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废水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1-1-25 10:43:05

申请日 2020.09.22

公开(公告)日 2021.01.12

IPC分类号 C02F9/04; C02F103/32; C02F101/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蒜废水处理方法,涉及大蒜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为了提升处理效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调节大蒜加工废水的pH值至7~8.5后送入絮凝沉淀装置进行絮凝处理;在絮凝处理过程中,匀速添加茶叶提取助剂,用以清除废水中的大蒜素;将S2步骤处理后的废水调节pH至3~4,调节后的废水进入光催化芬顿反应器进行光催化芬顿氧化反应;使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将S3步骤处理后的废水调节pH至7~8.5后送入絮凝沉淀装置进行二次絮凝处理。本发明通过絮凝沉淀装置进行絮凝,同步添加茶叶提取助剂,用以清除废水中的大蒜素,并依次通过光催化芬顿氧化反应和二次絮凝,大大提升了废水处理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大蒜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调节大蒜加工废水的pH值至7~8.5后送入絮凝沉淀装置进行絮凝处理;

S2:在絮凝处理过程中,匀速添加茶叶提取助剂,用以清除废水中的大蒜素;

S3:将S2步骤处理后的废水调节pH至3~4,调节后的废水进入光催化芬顿反应器进行光催化芬顿氧化反应;使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S4:将S3步骤处理后的废水调节pH至7~8.5后送入絮凝沉淀装置进行二次絮凝处理;

S5:将S4步骤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纳滤膜进行纳滤处理,再将纳滤后的产水进行反渗透处理,得到絮凝液和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

S6:将絮凝液通过压滤机压滤,得到固态废弃物,收集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蒜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提取助剂具体为茶多酚稀释溶液,其成分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和二氢黄酮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蒜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纳滤处理时纳滤膜的工作压力为1.5~2.5Mpa,工作温度为30~40℃;所述反渗透处理的反渗透膜为聚四氟乙烯反渗透膜或混合纤维素酯反渗透膜,压力为2.5~3.5MP。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大蒜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的絮凝沉淀装置包括主体(1)和絮凝剂添加管(2),所述主体(1)顶部外壁和底部外壁分别设置有进料口(3)和出料口(9),絮凝剂添加管(2)均贯穿安装于主体(1)顶部内壁,絮凝剂添加管(2)另一端接有絮凝剂供给装置,所述主体(1)一侧内壁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曝气管(8),曝气管(8)与絮凝剂添加管(2)呈交错分布,曝气管(8)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曝气孔(7),曝气管(8)一端接有曝气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蒜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8)顶端通过轴可转动的安装有叶轮(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蒜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一侧内壁贯穿安装有助剂添加管(4),助剂添加管(4)一端接有助剂供给装置,所述助剂供给装置供给的助剂为茶叶提取助剂,助剂添加管(4)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助剂添加孔(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蒜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顶部内壁通过螺丝固定有上挡板(5),主体(1)底部内壁通过螺丝固定有与上挡板(5)位置适配的下挡板(6),助剂添加管(4)位于上挡板(5)和下挡板(6)之间,且上挡板(5)和下挡板(6)靠近助剂添加管(4)的一端厚度逐渐减小;助剂添加管(4)的水平高度与叶轮(11)适配;所述上挡板(5)和下挡板(6)分别设置于絮凝剂添加管(2)和两组曝气管(8)之间;出料口(9)设置于相邻两个下挡板(6)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蒜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S1步骤和S4步骤中的pH值进一步限定为7.5~8;将S3步骤中的pH值进一步限定为3.5~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蒜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纳滤处理时纳滤膜的工作压力为1.8~2.2Mpa,工作温度为33~38℃;所述反渗透处理的反渗透膜为聚四氟乙烯反渗透膜或混合纤维素酯反渗透膜,压力为3.2~3.5MP。

说明书

一种大蒜废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蒜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蒜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大蒜生产加工过程中,废水主要来自大蒜的漂洗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蒜皮、泥沙及少量果浆、蛋白质、大蒜素、糖类等污染物,其中大蒜素不仅具有强烈的刺激味和特有的辛辣味,更是能够透过病菌的细胞膜进入细胞质中,从而抑制细胞分裂,破坏微生物的正常代谢,因此如何去除大蒜废水中的大蒜素,是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部分工艺虽能够对大蒜废水进行一定程度的治理,但是对大蒜素消除的效果较差,影响最终处理质量。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1497782.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大蒜废水处理工艺,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大蒜废水微滤预处理、纳滤和高压反渗透双膜处理、废水浓缩液絮凝和压滤等分离过程组成。上述专利中的大蒜废水处理工艺存在以下不足:虽能够对大蒜废水进行一定程度的治理,但是对大蒜素消除的效果较差,影响最终处理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大蒜废水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蒜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调节大蒜加工废水的pH值至7~8.5后送入絮凝沉淀装置进行絮凝处理;

S2:在絮凝处理过程中,匀速添加茶叶提取助剂,用以清除废水中的大蒜素;

S3:将S2步骤处理后的废水调节pH至3~4,调节后的废水进入光催化芬顿反应器进行光催化芬顿氧化反应;使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S4:将S3步骤处理后的废水调节pH至7~8.5后送入絮凝沉淀装置进行二次絮凝处理;

S5:将S4步骤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纳滤膜进行纳滤处理,再将纳滤后的产水进行反渗透处理,得到絮凝液和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

S6:将絮凝液通过压滤机压滤,得到固态废弃物,收集处理。

优选的:所述茶叶提取助剂具体为茶多酚稀释溶液,其成分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和二氢黄酮醇。

进一步的:所述S4步骤中,纳滤处理时纳滤膜的工作压力为1.5~2.5Mpa,工作温度为30~40℃;所述反渗透处理的反渗透膜为聚四氟乙烯反渗透膜或混合纤维素酯反渗透膜,压力为2.5~3.5MP。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的絮凝沉淀装置包括主体和絮凝剂添加管,所述主体顶部外壁和底部外壁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絮凝剂添加管均贯穿安装于主体顶部内壁,絮凝剂添加管另一端接有絮凝剂供给装置,所述主体一侧内壁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曝气管,曝气管与絮凝剂添加管呈交错分布,曝气管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曝气孔,曝气管一端接有曝气装置。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曝气管顶端通过轴可转动的安装有叶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体一侧内壁贯穿安装有助剂添加管,助剂添加管一端接有助剂供给装置,所述助剂供给装置供给的助剂为茶叶提取助剂,助剂添加管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助剂添加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顶部内壁通过螺丝固定有上挡板,主体底部内壁通过螺丝固定有与上挡板位置适配的下挡板,助剂添加管位于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且上挡板和下挡板靠近助剂添加管的一端厚度逐渐减小;助剂添加管的水平高度与叶轮适配;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分别设置于絮凝剂添加管和两组曝气管之间;出料口设置于相邻两个下挡板之间。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将所述S1步骤和S4步骤中的pH值进一步限定为7.5~8;将S3步骤中的pH值进一步限定为3.5~4。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S4步骤中,纳滤处理时纳滤膜的工作压力为1.8~2.2Mpa,工作温度为33~38℃;所述反渗透处理的反渗透膜为聚四氟乙烯反渗透膜或混合纤维素酯反渗透膜,压力为3.2~3.5MP。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絮凝沉淀装置进行絮凝,同步添加茶叶提取助剂,用以清除废水中的大蒜素,并依次通过光催化芬顿氧化反应和二次絮凝,大大提升了废水处理效果,保障了处理的可靠性。

2.通过设置交错分布的絮凝剂添加管和曝气管,能够以曝气的形式将水体向絮凝剂添加管处推动,提升絮凝剂与水体的混合程度,利用后续的沉淀工作。

3.通过设置叶轮,能够在曝气管从曝气孔处进行曝气时,利用上升的气体带动叶轮转动,从而达到搅动水体的目的,提升了水体和絮凝剂的混合程度。

4.通过设置上挡板和下挡板,能够使搅动的废水经过助剂添加管到达絮凝剂添加管处,提升了废水与茶叶提取助剂混合的效果,同时由于上挡板和下挡板分别设置于絮凝剂添加管和两组曝气管之间,因此,两个下挡板与主体内壁构成了一个沉淀室,且有效的阻隔了曝气管曝气的影响,由于絮凝剂添加管位于沉淀室上方,所以在提升絮凝剂混合度的同时保障了絮凝沉淀的效果。

发明人 (李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