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3-7-13 11:30:59

公布日:2022.07.12

申请日:2022.03.21

分类号:C02F9/04(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淤泥过滤池,所述淤泥过滤池的侧壁安装有污水进口管,所述淤泥过滤池远离所述污水进口管的一端安装有过滤出口管,所述淤泥过滤池、污水进口管和过滤出口管之间相连通,所述淤泥过滤池的内部安装有滤泥装置,所述滤泥装置用来对污水中的污泥与大颗粒杂质进行初步处理。本发明通过过滤机构、出液组件和顶触组件之间的配合,利用正滤网板件自身的重力作用、污水冲力与抵触轮的结构设置,实现了对正滤网板件端进行往复推压清洁的功能以及势能摆动清洁的功能,此外,通过气压作用以及抵触轮的结构设置,在进行伴随性沉淀药剂补给的同时,实现对污水的采样功能。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淤泥过滤池(1),所述淤泥过滤池(1)的侧壁安装有污水进口管(11),所述淤泥过滤池(1)远离所述污水进口管(11)的一端安装有过滤出口管(12),所述淤泥过滤池(1)、污水进口管(11)和过滤出口管(12)之间相连通,所述淤泥过滤池(1)的内部安装有滤泥装置(13),所述滤泥装置(13)用来对污水中的污泥与大颗粒杂质进行初步处理;过滤机构(2),多个所述过滤机构(2)组成滤泥装置(13),所述过滤机构(2)用于对所述污水进口管(11)内部中的淤泥进行沉淀药剂添加和滤泥处理;出液组件(3),所述出液组件(3)安装于所述过滤机构(2)的内部,所述出液组件(3)用于对所述过滤机构(2)内部网口淤泥清洁提供驱动并释放沉淀药剂;顶触组件(4),所述顶触组件(4)安装于所述过滤机构(2)的内部,所述顶触组件(4)配合出液组件(3)对过滤机构(2)端网口部位进行顶触带动的清洁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2)包括过滤框(21)、定位块(22)、滤网转杆(23)、正滤网板件(24)、水动转杆(25)、转动轮(26)、滤网承接板(27)、接口滤网(28)和侧滤网(29),多个所述过滤框(21)安装于所述污水进口管(11)的内部,两个所述定位块(22)安装于所述过滤框(21)的侧壁,所述滤网转杆(23)与所述定位块(22)的侧壁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正滤网板件(24)安装于两个所述滤网转杆(23)之间,所述水动转杆(25)转动安装于所述过滤框(21)的内部,两个所述转动轮(26)安装于所述水动转杆(25)的侧壁,多个所述滤网承接板(27)安装于所述过滤框(21)的内部,所述接口滤网(28)安装于所述滤网承接板(27)与正滤网板件(24)之间,所述侧滤网(29)安装与所述接口滤网(28)与过滤框(21)的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组件(3)包括抵触轮(31)、气囊球(32)、储水囊(33)、水阀(34)和出液阀(35),所述抵触轮(31)安装于所述水动转杆(25)的侧壁,所述气囊球(32)安装于所述抵触轮(31)的侧壁,所述储水囊(33)安装于所述气囊球(32)的内部,所述水阀(34)安装于所述气囊球(32)与储水囊(33)的接口端,两个所述出液阀(35)安装于所述气囊球(32)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触组件(4)包括顶触滑槽(41)、限位块(42)、顶触板(43)和顶触杆(44),两个所述顶触滑槽(41)开设于所述过滤框(21)的侧壁,所述限位块(42)与所述过滤框(21)的侧壁进行滑动连接,所述顶触板(43)安装于两个所述限位块(42)之间,所述顶触杆(44)安装于所述顶触板(43)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过滤框(21)侧壁之间进行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过滤框(2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多个所述滤网承接板(27)之间进行等距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块(22)关于所述正滤网板件(24)的侧壁中轴线进行对称设置,所述接口滤网(28)与侧滤网(29)采用弹力结构设置,所述正滤网板件(24)采用硬网结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抵触轮(31)的侧壁截面采用葫芦形结构设置,两个所述出液阀(35)关于所述气囊球(32)的侧壁截面中轴线进行对称设置,所述出液阀(35)采用挤压阀口结构设置,所述水阀(34)为单向阀口结构设置,所述储水囊(33)初始为缩瘪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42)的侧壁与所述顶触滑槽(41)的侧壁之间相互抵紧,所述顶触板(43)侧壁与所述过滤框(21)的内侧壁之间进行滑动连接,所述顶触板(43)的面积小于所述正滤网板件(24)的面积,所述顶触板(43)无法阻挡污水的正常流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26)的扇叶端侧壁开设有水冲凹口(5),所述水冲凹口(5)的开设端朝向迎水端,所述水冲凹口(5)的侧壁截面采用凹口弧形结构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触板(43)的侧壁与所述抵触轮(31)的侧壁之间始终保持接触,所述顶触杆(44)设置于所述顶触板(43)靠近正滤网板件(24)的一端侧壁,两个所述顶触杆(44)之间关于所述顶触板(43)的侧壁中轴线进行对称设置,所述顶触杆(44)与所述正滤网板件(24)之间发生垂直关系时,所述顶触杆(44)的侧壁与所述正滤网板件(24)的侧壁之间相互作用力为零,此时所述抵触轮(31)的小凸起端与顶触板(43)之间发生接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淤泥过滤池,所述淤泥过滤池的侧壁安装有污水进口管,所述淤泥过滤池远离所述污水进口管的一端安装有过滤出口管,所述淤泥过滤池、污水进口管和过滤出口管之间相连通,所述淤泥过滤池的内部安装有滤泥装置,所述滤泥装置用来对污水中的污泥与大颗粒杂质进行初步处理;

过滤机构,多个所述过滤机构组成滤泥装置,所述过滤机构用于对所述污水进口管内部中的淤泥进行沉淀药剂添加和滤泥处理;

出液组件,所述出液组件安装于所述过滤机构的内部,所述出液组件用于对所述过滤机构内部网口淤泥清洁提供驱动并释放沉淀药剂;

顶触组件,所述顶触组件安装于所述过滤机构的内部,所述顶触组件配合出液组件对过滤机构端网口部位进行顶触带动的清洁功能。

优选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框、定位块、滤网转杆、正滤网板件、水动转杆、转动轮、滤网承接板、接口滤网和侧滤网,多个所述过滤框安装于所述污水进口管的内部,两个所述定位块安装于所述过滤框的侧壁,所述滤网转杆与所述定位块的侧壁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正滤网板件安装于两个所述滤网转杆之间,所述水动转杆转动安装于所述过滤框的内部,两个所述转动轮安装于所述水动转杆的侧壁,多个所述滤网承接板安装于所述过滤框的内部,所述接口滤网安装于所述滤网承接板与正滤网板件之间,所述侧滤网安装与所述接口滤网与过滤框的侧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出液组件包括抵触轮、气囊球、储水囊、水阀和出液阀,所述抵触轮安装于所述水动转杆的侧壁,所述气囊球安装于所述抵触轮的侧壁,所述储水囊安装于所述气囊球的内部,所述水阀安装于所述气囊球与储水囊的接口端,两个所述出液阀安装于所述气囊球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顶触组件包括顶触滑槽、限位块、顶触板和顶触杆,两个所述顶触滑槽开设于所述过滤框的侧壁,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过滤框的侧壁进行滑动连接,所述顶触板安装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所述顶触杆安装于所述顶触板的侧壁。

优选地,多个所述过滤框侧壁之间进行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过滤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多个所述滤网承接板之间进行等距设置。

优选地,两个所述定位块关于所述正滤网板件的侧壁中轴线进行对称设置,所述接口滤网与侧滤网采用弹力结构设置,所述正滤网板件采用硬网结构设置。

优选地,两个所述抵触轮的侧壁截面采用葫芦形结构设置,两个所述出液阀关于所述气囊球的侧壁截面中轴线进行对称设置,所述出液阀采用挤压阀口结构设置,所述水阀为单向阀口结构设置,所述储水囊初始为缩瘪状态。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的侧壁与所述顶触滑槽的侧壁之间相互抵紧,所述顶触板侧壁与所述过滤框的内侧壁之间进行滑动连接,所述顶触板的面积小于所述正滤网板件的面积,所述顶触板无法阻挡污水的正常流通。

优选地,所述转动轮的扇叶端侧壁开设有水冲凹口,所述水冲凹口的开设端朝向迎水端,所述水冲凹口的侧壁截面采用凹口弧形结构设置。

优选地,所述顶触板的侧壁与所述抵触轮的侧壁之间始终保持接触,所述顶触杆设置于所述顶触板靠近正滤网板件的一端侧壁,两个所述顶触杆之间关于所述顶触板的侧壁中轴线进行对称设置,所述顶触杆与所述正滤网板件之间发生垂直关系时,所述顶触杆的侧壁与所述正滤网板件的侧壁之间相互作用力为零,此时所述抵触轮的小凸起端与顶触板之间发生接触。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过滤机构、出液组件和顶触组件之间的配合,利用正滤网板件自身的重力作用、污水冲力与抵触轮的结构设置,实现了对正滤网板件端进行往复推压清洁的功能以及势能摆动清洁的功能。

2、本发明通过过滤机构、出液组件和顶触组件之间的配合,通过气压作用以及抵触轮的结构设置,在进行伴随性沉淀药剂补给的同时,实现对污水的采样功能。

(发明人:黄伟康;李朝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