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0.02.25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IPC分类号C02F11/121; C02F11/14; E02B3/10; G01N1/10; G01N33/18
摘要
一种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工艺及系统,在待治理河道段所在范围一侧的河岸上建设管袋固结堆场、滤液收集沟与滤液收集池,并且通过拦河围堰对待治理河道段进行隔离,隔离后将河道内黑臭淤泥通过泥浆输送管抽排到置于管袋固结堆场上的淤泥管袋内,将淤泥管袋填充,在填充淤泥管袋的同时对淤泥管袋内加入配置好的调节剂和絮凝剂降解,淤泥管袋在管袋固结堆场脱水,待淤泥管袋内淤泥含水率符合要求的固结含水率标准,即可将淤泥管袋进行堆存或覆土回填,持续或间断对待治理河道段黑臭淤泥进行抽排,直到河道内黑臭淤泥抽排完成,本发明减少对周边生活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成本,实现河道黑臭淤泥的绿色原位处理,降低淤泥治理对河道生态环境破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对待治理河道段黑臭淤泥原样和河道水质原样进行分析,适配出适应待治理河道的调节剂和絮凝剂,在待治理河道段所在范围一侧的河岸上建设管袋固结堆场、滤液收集沟与滤液收集池,并且通过拦河围堰对待治理河道段进行隔离,隔离后将河道内黑臭淤泥通过泥浆输送管抽排到置于管袋固结堆场上的淤泥管袋内,将淤泥管袋填充,在填充淤泥管袋的同时对淤泥管袋内加入配置好的调节剂和絮凝剂降解,淤泥管袋在管袋固结堆场脱水,待淤泥管袋内淤泥含水率符合要求的固结含水率标准,即可将淤泥管袋进行堆存或覆土回填,持续或间断对待治理河道段黑臭淤泥进行抽排,直到河道内黑臭淤泥抽排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袋固结堆场的污水通过滤液收集沟与滤液收集池连通,滤液收集池通过滤液导排管与污水管网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管袋采用高韧聚丙烯GT管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管袋的孔径为0.5mm,渗透性25L/m2/s;CBR顶破强度为10K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浮动式水泵工作平台将河道内黑臭淤泥通过泥浆输送管抽排到淤泥管袋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泥浆输送管上设置三通,三通一端通过防逆流阀与加药装置连通,加药装置内设置调节剂和絮凝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待治理河道段的洼处设置集水坑,在对河道内黑臭淤泥进行抽排前,通过高压水袋或/和水枪冲击河床,使黑臭淤泥呈悬浮状流入集水坑,泥浆输送管的进口设置在集水坑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淤泥管袋在脱水过程中,工人每隔一段时间对淤泥管袋进行拍击。
9.一种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待治理河道段所在范围一侧的河岸上的管袋固结堆场、滤液收集沟与滤液收集池、设置在待治理河道段上下游对待治理河道段进行隔离的拦河围堰、以及设置待治理河道段上的浮动式水泵工作平台,所述管袋固结堆场的污水通过滤液收集沟与滤液收集池连通,滤液收集池通过滤液导排管与污水管网连通,所述浮动式水泵工作平台的淤泥泵送出口通过泥浆输送管与设置在管袋固结堆场内的淤泥管袋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淤泥管袋内加调节剂和絮凝剂的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多个药水溶药罐、搅拌器和隔膜加药泵,每个药水溶药罐的进口与一个搅拌器的出口连通,药水溶药罐的出口通过隔膜加药泵与泥浆输送管通过管路连通。
说明书
一种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工艺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工艺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城镇河道黑臭淤泥治理,一般是将河道进行分段截留,在通过大功率污水泵将河道截留段积水抽排干净,通过机械、人工等方式,将河道黑臭淤泥进行挖除,翻运至河岸进行堆码,最后通过机械、人工等方式进行装袋,外运至弃渣场掩埋。而在城镇河道黑臭淤泥治理时,需要对河道河床进行开挖和淤泥外运,在施工过程中难以隔绝河道黑臭淤泥所产生的异味,同时河道淤泥的开挖,将对河道生态链造成严重破坏,并改变河道河床的流经线型。同时淤泥的外运处理,将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城镇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减少对周边生活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成本,实现河道黑臭淤泥的绿色原位处理,降低淤泥治理对河道生态环境破坏的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工艺及系统。
本发明的工艺采用下述一种实施方案实现:
一种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工艺,对待治理河道段黑臭淤泥原样和河道水质原样进行分析,适配出适应待治理河道的调节剂和絮凝剂,在待治理河道段所在范围一侧的河岸上建设管袋固结堆场、滤液收集沟与滤液收集池,并且通过拦河围堰对待治理河道段进行隔离,隔离后将河道内黑臭淤泥通过泥浆输送管抽排到置于管袋固结堆场上的淤泥管袋内,将淤泥管袋填充,在填充淤泥管袋的同时对淤泥管袋内加入配置好的调节剂和絮凝剂降解,淤泥管袋在管袋固结堆场脱水,待淤泥管袋内淤泥含水率符合要求的固结含水率标准,即可将淤泥管袋进行堆存或覆土回填,持续或间断对待治理河道段黑臭淤泥进行抽排,直到河道内黑臭淤泥抽排完成。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管袋固结堆场的污水通过滤液收集沟与滤液收集池连通,滤液收集池通过滤液导排管与城市污水管网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淤泥管袋采用高韧聚丙烯GT管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淤泥管袋的孔径为0.5mm,渗透性25L/m2/s;CBR顶破强度为10KN。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浮动式水泵工作平台将河道内黑臭淤泥通过泥浆输送管抽排到淤泥管袋内。
本实施方式中,在泥浆输送管上设置三通,三通一端通过防逆流阀与加药装置连通,加药装置内设置调节剂和絮凝剂。
本实施方式中,在待治理河道段的洼处设置集水坑,在对河道内黑臭淤泥进行抽排前,通过高压水袋或/和水枪冲击河床,使黑臭淤泥呈悬浮状流入集水坑,泥浆输送管的进口设置在集水坑内。
本实施方式中,在淤泥管袋在脱水过程中,工人每隔一段时间对淤泥管袋进行拍击。
本发明的系统采用下述一种实施方案实现:
一种城镇河道黑臭淤泥管袋治理系统,包括设置在待治理河道段所在范围一侧的河岸上的管袋固结堆场、滤液收集沟与滤液收集池、设置在待治理河道段上下游对待治理河道段进行隔离的拦河围堰、以及设置待治理河道段上的浮动式水泵工作平台,所述管袋固结堆场的污水通过滤液收集沟与滤液收集池连通,滤液收集池通过滤液导排管与污水管网连通,所述浮动式水泵工作平台的淤泥泵送出口通过泥浆输送管与设置在管袋固结堆场内的淤泥管袋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对淤泥管袋内加调节剂和絮凝剂的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多个药水溶药罐、搅拌器和隔膜加药泵,每个药水溶药罐的进口与一个搅拌器的出口连通,药水溶药罐的出口通过隔膜加药泵与泥浆输送管通过管路连通。
由于采用上述方法,通过淤泥抽排、淤泥加药降解、淤泥管袋脱水固化和管袋覆土堆存的步骤,与传统河道淤泥治理工艺相比,其处理性能更稳定,而且治理后的淤泥均置于淤泥管袋内,运输处理更加方便,产生的异味小,而且整个固化过程在管袋固结堆场内完成,工艺简单,污染小,通过调节剂除掉泥浆中的有害矿物质,使淤泥得以净化,实现淤泥的重复利用,因此上述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河道黑臭淤泥的治理,实现城镇河道淤泥的绿化无害化原位处理。(发明人童思喆;唐国顺;覃川;陈甘霖;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