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07.01
申请日:2022.03.31
分类号:C02F9/14(2006.01)I;C02F3/30(2006.01)I;C02F3/02(2006.01)I;C02F3/28(2006.01)I;C02F3/32(2006.01)I;C02F3/34(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该系统利用边渠收集雨水和生活污水,并设置截污管与边渠内的排污口连通,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通过排污口进入截污管内,避免含污量较大的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进入河道污染受纳水体。再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对经截污管截留的污水进行处理,利用厌氧微生物消解处理有机物,利用厌氧、好氧交替处理去除COD、BOD5及大部分的氮素污染物,磷与剩余的氮则作为养分被人工湿地内的植物吸收,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02002)一级排放B标准的要求。该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工艺简单,基建及运维成本低、管理方便,能够满足农村污水的收集及处理需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收集装置和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污水收集装置包括边渠和截污管,所述边渠布设于排水片区内并用于收集所述排水片区内的雨水和污水,所述边渠的出水口用于延伸至与河道的排口相连,所述截污管设于所述边渠的旁侧,所述边渠设有排污口,所述截污管与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第一厌氧池、好氧池、第二厌氧池和人工湿地,所述调节池的进水口与所述截污管连通,所述第一厌氧池的进水口与所述调节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好氧池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厌氧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厌氧池的进水口与所述好氧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厌氧池的出水口与所述人工湿地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一格栅,所述边渠内设有至少一沉砂槽,所述排污口设于所述沉砂槽的位置处,且所述排污口的内顶面与所述沉砂槽的槽顶齐平,所述第一格栅竖向布设于所述边渠内并位于所述排污口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槽的槽体深度为400mm-1200mm,所述排污口的开口直径为200mm-600mm,所述沉砂槽的槽体长度为1m-2m,所述沉砂槽的深度随所述排污口的开口尺寸增加而增大、所述沉砂槽的长度随所述沉砂槽的深度增加而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边渠的长度方向,所述边渠内间隔设有多个所述沉砂槽,所述排污口设于最靠近所述河道的排口的所述沉砂槽处,且至少最靠近所述河道的排口的所述沉砂槽与其前一所述沉砂槽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格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5h-3.6h;和/或,所述第一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h-2h;和/或,所述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h-3h;和/或,所述第二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h-4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为生物膜池。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为潜流式人工湿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包括填料床、种植于所述填料床的湿地植物,以及布水管组和集水管组;所述布水管组包括布水干管和多根与所述布水干管连通的布水支管,所述布水干管与所述第二厌氧池的出水口连通,多根所述布水支管均匀布设于所述填料床的下层;所述集水管组包括集水干管和多根与所述集水干管连通的集水支管,多根所述集水支管均匀布设于所述填料床的上层,所述集水干管用于与所述河道或者灌溉渠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床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砂层、碎石层、瓜子片层和第二砂层,所述布水支管布设于所述碎石层,所述集水支管布设于所述瓜子片层。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集水干管上方的上翻保水管,所述上翻保水管的进水口与各所述集水支管的出水口及所述集水干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集水干管上设有阀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农村污水收集处理难度大、城镇排水系统及水处理技术无法满足农村实际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装置和污水处理装置,其中
污水收集装置,污水收集装置包括边渠和截污管,边渠布设于排水片区内并用于收集排水片区内的雨水和污水,边渠的出水口用于延伸至与河道的排口相连,截污管设于边渠的旁侧,边渠设有排污口,截污管与排污口连通;
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第一厌氧池、好氧池、第二厌氧池和人工湿地,调节池的进水口与截污管连通,第一厌氧池的进水口与调节池的出水口连通,好氧池的进水口与第一厌氧池的出水口连通,第二厌氧池的进水口与好氧池的出水口连通,第二厌氧池的出水口与人工湿地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水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一格栅,边渠内设有至少一沉砂槽,排污口设于沉砂槽的位置处,且排污口的内顶面与沉砂槽的槽顶齐平,第一格栅竖向布设于边渠内并位于排污口的前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沉砂槽的槽体深度为400mm-1200mm,排污口的开口直径为200mm-600mm,沉砂槽的槽体长度为1m-2m,沉砂槽的深度随排污口的开口尺寸增加而增大、沉砂槽的长度随沉砂槽的深度增加而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边渠的长度方向,边渠内间隔设有多个沉砂槽,排污口设于最靠近河道的排口的沉砂槽处,且至少最靠近河道的排口的沉砂槽与其前一沉砂槽之间设有第一格栅。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5h-3.6h;
和/或,第一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h-2h;
和/或,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h-3h;
和/或,第二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h-4h。
在一些实施例中,好氧池为生物膜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工湿地为潜流式人工湿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工湿地包括填料床、种植于填料床的湿地植物,以及布水管组和集水管组;
布水管组包括布水干管和多根与布水干管连通的布水支管,布水干管与第二厌氧池的出水口连通,多根布水支管均匀布设于填料床的下层;
集水管组包括集水干管和多根与集水干管连通的集水支管,多根集水支管均匀布设于填料床的上层,集水干管用于与河道或者灌溉渠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填料床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砂层、碎石层、瓜子片层和第二砂层,布水支管布设于碎石层,集水支管布设于瓜子片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水管组还包括设于集水干管上方的上翻保水管,上翻保水管的进水口与各集水支管的出水口及集水干管的进水口连通,集水干管上设有阀门。
本发明提供的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申请的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利用边渠收集雨水和生活污水,并设置截污管与边渠侧壁的排污口连通,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通过排污口进入截污管内,避免含污量较大的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进入河道污染受纳水体。再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对经截污管截留的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处理装置沿污水的流动方向依序设置调节池、第一厌氧池、好氧池、第二厌氧池和人工湿地,污水经调节池调节后均匀流出至第一厌氧池内,第一厌氧池、好氧池、第二厌氧池和人工湿地组合成多级的厌氧-好氧处理体系,利用第一厌氧池和第二厌氧池内的厌氧微生物消解处理有机物,再利用厌氧、好氧交替处理去除COD、BOD5以及大部分的氮素污染物,污染物P则经第二厌氧池释放后进入人工湿地,与剩余的N一同作为养分被人工湿地内的植物吸收去除,最后从人工湿地排出的处理后的出水可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02002)的一级排放B标准的要求,可以用于灌溉农田或用于河道补充水源等。整个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工艺简单,基建投资成本低,维护管理简单,无需专业技术人员长时间值守,运维成本低、管理方便,能够满足农村污水的收集及处理需求。
(发明人:李骏飞;杨磊三;李德强;周炜峙;余涛;梁怿祯;马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