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

发布时间:2020-7-1 8:22:47

  申请日2020.02.25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IPC分类号F16L55/1645; F16L55/175; F16L55/40; E03F9/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自动行走式检测装置初步确定污水管网泄漏点;S2:将存在泄漏点的污水管内部清理干净;S3:使用自动行走式检测装置精确确定待补漏的污水管的泄漏点;S4:补漏:包括管道内部堵漏和管道外表面堵漏。使用自动行走式检测装置初步确定污水管网泄漏点,以确定污水管网中存在泄漏的具体污水管;然后将存在泄漏点的污水管清理后,再使用自动行走式检测装置精确确定待补漏的污水管的泄漏点,以确定具体需要补漏的点,以及根据具体补漏点设置具体的补漏方案;通过自动行走式检测装置确定泄漏点能够减少人工检漏的工作量,提高检漏效率,从而提高本发明防水补漏的施工的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自动行走式检测装置(3)初步确定污水管网泄漏点;

  S2:将存在泄漏点的污水管内部清理干净;

  S3:使用自动行走式检测装置(3)精确确定待补漏的污水管(5)的泄漏点;

  S4:补漏:包括管道内部堵漏和管道外表面堵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通过自动清理器件(1)对存在泄漏点的污水管内部进行清理;

  所述自动清理器件(1)包括:

  移动小车(11),所述移动小车(11)上设有安装箱体(12),所述安装箱体(12)上安装有喷头(13)、第三摄像头(14)和第二照明灯(15),所述喷头(13)通过水源连接管(4)与地面上的水源连接,所述水源连接管(4)上设有水泵,地面上还设置有第一控制器,所述水泵与第一控制器连接;

  第三控制器、蓄电池,均设置在所述安装箱体(12)内,所述第三控制器与所述第三摄像头(14)、第二照明灯(15)、移动小车(11)、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无线连接,所述安装箱体(12)上还连接有地面牵引部件(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补漏包括:

  在移动器件上安装弹性充气容器(2),将弹性充气容器(2)连接自动抽充气装置,将弹性充气容器(2)预充气,将所述弹性充气容器(2)外侧壁包裹堵漏材料;

  将移动器件连接地面牵引部件(16)后放置待堵漏的污水管一端,然后在地面通过无线控制移动器件在待堵漏的污水管内移动;

  移动至待封堵处时,通过无线控制移动器件停止移动,然后在地面通过无线控制自动抽充气充气至弹性充气容器(2)外侧壁与泄漏处管壁接触,通过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器控制弹性充气容器(2)放气,然后在地面通过无线控制移动器件往回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堵漏采用的堵漏材料包括以下成分:聚氨酯预聚体70-72%;固化剂20—27%;消泡剂1—3%;聚氨酯增韧剂1-2%;碳化硅1-2%;碳1-2%;

  所述聚氨酯预聚体包括:聚醚多元醇12—16%;聚碳酸酯二元醇9-11%;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65—72%;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12-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自动行走式检测装置(3)包括:信号接收器件和检测器件(31);

  所述S1包括:

  S11:将信号接收器件安装在污水管进水口;

  S12:启动检测器件(31)后将检测器件(31)放置污水管进水口内进行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件(31)包括:

  第一漂浮壳体(311);

  第二摄像头(312),设置在所述第一漂浮壳体(311)外;

  第一照明灯(313),连接在所述第一漂浮壳体(311)上;

  行走机构(314),设置在所述第一漂浮壳体(311)上;

  第二控制器、蓄电池、超声波发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漂浮壳体(311)内,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有存储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照明灯(313)、蓄电池、第二摄像头(312)、超声波发生器、行走机构(314)电连接;

  所述信号接收器件包括:超声波接收器,所述超声波接收器与工控机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工控机无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314)包括:

  两个第二漂浮壳体(3141),分别连接在第一漂浮壳体(311)两侧;

  水面驱动器件,所述水面驱动器件包括:

  第一电机(3142),以输出轴竖直设置的方式安装在第二漂浮壳体(3141)内;

  第一齿轮(3143),固定套接在第一电机(3142)的输出轴上;

  伸缩杆(3145),竖直设置在第二漂浮壳体(3141)内,所述伸缩杆(3145)固定端与第二漂浮壳体(3141)上下两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3145)下端的伸缩端贯穿至第二漂浮壳体(3141)下端下方;

  第二齿轮(3144),固定套接在第一转轴(3148)位于第二漂浮壳体(3141)内部分上,所述第一齿轮(3143)与第二齿轮(3144)啮合传动;

  第三漂浮壳体(3146),与所述伸缩杆(3145)伸缩端固定连接;

  第二电机(3147),以输出轴竖直设置的方式安装在第三漂浮壳体(3146)内,所述第二电机(3147)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第三锥齿轮(31471);

  转轴(3148),水平设置在第三漂浮壳体(3146)内,所述转轴(3148)两端与第三漂浮壳体(3146)两侧转动连接,并贯穿所述第三漂浮壳体(3146)两侧,所述转轴(3148)位于第三漂浮壳体(3146)内部分套接有第四锥齿轮(31481),所述第四锥齿轮(31481)与第三锥齿轮(31471)啮合传动;

  所述转轴(3148)两端与轮体或螺旋桨(3149)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3142)、第二电机(3147)均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件(31)还包括:

  气体传感器、信号发射器、第一信号接收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漂浮壳体(311)上,分别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通过电源电路连接电源,所述电源电路包括:

  第二电容(C2),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电源负极接地;

  第一电容(C1),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

  第二二极管(D2),一端连接电源正极;

  第六电阻(R6),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3)负极;

  第一二极管(D1),负极连接第六电阻(R6)第二端,正极接地;

  第七电容(C7),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第二端,另一端接地;

  第六电容(C6),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第二端以及连接第二控制器,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漂浮壳体上设有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

  第五电阻(R5),一端与第二控制器输出端连接;

  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连接第五电阻(R5)另一端,正极连接第四电阻(R4)一端以及第三电容(C3)第一端以及第六电容(C6)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3)第二端接地;

  信号接收器,第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正极,第二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以及连接第二控制器输入端;

  信号发射器,第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正极,第二端接地;

  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另一端以及连接第二控制器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

  运算放大器(U1),同相输入端连接气体传感器以及通过第十一电阻(R11)连接基准电压(V1),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器;

  第十电阻(R10),一端连接基准电压(V1),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反相输入端;

  第九电阻(R9),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反相输入端,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输出端;

  第八电容(C8),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反相输入端,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输出端;

  第五电容(C5),一端与第二控制器连接,另一端接地;

  第十二电阻(R12),一端连接第二控制器;

  第七电阻(R7),第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另一端;

  第八电阻(R8),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第二端;

  第四电容(C4),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另一端以及通过第十三电阻(R13)连接第六电容(C6)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C4)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另一端以及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清理器件(1)还包括:

  清理箱体(17),固定连接在安装箱体(12)顶端,所述清理箱体(17)用于储存清洁液,所述第三摄像头(14)和第二照明灯(15)设置在所述清理箱体(17)顶端;

  缸体(18),固定连接在安装箱体(12)顶端,且位于清理箱体(17)一侧,所述缸体(18)下端设有出液口;

  第一转动杆(19),第一端水平设置在清理箱体(17)内,第二端贯穿至清理箱体(17)靠近缸体(18)的一侧外,所述第一转动杆(19)与清理箱体(17)两侧转动连接;

  第一固定块(111),固定连接在缸体(18)顶端,所述第一转动杆(19)与第一固定块(111)转动连接;

  第二固定块(112),固定连接在清理箱体(17)顶端,且位于缸体(18)远离清理箱体(17)的一侧,所述第一转动杆(19)靠近第二端处与第二固定块(1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19)位于第一固定块(111)和第二固定块(112)之间的部分为螺纹杆段(110);

  第三电机(113),固定连接在清理箱体(17)顶端,且位于第二固定块(112)远离缸体(18)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机(113)的输出轴竖直朝上设置,所述第三电机(113)与第三控制器电连接;

  第一锥齿轮(114),固定套接在第三电机(113)的输出轴上;

  第二锥齿轮(115),固定套接在第一转动杆(19)第二端,所述第二锥齿轮(115)与第一锥齿轮(114)啮合传动;

  滑块(116),设有水平螺纹通孔,所述水平螺纹通孔螺纹套接在所述螺纹杆段(110)上;

  活塞(117),滑动连接在所述缸体(18)内;

  水平杆(118),第一端与活塞(117)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118)第二端与缸体(18)一侧壁滑动连接,且贯穿缸体(18)所述一侧壁后与所述滑块(116)固定连接;

  出液管(119),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另一端与喷头(13)连接;

  若干搅拌叶片(120),均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杆(19)位于清理箱体(17)部分外壁;

  连接管道(121),一端与清理箱体(17)下部一侧连接,所述缸体(18)靠近清理箱体(17)的一侧壁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连接管道(121)另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三固定块(122),固定连接在安装箱体(12)上端前侧;

  第一机械臂(124),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块(122)上,所述第一机械臂(124)工作端设置所述喷头(13);

  第四固定块(123),固定连接在安装箱体(12)上端前侧;

  第二机械臂(125),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四固定块(123)上,所述第二机械臂(125)工作端设置粉碎组件(126);

  所述粉碎组件(126)包括:连接壳体(1261);第四电机(1262),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壳体(1261)内,所述第四电机(1262)输出轴水平设置;第二转动杆(1263),水平设置,第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壳体(1261)内,且所述第二转动杆(1263)第一端与第四电机(126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1263)第二端位于连接壳体(1261)外;粉碎叶片(1264),连接在第二转动杆(1263)位于连接壳体(1261)外部分的周侧壁;打磨头(1265),固定连接在第二转动杆(1263)第二端端头处;

  所述第一机械臂(124)、第二机械臂(125)、第四电机(1262)分别与第三控制器电连接。

  说明书

  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补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污水管网在当今城市基本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它的隐蔽性,污水管在长时间使用出现渗漏,存在浪费地下水以及污染环境的缺陷。因此需要对地下污水管网进行防水补漏,现有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中通过人工检漏以及人工补漏,如通过人工听漏来检漏,人工工作量大,降低了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至少一种。

  一种地下污水管网防水补漏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自动行走式检测装置初步确定污水管网泄漏点;

  S2:将存在泄漏点的污水管内部清理干净;

  S3:使用自动行走式检测装置精确确定待补漏的污水管的泄漏点;

  S4:补漏:包括管道内部堵漏和管道外表面堵漏。

  优选的,所述S3包括:通过自动清理器件对存在泄漏点的污水管内部进行清理;

  所述自动清理器件包括:

  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上设有安装箱体,所述安装箱体上安装有喷头、第三摄像头和第二照明灯,所述喷头通过水源连接管与地面上的水源连接,所述水源连接管上设有水泵,地面上还设置有第一控制器,所述水泵与第一控制器连接;

  第三控制器、蓄电池,均设置在所述安装箱体内,所述第三控制器与所述第三摄像头、第二照明灯、移动小车、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无线连接,所述安装箱体上还连接有地面牵引部件。

  优选的,所述内部补漏包括:

  在移动器件上安装弹性充气容器,将弹性充气容器连接自动抽充气装置,将弹性充气容器预充气,将所述弹性充气容器外侧壁包裹堵漏材料;

  将移动器件连接地面牵引部件后放置待堵漏的污水管一端,然后在地面通过无线控制移动器件在待堵漏的污水管内移动;

  移动至待封堵处时,通过无线控制移动器件停止移动,然后在地面通过无线控制自动抽充气充气至弹性充气容器外侧壁与泄漏处管壁接触,通过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器控制弹性充气容器放气,然后在地面通过无线控制移动器件往回移动。

  优选的,所述内部堵漏采用的堵漏材料包括以下成分:聚氨酯预聚体70-72%;固化剂20—27%;消泡剂1—3%;聚氨酯增韧剂1-2%;碳化硅1-2%;碳1-2%;

  所述聚氨酯预聚体包括:聚醚多元醇12—16%;聚碳酸酯二元醇9-11%;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65—72%;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12-15%。

  优选的,自动行走式检测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器件和检测器件;

  所述S1包括:

  S11:将信号接收器件安装在污水管进水口;

  S12:启动检测器件后将检测器件放置污水管进水口内进行检测。

  优选的,所述检测器件包括:

  第一漂浮壳体;

  第二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第一漂浮壳体外;

  第一照明灯,连接在所述第一漂浮壳体上;

  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漂浮壳体上;

  第二控制器、蓄电池、超声波发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漂浮壳体内,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有存储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照明灯、蓄电池、第二摄像头、超声波发生器、行走机构电连接;

  所述信号接收器件包括:超声波接收器,所述超声波接收器与工控机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工控机无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

  两个第二漂浮壳体,分别连接在第一漂浮壳体两侧;

  水面驱动器件,所述水面驱动器件包括:

  第一电机,以输出轴竖直设置的方式安装在第二漂浮壳体内;

  第一齿轮,固定套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

  伸缩杆,竖直设置在第二漂浮壳体内,所述伸缩杆固定端与第二漂浮壳体上下两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下端的伸缩端贯穿至第二漂浮壳体下端下方;

  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第一转轴位于第二漂浮壳体内部分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

  第三漂浮壳体,与所述伸缩杆伸缩端固定连接;

  第二电机,以输出轴竖直设置的方式安装在第三漂浮壳体内,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第三锥齿轮;

  转轴,水平设置在第三漂浮壳体内,所述转轴两端与第三漂浮壳体两侧转动连接,并贯穿所述第三漂浮壳体两侧,所述转轴位于第三漂浮壳体内部分套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传动;

  所述转轴两端与轮体或螺旋桨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均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器件还包括:

  气体传感器、信号发射器、第一信号接收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漂浮壳体上,分别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通过电源电路连接电源,所述电源电路包括:

  第二电容,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电源负极接地;

  第一电容,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

  第二二极管,一端连接电源正极;

  第六电阻,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负极;

  第一二极管,负极连接第六电阻第二端,正极接地;

  第七电容,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第二端,另一端接地;

  第六电容,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第二端以及连接第二控制器,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漂浮壳体上设有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

  第五电阻,一端与第二控制器输出端连接;

  第三二极管,负极连接第五电阻另一端,正极连接第四电阻一端以及第三电容第一端以及第六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第二端接地;

  信号接收器,第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正极,第二端通过第二电阻接地以及连接第二控制器输入端;

  信号发射器,第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正极,第二端接地;

  第三电阻,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另一端以及连接第二控制器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接地;

  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连接气体传感器以及通过第十一电阻连接基准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器;

  第十电阻,一端连接基准电压,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

  第九电阻,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输出端;

  第八电容,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输出端;

  第五电容,一端与第二控制器连接,另一端接地;

  第十二电阻,一端连接第二控制器;

  第七电阻,第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另一端;

  第八电阻,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第二端;

  第四电容,一端连接第八电阻另一端以及通过第十三电阻连接第六电容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另一端以及接地。

  优选的,所述自动清理器件还包括:

  清理箱体,固定连接在安装箱体顶端,所述清理箱体用于储存清洁液,所述第三摄像头和第二照明灯设置在所述清理箱体顶端;

  缸体,固定连接在安装箱体顶端,且位于清理箱体一侧,所述缸体下端设有出液口;

  第一转动杆,第一端水平设置在清理箱体内,第二端贯穿至清理箱体靠近缸体的一侧外,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清理箱体两侧转动连接;

  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在缸体顶端,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一固定块转动连接;

  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清理箱体顶端,且位于缸体远离清理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转动杆靠近第二端处与第二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位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的部分为螺纹杆段;

  第三电机,固定连接在清理箱体顶端,且位于第二固定块远离缸体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竖直朝上设置,所述第三电机与第三控制器电连接;

  第一锥齿轮,固定套接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

  第二锥齿轮,固定套接在第一转动杆第二端,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

  滑块,设有水平螺纹通孔,所述水平螺纹通孔螺纹套接在所述螺纹杆段上;

  活塞,滑动连接在所述缸体内;

  水平杆,第一端与活塞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第二端与缸体一侧壁滑动连接,且贯穿缸体所述一侧壁后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出液管,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另一端与喷头连接;

  若干搅拌叶片,均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杆位于清理箱体部分外壁;

  连接管道,一端与清理箱体下部一侧连接,所述缸体靠近清理箱体的一侧壁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连接管道另一端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三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安装箱体上端前侧;

  第一机械臂,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块上,所述第一机械臂工作端设置所述喷头;

  第四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安装箱体上端前侧;

  第二机械臂,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四固定块上,所述第二机械臂工作端设置粉碎组件;

  所述粉碎组件包括:连接壳体;第四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壳体内,所述第四电机输出轴水平设置;第二转动杆,水平设置,第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壳体内,且所述第二转动杆第一端与第四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第二端位于连接壳体外;粉碎叶片,连接在第二转动杆位于连接壳体外部分的周侧壁;打磨头,固定连接在第二转动杆第二端端头处;

  所述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第四电机分别与第三控制器电连接。(发明人张书燕;周德祥;王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