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发布时间:2021-2-27 7:10:19

申请日 20200310

公开(公告)日 20201201

IPC分类号 C02F1/52; C02F10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支撑架上且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多个沉淀池,多个沉淀池首尾依次相连,沉淀池内设有一根与沉淀池长度方向相同的支撑杆,支撑杆上滑动套设有刮除沉淀物的刮板;沉淀池上设有驱动刮板沿着支撑杆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沉淀池池底的两端上均开设有收集沉淀物的收集槽;沉淀池下方还设有连通收集槽的排污管。本方案不仅省去了操作者排空废水的操作步骤,还可自动对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进行清理,极大地减少了操作者的工作量,有效提高了沉淀池的清理效率。

2.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支撑架(1),以及安装在支撑架(1)上且设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的多个沉淀池(4),多个沉淀池(4)首尾依次相连,其特征在于:沉淀池(4)内设有一根与沉淀池(4)长度方向相同的支撑杆(5),支撑杆(5)上滑动套设有刮除沉淀物的刮板(6);沉淀池(4)上设有驱动刮板(6)沿着支撑杆(5)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沉淀池(4)池底的两端上均开设有收集沉淀物的收集槽(13);沉淀池(4)下方还设有连通收集槽(13)的排污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沉淀池(4)内且与支撑杆(5)平行的转轴(7)、开设在转轴(7)侧壁上且沿转轴(7)轴向呈弯曲设置的一圈导向槽(8)、固定连接在刮板(6)上且一端滑动嵌设于导向槽(8)内的导向柱(9),以及设置在沉淀池(4)上用于驱动转轴(7)旋转的转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转动组件包括固定套设在转轴(7)端部的蜗轮(10)、转动连接在沉淀池(4)上且与蜗轮(10)啮合的蜗杆(11),以及用于驱动蜗杆(11)旋转的电机(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6)上固定连接有清洁板(17),清洁板(17)上开设有供支撑杆(5)和转轴(7)穿过的通孔(18);通孔(18)的内侧壁上设有刷毛(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6)上设有限制沉淀物扬起的挡板(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4)的侧壁上安装有观察窗(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13)的槽底朝向排污管(14)呈向下倾斜设置。

说明书

一种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印染废水是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印染废水水量较大,每印染加工1吨纺织品耗水100~200吨,其中80~90%成为废水。所以对于印染废水回收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支撑架上且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多个沉淀池,多个沉淀池首尾依次相连。当需要对印染废水进行过滤净化时,操作者通过水泵将印染废水注入到起始端的沉淀池内,随后往沉淀池内撒入适宜的化学药品来进行一次净化和沉淀,随后再将清液注入到下一个沉淀池内并进行上述同样的操作,印染废水将多次被净化和沉淀,最终实现对印染废水的回收再利用。

为保持上述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净化效果,操作者需要及时对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进行清理。当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需要被清理时,操作者不仅需要排空沉淀池内的废水,还需要借助清理工具来手动清理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这种清理沉淀物的方式费时费力,严重降低了沉淀池的清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可自动对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进行清理,且无需排空沉淀池内的废水,为操作者的工作带来方便,有效提高了沉淀池的清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支撑架上且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多个沉淀池,多个沉淀池首尾依次相连,沉淀池内设有一根与沉淀池长度方向相同的支撑杆,支撑杆上滑动套设有刮除沉淀物的刮板;沉淀池上设有驱动刮板沿着支撑杆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沉淀池池底的两端上均开设有收集沉淀物的收集槽;沉淀池下方还设有连通收集槽的排污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进行清理时,操作者通过驱动机构使刮板沿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来回发生移动,刮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便会刮除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并同时将沉淀物推至两端的收集槽内,操作者最后再打开排污管将沉淀物排出沉淀池即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通过支撑杆、刮板、驱动机构、收集槽和排污管的设置,不仅省去了操作者排空废水的操作步骤,还可自动对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进行清理,极大地减少了操作者的工作量,有效提高了沉淀池的清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沉淀池内且与支撑杆平行的转轴、开设在转轴侧壁上且沿转轴轴向呈弯曲设置的一圈导向槽、固定连接在刮板上且一端滑动嵌设于导向槽内的导向柱,以及设置在沉淀池上用于驱动转轴旋转的转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转动组件来旋转转轴,导向槽将随着转轴同步发生旋转,在导向槽的牵引下,导向柱便会带动刮板在支撑杆上做来回往复的直线运动,驱动机构不仅结构原理巧妙,且操作上十分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转动组件包括固定套设在转轴端部的蜗轮、转动连接在沉淀池上且与蜗轮啮合的蜗杆,以及用于驱动蜗杆旋转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电机来旋转蜗杆,在蜗杆和蜗轮的联动作用下,转轴便可发生旋转,转动组件的结构原理简单,大大方便了操作者的操作。此外,由于蜗轮蜗杆的联动结构具有放大转矩的功能,这不仅能使转轴的旋转更加顺利,还能降低对电机的负载,对电机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板上固定连接有清洁板,清洁板上开设有供支撑杆和转轴穿过的通孔;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刷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在移动的过程中,清洁板将随着刮板同步发生移动,通孔内的刷毛便会对支撑杆和转轴上的沉淀物进行清理,大大降低刮板发生卡主的概率,保证了刮板的正常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板上设有限制沉淀物扬起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可在沉淀物和清液之间形成一道屏障,有效限制了沉淀物的扬起,有利于保持清液的清澈,为废水的后续净化过滤提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上安装有观察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观察窗即可观察到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使操作者能及时对沉淀物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槽的槽底朝向排污管呈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槽槽底的倾斜设置,可对收集槽内的沉淀物起到一个收集导向的作用,沉淀物能够第一时间全部落入排污管内,使沉淀物的后续排出更加顺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支撑杆、刮板、驱动机构、收集槽和排污管的设置,极大地减少了操作者的工作量,有效提高了沉淀池的清理效率;

2.清洁板、通孔和刷毛的设置,大大降低刮板发生卡主的概率,保证了刮板的正常移动;

3.挡板的设置,有效限制了沉淀物的扬起,有利于保持清液的清澈;

4.收集槽槽底的倾斜设置,可使沉淀物的后续排出更加顺利。

发明人 (施海锋;朱建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