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 20200315
公开(公告)日 20201103
IPC分类号 B01D33/4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现场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过滤水箱,所述过滤水箱的的顶部设置有用来过滤废水的进水口,且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用来回收废水的出水口,所述过滤水箱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组用来支撑过滤水箱的支撑柱,所述过滤水箱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用来放置在任意位置就能固定过滤水箱的固定组件,所述水箱内设置有用来对建筑现场废水进行回收的过滤组件,此建筑现场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通过安装在过滤水箱底部的的固定组件,可以将过滤水箱移动至任意需要进行回收废水的位置,解决了现有的废水处理装置需要寻找平坦区域才能进行固定的问题,再利用过滤组件可将废水进行过滤回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建筑现场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过滤水箱(1),所述过滤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用来过滤废水的进水口(2),且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用来回收废水的出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箱(1)的底部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组用来支撑过滤水箱(1)的支撑柱(4),所述过滤水箱(1)的底部中央设置有用来放置在任意位置就能固定过滤水箱(1)的固定组件(5),所述过滤水箱(1)内设置有用来对建筑现场废水进行回收的过滤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现场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固定筒(7)和固定桩(8),所述固定桩(8)设置在固定筒(7)内,所述固定筒(7)安装在过滤水箱(1)的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固定桩(8)内螺纹贯穿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筒(7)上,所述螺纹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10),所述固定筒(7)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1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贯穿固定筒(7),且第一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12),所述主动锥齿轮(12)与从动锥齿轮(10)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现场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4),所述旋转杆(14)固定在过滤水箱(1)的底部,所述旋转杆(14)上从上之下依次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层(15)和第二过滤层(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现场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15)的形状为内凹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现场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7)。
说明书
一种建筑现场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现场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水,建筑废水不像家庭废水和工业废水那样,它所含有的大都是泥水和水泥块碎末等杂质。
然而,在建筑工地现场由于施工的原因导致土质较为疏松,再加上建筑施工产生的水泥块和碎石等废物较多,使建筑现场的地面极为不平整,在废水处理装置进行放置时,就很难找到相对平整的位置进行放置,不能保证建筑现场废水处理装置的稳定,容易使装置倾倒甚至损毁装置,从而影响建筑废水处理装置的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现场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现场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现场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过滤水箱,所述过滤水箱的的顶部设置有用来过滤废水的进水口,且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用来回收废水的出水口,所述过滤水箱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组用来支撑过滤水箱的支撑柱,所述过滤水箱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用来放置在任意位置就能固定过滤水箱的固定组件,所述水箱内设置有用来对建筑现场废水进行回收的过滤组件,通过安装在过滤水箱底部的的固定组件,可以将过滤水箱移动至任意需要进行回收废水的位置,解决了现有的废水处理装置需要寻找平坦区域才能进行固定的问题,再利用过滤组件可将废水进行过滤回收。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筒和固定桩,所述固定桩设置在固定筒内,所述固定筒安装在过滤水箱的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固定桩内螺纹贯穿有螺纹杆,且螺纹杆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筒上,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固定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筒,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通过设置可以进行上下移动的固定桩,从而将过滤水箱进行固定,使固定桩稳定,避免了建筑现场地面土质疏松-碎石和水泥块等杂质等导致地面不平坦而导致过滤水箱倾倒,损坏过滤水箱,且全程操作简单,不耗费人力。
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通过轴承固定在过滤水箱的底部,所述旋转杆上从上之下依次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能够有效的对建筑现场中的废水进行过滤回收,且由于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能够随着旋转杆旋转,从而使得杂质也能够进行运动,解决杂质堵塞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形状设置为向内凹的圆弧状,在进行过滤时,能够使得废水中的碎石和水泥块落在圆弧的中央,方便了在进行清洁第一过滤层时,能够快速取出杂质,大大提高了清洁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在进行运输或者是在建筑现场进行废水回收时,方便了过滤水箱的移动,减轻了运输人员和使用者的负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固定组件中的固定桩能够使过滤水箱放置在建筑现场的任意地方进行固定,解决了现有的因为建筑现场土质疏松-存在较多的碎石块和水泥块等杂物而导致过滤水箱放置不稳倾倒,必须要找到建筑现场较为平坦的区域进行放置的问题;
设置的过滤组件中的第一过滤层为内凹圆弧状,在进行过滤时,建筑现场的废水中的杂质能够集在圆弧的中间位置,有利于在进行进行过滤清洁时,将第一过滤层上的杂质全部取出;
设置在支撑柱上的万向轮有利于在运输和进行过滤时,方便移动。
发明人 (方文麒;杨裕新;潘凌凯;方译;邢孔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