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自回流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1-7-2 9:05:47

申请日2020.01.14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污泥自回流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应区和设置在反应区内部的污泥自回流装置,所述污泥自回流装置设置在反应区末端的内部,泥水混合物越过溢流堰通过流入口、经导向弯折导向,进入沉淀区内部,由于活性污泥密度大于水,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底部通过回流口返回到反应区,而沉淀区的上清液则达标排放,结构简单精巧,不需架设众多管路,也不需要专门的污泥回流系统,不仅前期投入小,而且运行期间养护便捷,污泥依靠重力从沉淀池自动回流至反应区,不需额外消耗能量,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备污泥自回流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行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反应区(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1)末端内部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包括污泥自回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污泥自回流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自回流装置包括溢流堰(2),所述溢流堰(2)与反应区(1)侧壁之间设有阻隔板(3),所述阻隔板(3)与反应区(1)侧壁之间构成沉淀区;所述溢流堰(2)上边缘与阻隔板(3)侧壁构成供泥水混合物进入的流入口(21),所述溢流堰(2)中部设有使泥水混合物朝向沉淀区流动的导向弯折(22),所述导向弯折(22)与阻隔板(3)下边缘位置对应,所述溢流堰(2)下端与反应区(1)底部之间设有回流口(23),所述回流口(23)供污泥从沉淀区流回反应区(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污泥自回流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3)上边缘高于溢流堰(2)顶部,所述溢流堰(2)下边缘低于阻隔板(3)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污泥自回流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3)与反应区(1)侧壁之间设有填料层(4),所述填料层(4)对应阻隔板(3)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污泥自回流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下部设有溜台(5),所述溜台(5)从反应区(1)侧壁斜向下往回流口(23)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污泥自回流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2)和阻隔板(3)的长度小于反应区(1)相对侧壁之间的距离时,所述溢流堰(2)、阻隔板(3)的一端与反应区(1)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板(6)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备污泥自回流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远离沉淀区的板面与反应区(1) 的侧壁之间设有导流块(7),所述导流块(7)用于将泥水混合物导向溢流堰(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污泥自回流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2)底部与反应区(1)底面之间设有支承柱(8)。

说明书

一种具备污泥自回流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污泥自回流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保形势的日趋严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其中活性污泥法由于较好的综合性能得到越发广泛的应用,人们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影响活性污泥法工作过程的处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就是处理方法的选择和曝气池、沉淀池的设计及运行。

目前常规的技术方案里,通常是在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区末端后部设置沉淀池,通过管道将反应区的出水管与沉淀池的进水管相连,待泥水胡混合物在沉淀池内部完成泥水分离工作后,上清液达标排放,活性污泥沉降后,再由污泥回流泵抽回到生化反应区。污泥采用机械式回流方式能耗较大,且管路众多后期维护麻烦,导致前期投资成本和后期运行成本都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前期投入小、运行成本低的具备污泥自回流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备污泥自回流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行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反应区,所述反应区末端内部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包括污泥自回流装置。不同于常规工艺中将沉淀区设置在反应区之外再通过管道连通回流,本实用新型将沉淀池设置在反应区内部的尾端,并且设置了污泥自回流装置,沉降污泥可以直接从污泥自回流装置下部由沉淀池返回反应区,而不需要额外设置回流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自回流装置包括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与反应区侧壁之间设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反应区侧壁之间构成沉淀区;所述溢流堰上边缘与阻隔板侧壁构成供泥水混合物进入的流入口,所述溢流堰中部设有使泥水混合物朝向沉淀区流动的导向弯折,所述导向弯折与阻隔板下边缘位置对应,所述溢流堰下端与反应区底部之间设有回流口,所述回流口供污泥从沉淀区流回反应区。回流装置设置在反应区末端的内部,泥水混合物越过溢流堰通过流入口、经导向弯折导向,进入沉淀区内部,由于活性污泥密度大于水,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底部通过回流口返回到反应区,而沉淀区的上清液则达标排放。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板上边缘高于溢流堰顶部,所述溢流堰下边缘低于阻隔板底部。阻隔板上边缘高于溢流堰顶部可以将泥水混合物和达标上清液阻隔开,溢流堰下边缘低于阻隔板底部可以使泥水混合物顺利进入沉淀区。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板与反应区侧壁之间设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对应阻隔板的中部。填料层高度方向对应阻隔板中部,既可以为沉淀区下部的泥水分层提供足够空间,又保证了沉淀区顶部达标上清液拥有足够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区下部设有溜台,所述溜台从反应区侧壁斜向下往回流口延伸。设置溜台可以避免污泥堆积在沉淀区底部,便于污泥迅速从回流口返回到反应区。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堰和阻隔板的长度小于反应区相对侧壁之间的距离时,所述溢流堰、阻隔板的一端与反应区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板相连。设置支撑板可以将溢流堰、阻隔板远离反应区侧壁的一端与反应区相连,保证沉淀区的完整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远离沉淀区的板面与反应区的侧壁之间设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用于将泥水混合物导向溢流堰。设置导流块可对泥水混合物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在支撑板与沉淀区相背的一面与反应区侧壁缩成夹角位置淤积污泥。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堰底部与反应区底面之间设有支承柱。当溢流堰长度较大时,在溢流堰的底部设置支撑柱可以使溢流堰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泥自回流装置设置在反应区末端的内部,污泥在沉淀区沉降之后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流到反应区,结构简单精巧,不需架设众多管路,也不需要专门的污泥回流系统,不仅前期投入小,而且运行期间养护便捷,污泥依靠重力从沉淀池自动回流至反应区,不需额外消耗能量,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人:王思琦;肖波;孙竟;何京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