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0-8-7 8:58:28

  申请日2020.05.13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模拟完全封闭、无臭的植物园仿生自然生态环境,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四级处理流程,其中第一级处理以初沉、格栅及平膜微滤去除SS、部分COD;第二级处理中安装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去除COD、BOD、SS、氨氮;第三级处理中安装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去除COD、BOD、总P、重金属和硝酸盐氮;第四级处理中安装吸附‑消毒‑杀菌处理槽(41),采用触媒活性炭(411)和分子态次氯酸水杀菌、消毒,并进一步去除COD、硝酸盐氮;结构紧凑,显著减少占地面积,建造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可以适应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的污水,可以建造于城市中心,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有效实施污水处理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权利要求书

  1.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四级处理流程,其中第一级处理系统(1)以初沉、格栅及平膜微滤去除SS、部分COD;第二级处理系统(2)中安装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去除COD、BOD、SS、氨氮;第三级处理系统(3)中安装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去除COD、BOD、总P、重金属和硝酸盐氮;第四级处理系统(4)中安装吸附-消毒-杀菌处理槽(41),采用触媒活性炭(411)和分子态次氯酸水杀菌、消毒,并进一步去除COD、硝酸盐氮;在工作时,第一级处理,污水由泵自动提升,经污水进口(B)通过污水管道(D)进入主机房(A)室内,进入第一级处理系统(1)后,先进入初沉槽(11)依次通过粗格栅(111)和细格栅(112),进行粗细格栅过滤,然后进入室内的平膜微滤槽(12),初步除SS和有机物后,再引出至主机房(A)室外进入第二级处理系统(2),即进入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与其中的生物膜进行充分接触,污染物被吸附并降解;由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出水经中间槽(5)沉淀后,再进入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进入第三级处理系统(3),在填料(312)、基质(311)、植物(313)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分离去除有机物、氮和磷、重金属成分,出水再进入第四级处理系统(4),通过吸附-消毒-杀菌处理槽(41),净化后由排水口(C)出水水质可达一级A标准排放,同时,由初沉槽(11)、平膜微滤槽(12)、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中间槽(5)和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底部排出的污泥通过污泥管道(E)外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污水管道(D)依次顺序连接的四级处理系统,其中第一级处理系统(1)中安装初沉槽(11)和平膜微滤槽(12),初沉槽(11)中安装粗格栅(111)和细格栅(112),平膜微滤槽(12)中安装金属过滤膜(121);第二级处理系统(2)中安装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中填充多孔性担体(22);第三级处理系统(3)中安装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前端填充基质(311)同时主体填充填料(312),在填料(312)顶部有水生植物(313),在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前后两端外分别安装进水管(314)和集水管(316);第四级处理系统(4)中安装吸附-消毒-杀菌处理槽(41),吸附-消毒-杀菌处理槽(41)内填充触媒活性炭(411)并喷洒分子态弱酸性HOCl水;在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之间连接中间槽(5);平膜微滤槽(12)内上部平铺金属过滤膜(121),在平膜微滤槽(12)上部即金属过滤膜(121)上侧安装清洗喷头(122),清洗喷头(122)安装在行走机构(123)上;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顶部为缩颈开口,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内填充多孔性担体(22),在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顶部开口处设置流水进口(23),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外壁上部开流水出口(24),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底部外壁有空气进口(25);第一级处理系统(1)安装在主机房(A)室内;由初沉槽(11)、平膜微滤槽(12)、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中间槽(5)和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底部连接污泥管道(E);基质(311)与填料(312)之间竖立隔离墙,在隔离墙上均匀贯穿安装多个连通隔离墙两侧的布水管(3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级处理中,污水经管网系统汇集后,经粗格栅处理,粗格栅(111)主要用来拦截污水中的大块漂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及有效减轻处理负荷,为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提供保证;然后,进入平膜微滤槽(12),平膜微滤槽(12)设备的工作是含有悬浮物废水流入金属过滤膜(121)平膜表面,水在重力作用下透过金属过滤膜(121)平膜向下方渗透,同时悬浮物被金属过滤膜(121)平膜表面拦截,在金属过滤膜(121)平膜上方,清洗喷头(122)随行走机构(123)沿轨道移动,实现悬浮物清理和平膜清洗工作;金属过滤膜(121)拦截悬浮物快速分离,重力流实现快速过滤,悬浮物不停留,平膜微滤实现连续进水+悬浮物直接分离过滤,快速实现悬浮物和水的分离;在第二级处理中,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以多孔性担体(22)作为反应介质为核心的新型生物处理系统,采用多孔性担体(22)提高悬浮固体物拦截机会,因提供较大表面积作为微生物附着、增殖介质,可累积大量及特定族群的生物膜微生物,有助于达到去除包括COD、氨氮、总氮各种污染物;在第三级处理中,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沉淀与过滤、吸附、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微生物转化与降解、沉淀析出和泥炭加积等作用去除污染物,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植物生长并使其增产,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区域微气候,通过植物生物量生产固碳,阻滞沙尘、降低噪声;在第四级处理中,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填充触媒活性炭(411),触媒活性炭(411)同时还是吸附材料,可吸附氧化污水中有机物、总氮;然后经喷洒一定浓度的分子态弱酸性HOCl水,处理后的污水得以杀菌消毒后排放;分子态弱酸性HOCl水生成技术是以改良之药剂混合技术生成高浓度、pH值约6弱酸性的HOCl;触媒活性炭(411)是以椰壳活性炭为基底,覆盖有效贵金属成分,是具有吸附氧化特性的贵金属覆盖多孔活性炭催化剂,触媒活性炭(411)颗粒20~40目,比表面积可达1000m2/g;用于降解废水中COD:吸附(10%)/氧化(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级处理中,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属于穴居型固定式生物处理技术,耐水力与空气冲刷,适用于微生物生长缓慢或低负荷生物处理系统;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采用浮动床方式操作,适合处理低负荷,高流量的操作;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串接于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之前,去除污水中难分解有机物、氨氮、总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填料(312)包括石灰石、矿渣、蛭石、沸石、砂石、高炉渣、页岩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水生植物(313)选配要求包括:a)根系发达,输氧能力强;b)适合当地气候环境,优先选择本土植物;c)耐污能力强、去污效果好;d)具有抗冻、抗病害能力;e)具有一定经济价值;f)容易管理;g)有一定的景观效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所针对的污染物或环境影响主力因子主要为氮、磷、悬浮物(SS)、有机物(BOD、COD)、重金属,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对此主要去除途径包括:1)悬浮物的去除:基质的过滤、污泥沉淀及根系附着来进一步完成悬浮物(SS)去除;为防止在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的进水管(314)进水口附近发生堵塞,进水前应设置预处理设施,以降低总固体浓度,一般设置沉淀槽作为预处理设施即可;2)有机物的去除:微生物在具有巨大比表面积的土壤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当污水流经土壤颗粒表面时,不溶性的有机物通过基质的沉淀、过滤和吸附作用被截留,然后被微小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被分解去除;因此,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是物理的截留沉淀和生物的吸收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最终被异养微生物转化为微生物体、CO2、甲烷和水;3)氮、磷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无机氮包括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有机氮包括尿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其去除途径包括基质的吸附、过滤、沉淀、挥发、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污水中的磷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其去除途径主要包括微生物同化、基质吸附、水生植物313吸收及污泥沉淀,其中以基质(311)吸附及污泥沉淀为主;4)重金属的去除:金属离子去除机理主要有:水生植物(313)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土壤胶体颗粒的吸附、悬浮颗粒的过滤和沉淀,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对污水中重金属去除是通过植物、微生物、土壤基质等组成成分共同起作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级处理设计参数如下表:

设计参数 单位 复合生态系统
COD表面负荷N<sub>COD</sub> g/m<sup>2</sup>·d ≤16
水力负荷N<sub>q</sub> L/m<sup>2</sup>·d ≤40
TN表面负荷N<sub>TN</sub> g/m<sup>2</sup>·d 2.5-8
NH<sub>4</sub><sup>+</sup>-N表面负荷N<sub>NH</sub> g/m<sup>2</sup>·d 2-5
TP表面负荷N<sub>TP</sub> g/m<sup>2</sup>·d 0.3-0.5
停留时间T d ≥3
池底坡度i ≥0.5
填料深度h mm 700-1000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孔性担体(22),具有开放性孔洞结构,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填料(312)安装后系统孔隙率不低于0.3;触媒活性炭(411)以椰壳活性炭为基底,表面覆盖贵金属层,触媒活性炭(411)颗粒为20~40目,比表面积不大于1000m2/g。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初沉槽(11)的底面高于平膜微滤槽(12)的顶面,平膜微滤槽(12)底面位于水平面或地面以上,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21)、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31)和吸附-消毒-杀菌处理槽(41)的顶面分别高出水平面或地面以上1M,底面低于水平面或地面以下1M;中间槽(5)顶面与水平面或地面平齐。

  说明书

  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或污水的多级处理技术或生物处理技术,尤其是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各类废水排放量大,组成复杂,有些浓度甚高,颜色深,有毒有害物含量多,特别是带苯环的有机物,苯胺、硝基苯、酚、蒽醌,一般要先采用吸附、过滤、混凝、催化氧化等进行预处理,排水的可生化性不高<0.35,不能直接进入曝气槽。

  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预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环境生态学主要以人文社会和环境生态学方面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

  废水生物处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设计技术》2010年第4期刊登袁翀发表《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评述》,重点阐述利用生物方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有机废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动向。

  《建筑知识》2014(000),B05刊登《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公开,环境生物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环境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碳源等营养物质,而有机物浓度的降低使得水质改善。近年来对于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技术研究非常多,根据微生物作用原理列举生物发酵、生物强化、生物反应等3项技术,并对微生物学在未来污水处理中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关专利文献公开较少。

  中国专利申请201811212714.3公开一种智能仿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结合农村污水特点,采用仿生学原理,运用智能化低能耗操作理念设计的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优化模式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系统可应用在广泛的农村分散地区。也可用于服务区,旅游区等景观地区。

  中国专利申请201810818877.X公开一种仿生填料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包括布水管、仿生填料、受水池、污水回流泵和固液分离池,在装置进水、出水、出泥口均设置有流量阀。仿生填料垂直布置在布水管与受水池之间,仿生填料70%~80%暴露在空气中,仿生填料中的生物膜通过布水管布水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进行生化反应,节约了曝气运行成本;固液分离池与受水池相连建造,其中,受水池布置在地面上方,固液分离池部分在地面以下。

  污水处理的生物法就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在城镇污水二级处理工艺中,一般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尤其是日处理能力在20万m3以上的情况下。其他常用的二级处理工艺近年来还有氧化沟法、SBR法、AB法等。

  自然生物处理法利用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处理污水,形成水体或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对污染物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净化。生态系统可对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充分利用,有利绿色植物生长,实现污水的资源化、无害化和稳定化。自然生物处理法工艺简单、费用低、效率高,是一种符合生态原理的污水处理方式;但容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占地较大。

  现有技术中,传统污水处理厂缺陷较多,一般传统污水处理厂位于城市范围之外的大型产能集中型水泥建筑群,污水处理厂占地大、辅助设施多,污水处理设施普遍不美观、气味大,不具备生态服务功能;此外,集中型处理设施,从实际产生地,市内的居民以及商业区域将污水引至处理厂,同样使得污水的再利用不得不依靠资金密集支持,需要兴建大量管道网络等辅助设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有效实施污水处理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四级处理流程,其中第一级处理系统以初沉、格栅及平膜微滤去除SS、部分COD;第二级处理系统中安装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去除COD、BOD、SS、氨氮;第三级处理系统中安装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去除COD、BOD、总P、重金属和硝酸盐氮;第四级处理系统中安装吸附-消毒-杀菌处理槽,采用触媒活性炭和分子态次氯酸水杀菌、消毒,并进一步去除COD、硝酸盐氮;在工作时,第一级处理,污水由泵自动提升,经污水进口通过污水管道进入主机房室内,进入第一级处理系统后,先进入初沉槽依次通过粗格栅和细格栅,进行粗细格栅过滤,然后进入室内的平膜微滤槽,初步除SS和有机物后,再引出至主机房室外进入第二级处理系统,即进入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与其中的生物膜进行充分接触,污染物被吸附并降解;由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出水经中间槽沉淀后,再进入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进入第三级处理系统,在填料、基质、植物等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分离去除有机物、氮和磷、重金属等成分,出水再进入第四级处理系统,通过吸附-消毒-杀菌处理槽,净化后由排水口出水水质可达一级A标准排放,同时,由初沉槽、平膜微滤槽、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中间槽和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底部排出的污泥通过污泥管道外排。

  尤其是,包括通过污水管道依次顺序连接的四级处理系统,其中第一级处理系统中安装初沉槽和平膜微滤槽,初沉槽中安装粗格栅和细格栅,平膜微滤槽中安装金属过滤膜;第二级处理系统中安装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中填充多孔性担体;第三级处理系统中安装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前端填充基质同时主体填充填料,在填料顶部有水生植物,在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前后两端外分别安装进水管和集水管;第四级处理系统中安装吸附-消毒-杀菌处理槽,吸附-消毒-杀菌处理槽内填充触媒活性炭并喷洒分子态弱酸性HOCl水;在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之间连接中间槽;平膜微滤槽内上部平铺金属过滤膜,在平膜微滤槽上部即金属过滤膜上侧安装清洗喷头,清洗喷头安装在行走机构上;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顶部为缩颈开口,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内填充多孔性担体,在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顶部开口处设置流水进口,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外壁上部开流水出口,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底部外壁有空气进口;第一级处理系统安装在主机房室内;由初沉槽、平膜微滤槽、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中间槽和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底部连接污泥管道;基质与填料之间竖立隔离墙,在隔离墙上均匀贯穿安装多个连通隔离墙两侧的布水管。多孔性担体,具有开放性孔洞结构,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填料安装后系统孔隙率不低于0.3;触媒活性炭以椰壳活性炭为基底,表面覆盖贵金属层,触媒活性炭颗粒为20~40目,比表面积不大于1000m2/g。初沉槽的底面高于平膜微滤槽的顶面,平膜微滤槽底面位于水平面或地面以上,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和吸附-消毒-杀菌处理槽的顶面分别高出水平面或地面以上1M,底面低于水平面或地面以下1M;中间槽顶面与水平面或地面平齐。

  尤其是,在第一级处理中,污水经管网系统汇集后,经粗格栅处理,粗格栅主要用来拦截污水中的大块漂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及有效减轻处理负荷,为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提供保证;然后,进入平膜微滤槽,平膜微滤槽设备的工作是含有悬浮物废水流入金属过滤膜平膜表面,水在重力作用下透过金属过滤膜平膜向下方渗透,同时悬浮物被金属过滤膜平膜表面拦截,在金属过滤膜平膜上方,清洗喷头随行走机构沿轨道移动,实现悬浮物清理和平膜清洗工作;金属过滤膜拦截悬浮物快速分离,重力流实现快速过滤,悬浮物不停留,平膜微滤实现连续进水+悬浮物直接分离过滤,快速实现悬浮物和水的分离;在第二级处理中,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以多孔性担体作为反应介质为核心的新型生物处理系统,采用多孔性担体提高悬浮固体物拦截机会,因提供较大表面积作为微生物附着、增殖介质,可累积大量及特定族群的生物膜微生物,有助于达到去除包括COD、氨氮、总氮各种污染物;在第三级处理中,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沉淀与过滤、吸附、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微生物转化与降解、沉淀析出和泥炭加积等作用去除污染物,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植物生长并使其增产,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区域微气候,通过植物生物量生产固碳,阻滞沙尘、降低噪声;在第四级处理中,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填充触媒活性炭,触媒活性炭同时还是吸附材料,可吸附氧化污水中有机物、总氮;然后经喷洒一定浓度的分子态弱酸性HOCl水,处理后的污水得以杀菌消毒后排放;分子态弱酸性HOCl水生成技术是以改良之药剂混合技术生成高浓度、pH值6弱酸性的HOCl;触媒活性炭411是以椰壳活性炭为基底,覆盖有效贵金属成分,是具有吸附氧化特性的贵金属覆盖多孔活性炭催化剂,触媒活性炭颗粒20~40目,比表面积可达1000m2/g;用于降解废水中COD:吸附(10%)/氧化(90%)。

  尤其是,在第二级处理中,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属于穴居型固定式生物处理技术,耐水力与空气冲刷,适用于微生物生长缓慢或低负荷生物处理系统;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采用浮动床方式操作,适合处理低负荷,高流量的操作;生物网膜生物处理槽串接于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之前,去除污水中难分解有机物、氨氮、总氮。

  尤其是,填料包括石灰石、矿渣、蛭石、沸石、砂石、高炉渣、页岩中的至少一种。

  尤其是,选配水生植物要求包括:a)根系发达,输氧能力强;b)适合当地气候环境,优先选择本土植物;c)耐污能力强、去污效果好;d)具有抗冻、抗病害能力;e)具有一定经济价值;f)容易管理;g)有一定的景观效应。

  尤其是,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所针对的污染物或环境影响主力因子主要为氮、磷、悬浮物(SS)、有机物(BOD、COD)、重金属等,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对此主要去除途径包括:1)悬浮物的去除:基质的过滤、污泥沉淀及根系附着来进一步完成悬浮物(SS)去除。为防止在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的进水管进水口附近发生堵塞,进水前应设置预处理设施,以降低总固体浓度,一般设置沉淀槽作为预处理设施即可;2)有机物的去除:微生物在具有巨大比表面积的土壤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当污水流经土壤颗粒表面时,不溶性的有机物通过基质的沉淀、过滤和吸附作用被截留,然后被微小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被分解去除。因此,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是物理的截留沉淀和生物的吸收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最终被异养微生物转化为微生物体、CO2、甲烷和水;3)氮、磷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无机氮包括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有机氮包括尿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其去除途径包括基质的吸附、过滤、沉淀、挥发、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污水中的磷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其去除途径主要包括微生物同化、基质吸附、水生植物吸收及污泥沉淀,其中以基质吸附及污泥沉淀为主;4)重金属的去除:金属离子去除机理主要有:水生植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土壤胶体颗粒的吸附、悬浮颗粒的过滤和沉淀,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槽对污水中重金属去除是通过植物、微生物、土壤基质等组成成分共同起作用。

  尤其是,第三级处理设计参数如下表:

设计参数 单位 复合生态系统
COD表面负荷N<sub>COD</sub> g/m<sup>2</sup>·d ≤16
水力负荷N<sub>q</sub> L/m<sup>2</sup>·d ≤40
TN表面负荷N<sub>TN</sub> g/m<sup>2</sup>·d 2.5-8
NH<sub>4</sub><sup>+</sup>-N表面负荷N<sub>NH</sub> g/m<sup>2</sup>·d 2-5
TP表面负荷N<sub>TP</sub> g/m<sup>2</sup>·d 0.3-0.5
停留时间T d ≥3
池底坡度i ≥0.5
填料深度h mm 700-1000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模拟完全封闭、无臭的植物园仿生自然生态环境,对污水进行生物净化,出水稳定,污水处理效果显著提高,结构紧凑,显著减少占地面积,建造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可以适应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的污水,甚至,可以建造于城市中心,应用广泛。(发明人翁祖增;周珊珊;辛丰;王亚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