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废水循环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3-7-12 15:41:04

公布日:2022.10.18

申请日:2022.09.16

分类号:C02F9/10(2006.01)I;B01D5/00(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及其换热模块,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冷却塔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冷却塔本体底部的储水池,所述储水池连接有加药装置和水质监测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氧化杀菌剂罐、非氧化杀菌剂罐、缓蚀阻垢剂罐和浓硫酸罐,还包括连接在各罐体与所述储水池之间的加药泵,所述加药泵和所述水质监测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水质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利用所述加药泵控制对于所述储水池的加药量。本发明通过将储水池连接加药装置和水质监测装置,能够利用所加药剂阻止微生物、藻类生长,阻止水垢形成或利用化学反应降低水垢含量,从而能够提高对废水的处理和利用,降低废水排放。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冷却塔本体底部的储水池,所述储水池连接有加药装置和水质监测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氧化杀菌剂罐、非氧化杀菌剂罐、缓蚀阻垢剂罐和浓硫酸罐,还包括连接在各罐体与所述储水池之间的加药泵,所述加药泵和所述水质监测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水质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利用所述加药泵控制对于所述储水池的加药量;所述冷却塔内设置有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矩形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矩形本体的底边的三角形进气部;所述矩形本体内间隔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矩形本体的顶边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三角形进气部内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三角形进气部呈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等腰三角形结构的底边与所述矩形本体连接,所述等腰三角形结构的两腰边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以及所述第一出气口顺次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出气口顺次连通;所述等腰三角形结构内设置有若干层中空的气流层,每层所述气流层内均设置有若干导流条,所述导流条之间和所述导流条与所述腰边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或所述第二进气通道,所述导流条垂直连接所述腰边,且整体位于所述等腰三角形结构的中垂线的同侧;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位于不同的所述气流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本体内从下向上顺次布置有填料、配水系统、收水器、风区、换热模块以及风机,所述风区包括干冷风区和湿热风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塔本体上的对应所述干冷风区的百叶窗,所述干冷风区内还设置有调节风门,在低环境温度运行时,全部或者部分关闭所述调节风门,开启所述百叶窗,调节所述干冷风区和所述湿热风区的进风量,在高环境温度运行时,所述百叶窗全部关闭,所述调节风门全部打开。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干冷空气通向所述第一进气口;湿热空气通向所述第二进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呈蜂窝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本体包括第一塑片和第二塑片,所述第一塑片和所述第二塑片均由第一梯形结构正反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塑片的第一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塑片的第一梯形结构相扣形成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或所述第二换热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进气部包括第三塑片和第四塑片,所述第三塑片和所述第四塑片均呈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局部设置有第二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梯形结构形成所述导流条,所述第三塑片连接在所述第一塑片的第一梯形结构的中位线上,所述第四塑片连接在所述第二塑片的第一梯形结构的中位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塑片和所述第四塑片各设置有两片,形成两第一气流层和夹在两所述第一气流层之间的第二气流层,所述第一气流层内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二气流层内设置有所述第二进气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片的第一梯形结构的顶面设置有外凸的第一定位点,所述第二塑片的第一梯形结构的顶面设置有内凹的第二定位点,所述第一定位点能够与所述第二定位点匹配扣合;所述第三塑片的第二梯形结构的顶面设置有外凸的第三定位点,所述第四塑片的第二梯形结构的顶面设置有内凹的第四定位点,所述第三定位点与所述第四定位点匹配扣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及其换热模块,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将储水池连接加药装置和水质监测装置,并且加药装置包括氧化杀菌剂罐、非氧化杀菌剂罐、缓蚀阻垢剂罐和浓硫酸罐,能够利用所加药剂阻止微生物、藻类生长,阻止水垢形成或利用化学反应降低水垢含量,从而能够提高对废水的处理和利用,降低废水排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冷却塔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冷却塔本体底部的储水池,所述储水池连接有加药装置和水质监测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氧化杀菌剂罐、非氧化杀菌剂罐、缓蚀阻垢剂罐和浓硫酸罐,还包括连接在各罐体与所述储水池之间的加药泵,所述加药泵和所述水质监测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水质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利用所述加药泵控制对于所述储水池的加药量。

优选地,所述冷却塔本体内从下向上顺次布置有填料、配水系统、收水器、风区、换热模块以及风机,所述风区包括干冷风区和湿热风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塔本体上的对应所述干冷风区的百叶窗,所述干冷风区内还设置有调节风门,在低环境温度运行时,全部或者部分关闭所述调节风门,开启所述百叶窗,调节所述干冷风区和所述湿热风区的进风量,在高环境温度运行时,所述百叶窗全部关闭,所述调节风门全部打开。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前文所述的废水循环处理系统的换热模块,包括矩形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矩形本体的底边的三角形进气部;所述矩形本体内间隔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矩形本体的顶边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三角形进气部内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三角形进气部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干冷空气通向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以及所述第一出气口顺次连通;湿热空气通向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出气口顺次连通。

优选地,所述三角形进气部呈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等腰三角形结构的底边与所述矩形本体连接,所述等腰三角形结构的两腰边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等腰三角形结构内设置有若干层中空的气流层,每层所述气流层内均设置有若干导流条,所述导流条之间和所述导流条与所述腰边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或所述第二进气通道,所述导流条垂直连接所述腰边,且整体位于所述等腰三角形结构的中垂线的同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呈蜂窝状分布。

优选地,所述矩形本体包括第一塑片和第二塑片,所述第一塑片和所述第二塑片均由第一梯形结构正反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塑片的第一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塑片的第一梯形结构相扣形成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或所述第二换热通道。

优选地,所述三角形进气部包括第三塑片和第四塑片,所述第三塑片和所述第四塑片均呈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局部设置有第二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梯形结构形成所述导流条,所述第三塑片连接在所述第一塑片的第一梯形结构的中位线上,所述第四塑片连接在所述第二塑片的第一梯形结构的中位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塑片和所述第四塑片各设置有两片,形成两第一气流层和夹在两所述第一气流层之间的第二气流层,所述第一气流层内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二气流层内设置有所述第二进气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塑片的第一梯形结构的顶面设置有外凸的第一定位点,所述第二塑片的第一梯形结构的顶面设置有内凹的第二定位点,所述第一定位点能够与所述第二定位点匹配扣合;所述第三塑片的第二梯形结构的顶面设置有外凸的第三定位点,所述第四塑片的第二梯形结构的顶面设置有内凹的第四定位点,所述第三定位点与所述第四定位点匹配扣合。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储水池连接加药装置和水质监测装置,并且加药装置包括氧化杀菌剂罐、非氧化杀菌剂罐、缓蚀阻垢剂罐和浓硫酸罐,能够利用所加药剂阻止微生物、藻类生长,阻止水垢形成或利用化学反应降低水垢含量,从而能够提高对废水的处理和利用,降低废水排放;

(2)本发明换热模块具备循环水蒸发冷凝回收功能,在循环水蒸发散热后,对水蒸气进行冷凝回收,将冷凝水落回储水池,补充蒸发掉的水分,能够避免离子浓度的升高,降低水中各离子浓度,从而延缓循环水水质变化,进而减少各种药剂用量,实现对废水的处理;

(3)本发明利用换热模块对干冷空气和湿热空气进行热交换时,热交换介质并不直接接触,且无需额外能耗,具有节能的功能;同时,通过设置换热模块,能够利用环境冷风与可视雾团进行间壁换热(换热介质并不直接接触),换热模块具备消雾环保作用,生成的干热空气与湿热空气混合后能够消除羽雾,实现环保目的;

(4)本发明在矩形本体内设置换热通道以进行换热,在三角形进气部内设置进气通道以进行气流分布,在三角形进气部的两侧边设置进气口,相对于水平边的进气口可以增大进气口的开口面积,从而利于气流进入三角形进气部,降低气流进入的阻力,形成以矩形本体进行主要换热,以三角形进气部进行进气和分布气流的结构,能够提高气流的流动效率,提高换热效率;

(5)本发明三角形进气部内设置有若干层中空的气流层,不同的气流层内通过导流条形成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能够通过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进行换热,即能够利用三角形进气部形成辅助矩形本体的换热结构,进一步提高换热模块的换热效果;另外,将三角形进气部设置成等腰三角形结构,气流层内设置的若干导流条垂直连接等腰三角形结构的腰边,且整体位于等腰三角形结构的中垂线的同侧,在划分成进气通道时,会在中垂线的另一侧形成没有导流条导流的进气通道,越是靠近等腰三角形结构尖端的进气口,越是距离该进气通道近,如此,腰边上的进气口具有一定进气压力梯度,便于尖端的气流在很少阻力的情况下顺利进入进气通道并进行气流分布,进一步提高气流流通效果;

(6)本发明组成三角形进气部的第三塑片和第四塑片均呈片状结构,第三塑片连接在第一塑片的第一梯形结构的中位线上,第四塑片连接在第二塑片的第一梯形结构的中位线上,从而能够在将第一梯形结构组合成蜂窝状结构的基础上顺利实现不同气流的分布,进而实现蜂窝状结构内部的有效换热;并且,第三塑片和第四塑片各设置有两片,形成两第一气流层和夹在两第一气流层之间的第二气流层,第一气流层内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用于流通干冷空气,第二气流层内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用于流通湿热空气,从而形成利用干冷空气与两侧的湿热空气同时进行换热的结构,提高干冷空气的利用率,提高换热效率。

(发明人:李子龙;褚世宇;王亦;冉志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