出或者落下,使污泥再次落在污水内,避免污泥长时间粘附在第一密集网板上,有利于第一密集网板和第二密集网板对污泥的沉淀进行持续的作业,有利于快速使污泥沉淀,加快整个处理效率。
(发明人:朱健;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