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1.05.25
公开日期2021.12.14
IPC分类B01D21/00;B01D21/02;B01D21/2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布水系统,由主体水池以及水池上安装的上、下扰流板、垂直部、倾斜部等部件构成。本实用新型布设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快混区和慢混区下游、高密度沉淀池上游。本实用新型极大地缓解了水头对高密池已沉降污泥的冲击作用,并且使得药剂和污水的混合更均匀,作用更完全,减少了出水超标的风险,降低了后续反硝化系统的处理压力,提高了整个污水厂的处理能力。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成系统主体的水池,水池下部设有入水口A和出水口A;所述水池外侧位于所述出水口A上方和下方的池壁上分别装有基本呈水平的上扰流板和倾斜向上的下扰流板;所述上扰流板远离水池池壁的一侧边缘倾斜向下延伸形成倾斜部;所述下扰流板倾斜向上的一侧边缘垂直向上延伸形成垂直部;所述垂直部的最上部边缘临近上扰流板底部,使垂直部、上扰流板、下扰流板以及水池池壁在整体上围成一个基本呈水平的筒状结构,且筒状结构在垂直部和上扰流板之间具有一条轴向的缝隙;所述筒状结构的两端均封堵有侧板;所述上扰流板上开设若干出水孔A;所述下扰流板上开设若干出水孔B,所有出水孔B和所述缝隙的总面积不超过出水口A的总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扰流板、下扰流板、倾斜部以及垂直部均为板面呈长条状的矩形板;上扰流板和下扰流板均通过其中一个长边固定在所述水池的池壁上;所述出水孔A的数量不少于3个,且在上扰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等距离均匀分布;所述出水孔B的数量不少于3个,且在下扰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等距离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A和出水孔B均为条形孔,出水孔A和出水孔B的长边与上扰流板或下扰流板的长边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扰流板和倾斜部间的夹角为145°,下扰流板和垂直部间的夹角为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系统的上游设有快混区和慢混区,所述快混区的主体为快混池,快混池的池体一侧设有入水口B,快混池中央设有搅拌器A;所述慢混区紧邻快混区且位于快混区下游,慢混区包括若干串联设置的慢混池,每个慢混池中设有搅拌器B,最下游的慢混池设有与所述布水系统的入水口A连通的出水口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系统的下游设有高密度沉淀池,所述上扰流板和下扰流板伸入高密度沉淀池且在高度位置上接近高密度沉淀池的池底;所述高密度沉淀池的池体一侧设有出水口C;所述高密度沉淀池的底部中央设有刮泥板,刮泥板上方连接搅拌机;所述高密度沉淀池的上部设有与池连通的并列集水渠,并列集水渠的排水口一侧设有出水渠,并列集水渠的所有排水口与所述出水渠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沉淀池的中部设有斜板。
说明书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布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的布水系统。
背景技术:
高密度沉淀池是污水处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沉池的出水进入高密度沉淀池,在快混区和慢混区通过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经过混凝、吸附、沉淀等物理化学反应,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总磷、SS(悬浮物)和部分COD。但是废水由慢混区进入沉淀区时,会对沉淀区的污泥造成冲击,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效果。现有的管路对沉淀区的污泥沉降影响过大,使得高密度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减弱,出水水质不稳定,为了保证出水水质达标,常规的做法是通过降低出水量来降低水头对沉淀区污泥的冲击影响,但该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泥的沉降性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的布水系统,可显著降低废水进入沉淀区时的冲击影响、提高污泥沉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布水系统,包括构成系统主体的水池,水池下部设有入水口A和出水口A;所述水池外侧位于所述出水口A上方和下方的池壁上分别装有基本呈水平的上扰流板和倾斜向上的下扰流板;所述上扰流板远离水池池壁的一侧边缘倾斜向下延伸形成倾斜部;所述下扰流板倾斜向上的一侧边缘垂直向上延伸形成垂直部;所述垂直部的最上部边缘临近上扰流板底部,使垂直部、上扰流板、下扰流板以及水池池壁在整体上围成一个基本呈水平的筒状结构,且筒状结构在垂直部和上扰流板之间具有一条轴向的缝隙;所述筒状结构的两端均封堵有侧板;所述上扰流板上开设若干出水孔A;所述下扰流板上开设若干出水孔B,所有出水孔B和所述缝隙的总面积不超过出水口A的总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上扰流板、下扰流板、倾斜部以及垂直部均为板面呈长条状的矩形板;上扰流板和下扰流板均通过其中一个长边固定在所述水池的池壁上;所述出水孔A的数量不少于3个,且在上扰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等距离均匀分布;所述出水孔B的数量不少于3个,且在下扰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等距离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孔A和出水孔B均为条形孔,出水孔A和出水孔B的长边与上扰流板或下扰流板的长边平行。
优选地,所述上扰流板和倾斜部间的夹角为145°,下扰流板和垂直部间的夹角为120°。
优选地,所述布水系统的上游设有快混区和慢混区,所述快混区的主体为快混池,快混池的池体一侧设有入水口B,快混池中央设有搅拌器A;所述慢混区紧邻快混区且位于快混区下游,慢混区包括若干串联设置的慢混池,每个慢混池中设有搅拌器B,最下游的慢混池设有与所述布水系统的入水口A连通的出水口B。
优选地,所述布水系统的下游设有高密度沉淀池,所述上扰流板和下扰流板伸入高密度沉淀池且在高度位置上接近高密度沉淀池的池底;所述高密度沉淀池的池体一侧设有出水口C;所述高密度沉淀池的底部中央设有刮泥板,刮泥板上方连接搅拌机;所述高密度沉淀池的上部设有与池连通的并列集水渠,并列集水渠的排水口一侧设有出水渠,并列集水渠的所有排水口与所述出水渠并联。
优选地,所述高密度沉淀池的中部设有斜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极大地缓解了水头对高密池已沉降污泥的冲击作用,并且使得药剂和污水的混合更均匀,作用更完全,减少了出水超标的风险,降低了后续反硝化系统的处理压力,提高了整个污水厂的处理能力。
(发明人:黄义成; 于鑫龙; 万强; 李宝平; 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