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01.04
申请日:2021.11.11
分类号:C02F3/30(2006.01)I;C02F3/08(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级AO协同生物转盘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00:污水经过预处理后,分为若干部分分段进入生化处理单元,所述生化处理单元依次包括一组厌氧‑好氧模块和若干组缺氧‑好氧模块;厌氧‑好氧模块包括厌氧池和好氧池,缺氧‑好氧模块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S200:一部分污水经过所述厌氧‑好氧模块依次进行厌氧、好氧处理,另几部分污水分段进入若干组缺氧‑好氧模块依次进行缺氧、好氧处理;S300:每个好氧池的混合液均排入下游侧的缺氧池中,最后一个好氧池中的硝化液回流至厌氧池或第一个缺氧池中;S400:污水经过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处理后,进入二沉池处理,二沉池排出的污泥分别回流至预处理池和厌氧池。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多级AO协同生物转盘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0:污水经过预处理后,分为若干部分分段进入生化处理单元,所述生化处理单元依次包括一组厌氧~好氧模块和若干组缺氧~好氧模块;厌氧~好氧模块包括厌氧池和好氧池,缺氧~好氧模块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内均设有BBR生物转盘,每个好氧池内均设置活性污泥;S200:一部分污水经过所述厌氧~好氧模块依次进行厌氧、好氧处理,另几部分污水分段进入若干组缺氧~好氧模块依次进行缺氧、好氧处理;S300:每个好氧池的混合液均排入下游侧的缺氧池中,最后一个好氧池中的硝化液回流至厌氧池或第一个缺氧池中;S400:污水经过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处理后,进入二沉池处理,二沉池排出的污泥分别回流至预处理池和厌氧池;S500:污水经过二沉池处理后,再依次经过深度处理和消毒处理后,即可达标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组厌氧~好氧模块和若干组缺氧~好氧模块,所述厌氧~好氧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和好氧池,缺氧~好氧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缺氧池和好氧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00具体为,第一部分污水进入所述厌氧~好氧模块依次进行厌氧、好氧处理;同时,另几部分污水与若干组缺氧~好氧模块一一对应,另几部分污水分别进入对应的缺氧~好氧模块,与对应的缺氧池中的污水混合,再依次进行缺氧、好氧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00具体为,第一部分污水经过厌氧~好氧模块后,再依次进入下游侧的若干组缺氧~好氧模块,依次进行缺氧、好氧处理;同时,每个缺氧~好氧模块的好氧池中的混合液均进入下一个缺氧~好氧模块的缺氧池中,继续与步骤S200中新进入缺氧池的污水混合后,再进行缺氧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最后一个好氧池中的硝化液回流至厌氧池或第一个缺氧池中,回流比例为50~3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00中,二沉池排出的污泥排入污泥回流泵房,再将污泥回流泵房的一部分剩余污泥回流至预处理池,回流量为1~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厌氧池与好氧池之间、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设有第一调节池,所述第一调节池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贫氧区、若干个溶氧区和调节区,不同区域由隔板分隔,厌氧池或缺氧池处理后的出水进入所述贫氧区;每个溶氧区的顶部均设有一个分流溶氧器,前一区域的出水进入后一个溶氧区的分流溶氧器,溶氧、分流后再进入后一个溶氧区;所述调节区的顶部设有分流器,第一调节池下游侧的好氧池的混合液通过分流器进入调节区,调节区上游侧的最后一个溶氧区的污水进入调节区,与好氧池的混合液混合;所述第一调节池的出水口设在调节区的下游侧壁面,且高度低于所述分流器,第一调节池的出水口连接下游的好氧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池的进水口设在贫氧区的上游侧壁面的中上部,贫氧区为封闭空间,其下游侧设置第一隔板,将贫氧区与第一个溶氧区分隔开;所述第一隔板的上部设置贫氧区出水口,贫氧区出水口连接第一个溶氧区顶部的分流溶氧器;所有溶氧区和调节区均为开放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氧区的下游侧隔板的上部设置溶氧区出水口,溶氧区出水口连接下一个溶氧区顶部的分流溶氧器;最后一个溶氧区的下游侧的隔板的上部设置溶氧区出水口,且该溶氧区出水口的高度介于所述分流器和第一调节池的出水口之间,最后一个溶氧区的污水直接进入调节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溶氧器由上至下包括出水槽、第一进水管和分水器,所述出水槽顶部敞开,贫氧区出水口或前一个溶氧区的溶氧区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槽;所述第一进水管的顶端连接出水槽底部,底端连接分水器的进水口;所述分水器内的中部设有挡水板,挡水板垂直于第一进水管,分水器底部均匀设置若干个喷水孔。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级AO协同生物转盘的污水处理工艺,在传统的多级AO工艺和BBR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利用现有的多级AO的多个生化反应池,实施厌氧~好氧~缺氧~好氧的重复流程,充分进行硝化反硝化反应,每组厌氧~好氧、缺氧~好氧生化池采用BBR工艺,即在厌氧池和缺氧池采用生物转盘挂载微生物膜,对进水的有机物、氨氮、总氮、总磷进行有效降解,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在氧化池利用活性污泥处理污水。所述多级AO协同生物转盘的污水处理工艺,不仅能使出水水质满足更高的排放标准,同时能实现污水厂的不停产改造,改造周期短,解决了大部分污水厂提标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停产、无法新增占地及改造周期长等问题。
所述多级AO协同生物转盘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00:污水经过预处理后,分为若干部分分段进入生化处理单元,所述生化处理单元依次包括一组厌氧~好氧模块和若干组缺氧~好氧模块;厌氧~好氧模块包括厌氧池和好氧池,缺氧~好氧模块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
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内均设有BBR生物转盘,每个好氧池内均设置活性污泥;
S200:一部分污水经过所述厌氧~好氧模块依次进行厌氧、好氧处理,另几部分污水分段进入若干组缺氧~好氧模块依次进行缺氧、好氧处理;
S300:每个好氧池的混合液均排入下游侧的缺氧池中,最后一个好氧池中的硝化液回流至厌氧池或第一个缺氧池中;
S400:污水经过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处理后,进入二沉池处理,二沉池排出的污泥分别回流至预处理池和厌氧池;
S500:污水经过二沉池处理后,再依次经过深度处理和消毒处理后,即可达标排放。
可选的,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组厌氧~好氧模块和若干组缺氧~好氧模块,所述厌氧~好氧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和好氧池,缺氧~好氧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缺氧池和好氧池。
可选的,步骤S200具体为,第一部分污水进入所述厌氧~好氧模块依次进行厌氧、好氧处理;同时,另几部分污水与若干组缺氧~好氧模块一一对应,另几部分污水分别进入对应的缺氧~好氧模块,与对应的缺氧池中的污水混合,再依次进行缺氧、好氧处理。
可选的,步骤S300具体为,第一部分污水经过厌氧~好氧模块后,再依次进入下游侧的若干组缺氧~好氧模块,依次进行缺氧、好氧处理;同时,每个缺氧~好氧模块的好氧池中的混合液均进入下一个缺氧~好氧模块的缺氧池中,继续与步骤S200中新进入缺氧池的污水混合后,再进行缺氧处理;最后一个好氧池中的硝化液回流至厌氧池或第一个缺氧池中,回流比例为总进水量的50~300%。优选的,回流比为100~250%。根据进水总氮浓度灵活调整硝化液回流比,使反硝化反应充分进行,确保总氮的高效降解。
可选的,步骤S400中,二沉池排出的污泥排入污泥回流泵房,再将污泥回流泵房的一部分剩余污泥回流至所述预处理池,回流量为1~20‰,实现全过程的生物除臭,不需要单独新增除臭系统;再将污泥回流泵房的一部分剩余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回流量为50~100%。
传统的多级多段AO工艺中由进水管分段流入每一级的缺氧段的污水,既降低了前级出水的溶解氧浓度和pH值对后级缺氧处理的干扰,又为反硝化菌提供了足够的碳源。本发明发现,在厌氧区或缺氧区的混合液进入好氧池时,依然存在进水的溶解氧浓度、pH值和少量微生物对下一级好氧池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的运行才能使下一级好氧池的状态稳定,而且靠近下一级好氧池的进水口的区域处理效果不理想;尤其在污水污染负荷波动较大时,以上问题尤为突出。
可选的,厌氧池与好氧池之间、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均设有第一调节池,所述第一调节池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贫氧区、若干个溶氧区和调节区,不同区域由隔板分隔,厌氧池或缺氧池处理后的出水进入所述贫氧区;
每个溶氧区的顶部均设有一个分流溶氧器,前一区域的出水进入后一个溶氧区的分流溶氧器,溶氧、分流后再进入后一个溶氧区;
所述调节区的顶部设有分流器,第一调节池下游侧的好氧池的混合液通过分流器进入调节区,调节区上游侧的最后一个溶氧区的污水进入调节区,与好氧池的混合液混合;
所述第一调节池的出水口设在调节区的下游侧壁面,且高度低于所述分流器,第一调节池的出水口连接下游的好氧池。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池的进水口设在贫氧区的上游侧壁面的中上部,贫氧区为封闭空间,其下游侧设置第一隔板,将贫氧区与第一个溶氧区分隔开;
所述第一隔板的上部设置贫氧区出水口,贫氧区出水口连接第一个溶氧区顶部的分流溶氧器;
所有溶氧区和调节区均为开放空间,优选设置鼓风机吹扫,提高溶氧区的溶氧量;
所述溶氧区的下游侧隔板的上部设置溶氧区出水口,溶氧区出水口连接下一个溶氧区顶部的分流溶氧器;最后一个溶氧区的下游侧的隔板的上部设置溶氧区出水口,且该溶氧区出水口的高度介于所述分流器和第一调节池的出水口之间,最后一个溶氧区的污水直接进入调节区。
可选的,所述分流溶氧器由上至下包括出水槽、第一进水管和分水器,所述出水槽顶部敞开,贫氧区出水口或前一个溶氧区的溶氧区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槽;
所述第一进水管的顶端连接出水槽底部,底端连接分水器的进水口;
所述分水器内的中部设有挡水板,挡水板垂直于第一进水管,分水器底部均匀设置若干个喷水孔。
(发明人:柴伟贺;王伟伟;左浩;苏延强;纳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