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 20200420
公开(公告)日 20201201
IPC分类号 C02F9/14; C02F101/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浓水浓缩回用装置,包括通过管路顺序相连的生化处理系统、澄清软化池、深度处理系统、软化床、浓水反渗透装置、纳滤系统和提盐池;所述澄清软化池连接有污泥处理系统;还包括分别收集所述深度处理系统、所述浓水反渗透装置和所述纳滤系统产水的收集水箱。通过各个部分的配合作用将废水处理至允许的范围内,并进行回收利用,废水处理完后产水可以作为循环水使用,剩余部分超浓水进行配煤,系统回收率可以到到95%以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反渗透浓水浓缩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盐池,还包括依次连通的生化处理系统、有机物澄清软化池、深度处理系统、软化床、浓水反渗透装置和纳滤系统;
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多介质过滤器、超滤装置、DEC过滤器和反渗透装置;
还包括分别连通所述反渗透装置、所述浓水反渗透装置和所述纳滤系统淡水端的收集水箱;所述反渗透装置的浓水端连通所述软化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浓缩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软化池和所述深度处理系统之间管路连接有清水箱和清水提升泵;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和软化床之间管路连接有中间水箱和反渗透浓水提升泵;所述浓水反渗透装置和纳滤系统之间管路连接有浓水箱和浓水提升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浓缩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段和生化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浓缩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软化池的污泥出口连接有污泥处理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浓缩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浓缩池连接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连接压滤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浓缩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床包括吸附层,所述吸附层为大孔型弱酸钠型阳树脂吸附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浓缩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装置产生的反洗水通过反洗水提升泵提升至所述澄清软化池。
说明书
一种反渗透浓水浓缩回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浓水浓缩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焦化、冶金行业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目前废水处理中通常会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它主要是在压力推动下,借助半透膜的截留作用,迫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分开。该技术在使用工程中会产生 25-30%左右的浓盐水。如果直接排放这部分反渗透浓水,不仅会污染环境,同时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如果能对这部分反渗透浓排水进行回收,则会形成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反渗透浓水浓缩回用装置,能够提高废水处理质量以及后续的水资源回收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反渗透浓水浓缩回用装置,包括提盐池,还包括依次连通的生化处理系统、有机物澄清软化池、深度处理系统、软化床、浓水反渗透装置和纳滤系统;
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多介质过滤器、超滤装置、DEC过滤器和反渗透装置;
还包括分别连通所述反渗透装置、所述浓水反渗透装置和所述纳滤系统淡水端的收集水箱;所述反渗透装置的浓水端连通所述软化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澄清软化池和所述深度处理系统之间管路连接有清水箱和清水提升泵;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和软化床之间管路连接有中间水箱和反渗透浓水提升泵;所述浓水反渗透装置和纳滤系统之间管路连接有浓水箱和浓水提升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段和生化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澄清软化池的污泥出口连接有污泥处理系统。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浓缩池连接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连接压滤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软化床包括吸附层,所述吸附层为大孔型弱酸钠型阳树脂吸附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超滤装置产生的反洗水通过反洗水提升泵提升至所述澄清软化池。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反渗透浓水浓缩回用装置,包括提盐池,还包括依次连通的生化处理系统、有机物澄清软化池、深度处理系统、软化床、浓水反渗透装置和纳滤系统;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多介质过滤器、超滤装置、过滤器和反渗透装置;还包括分别连通所述反渗透装置、所述浓水反渗透装置和所述纳滤系统淡水端的收集水箱;所述反渗透装置的浓水端连通所述软化床。所述生化处理系统进行水质均衡调节,调节pH值,去除水中的油类和大分子颗粒,将COD和氨氮等控制在一定范围,然后经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去除水中的氨氮、COD等;所述澄清软化池通过投加氢氧化钠、混凝剂、纯碱和絮凝剂进行反应,以去除水中大部分硬度、碱度、浊度及部分有机物;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对废水进行深度的过滤;所述软化床取出废水中的钙、镁离子;所述浓水反渗透装置去除水中的绝大部分盐分及有机物;所述纳滤系统截留硫酸钠、氯化钠进行回收,通过各个部分的配合作用将废水处理至允许的范围内,并进行回收利用,废水处理完后产水可以作为循环水使用,剩余部分超浓水进行配煤,系统回收率可以到到95%以上。
发明人 (张召山;刘欣伟;任小刚;张林蕾;田凯;刘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