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9.12.19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1/3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酸及脂类废水的处理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用水溶性过硫酸盐作为引发剂,将丙烯酸及酯进行微聚合变成乳浊液,再通过酸析分离出聚丙烯酸类物质,进一步通过微电解效应和新生态[H]和絮凝效应提高废水的生化性和去除COD,最后膜生物反应器生化降解分离。最终出水(COD<320mg/L),达到纳管排放标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丙烯酸及脂类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合破乳:丙烯酸及酯废水中加入过硫酸钠,先搅拌反应,再调节pH至1.5,过滤获得反应出水1;
2)微电解:将混匀的铁屑和颗粒活性炭置于步骤1)获得的反应出水1中,反应后,过滤,滤液调节pH到10.0,静置,过滤获得反应出水2;
3)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将步骤2)获得反应出水2用膜生物反应器生化降解分离,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用0.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加入过硫酸钠后搅拌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过硫酸钠用量为1.0-2.0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铁屑和颗粒活性炭的体积比为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反应是指放入摇床中摇3-4h进行反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膜生物反应器,膜参数为:材质为PVDF,平均孔径在0.1u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膜生物反应器,运行参数:污泥浓度MLSS=12000-14000mg/L,污泥龄SRT=15-20d,水力停留时间HRT=2-4h,气水比>10:1,运行压力为-0.01~-0.03MPa。
说明书
一种丙烯酸及脂类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丙烯酸及酯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酸及脂类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酸及酯废水常含丙烯酸、丙烯酸酯和丙烯酸腈等有毒有害的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是一种高浓度,高毒性,成分复杂的难处理有机废水。当前处理丙烯酸及酯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焚烧、湿式催化氧化、生物降解、Fenton氧化法等。
据报道催化湿化氧化法方面,袁霞光等研制了TiO2-ZrO2复合载体作为催化剂,考察了对丙烯酸废水的湿式氧化反应的效果,结果表明在270℃,7.0MPa,处理COD为32000mg/L的丙烯酸废水可以直接达到排放标准。李万海等采用复合催化剂MnO2-CuO-CeO2-Fe2O3,用H2O2为氧化剂,反应时间10h,处理COD为80000mg/L的丙烯酸废水,去除率为68%。焚烧法方面,北京东方化工厂丙烯酸及酯废水采用焚烧法处理,其处理费用高达200-300元/吨。生物降解法方面,汤晓艳等采用内循环UASB处理高浓度丙烯酸废水,进水COD为5000mg/L左右,容积负荷为13.1~3.5kgCOD/m3·d时,去除率可达到87.9%。Fenton氧化方面,高超等基于铁屑的Fenton工艺处理处理丙烯酸废水:液固比为40:1,常温下,H2O2浓度800mg/L,反应时间35min,丙烯酸的降解率可达到95%以上。向芷澄等用混凝破乳-Fenton氧化联合工艺对高浓度丙烯酸乳液废水进行处理,原丙烯酸废水COD为5 470mg/L,当混凝破乳条件为pH=8,PAC用量为0.9g/L,PAM用量为4mg/L;Fenton条件为pH=3,H2O2/COD(质量浓度比)=2,Fe2+/COD(质量浓度比)=0.075,处理后COD去除率为96.5%。
上述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存在处理成本高、二次污染,运行不稳定的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酸及脂类废水的处理方法,第一步利用水溶性过硫酸盐作为引发剂,将丙烯酸及酯进行微聚合生成乳浊液,再通过酸析直接分离出丙烯酸类聚合物,直接去除了绝大部分COD,第二步通过微电解的原电池效应、新生态[H]和絮凝效应进一步去除了部分COD,同时提高了废水的生化性,第三步通过膜生物反应器降解分离废水中残余溶解性有机污染物。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丙烯酸及脂类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合破乳:丙烯酸及酯废水中加入过硫酸钠,先搅拌反应,再调节pH至1.5,过滤获得反应出水1;
2)微电解:将混匀的铁屑和颗粒活性炭置于步骤1)获得的反应出水1中,反应后,过滤,滤液调节pH到10.0,静置,过滤获得反应出水2;
3)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将步骤2)获得反应出水2用膜生物反应器生化降解分离,即可。
步骤1)中过硫酸钠用量为1.0-2.0g/L。
步骤1)中加入过硫酸钠后搅拌反应2h。
进一步的,步骤1)中调节pH的过程中不断搅拌。优选的,用0.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
步骤2)中,铁屑和颗粒活性炭的体积比为2:1。体积是指堆积体积。
步骤2)中所述反应是指用摇床进行反应3h-4h。
步骤2)中铁屑和颗粒活性炭的堆积体积与反应出水1的体积比为1.5-2:3.0。
步骤2)中调节pH到10.0所用的试剂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2)中静置时间为2-4h。
步骤3)中所述膜生物反应器,膜参数为:材质为PVDF,平均孔径在0.1um。运行参数:污泥浓度MLSS=12000-14000mg/L,污泥龄SRT=15-20d,水力停留时间HRT=2-4h,气水比>10:1,运行压力为-0.01~-0.03MPa。
步骤1)处理的丙烯酸及酯废水的COD为36500-49000mg/L,步骤1)处理后,废水由乳白色溶液变成含有大量白色聚合物的溶液,过滤后得到反应出水,相同的实验进行3次,分别测COD,与原废水相比,实现了62%以上的COD去除率。
步骤1)聚合破乳步骤,利用水溶性过硫酸盐作为引发剂,将废水中的丙烯酸及酯进行微聚合变成聚丙烯酸、聚丙烯酸脂乳浊液,再通过加入盐酸的酸析效应,通过破坏乳浊液胶体的稳定性,分离出聚丙烯酸等高分子聚合物。
步骤2)微电解处理过程中,过滤后,滤液调pH到10.0时,静置2-4h后明显分层,过滤,实验重复3次,实现了20%以上的COD去除率。步骤2)构建的微电解反应器,在强酸性条件下反应一定时间,将出水回调到弱碱性,通过原电池效应和新生态[H]和Fe(OH)3的絮凝效应破坏了丙烯酸和脂类的分子结构,为后续膜生物反应器分离创造了生化降解条件。
步骤3)中,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澄清透明,实验重复3次,实现了10%以上的COD去除率。该技术通过生物处理工艺和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利用活性污泥对残余的小分子有机物进行降解,同时利用膜孔径与污染分子粒径的差别,在压力驱动下,截留了废水中胶体和溶解性有机污染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高浓度丙烯酸及酯废水,利用水溶性过硫酸盐作为引发剂,将废水中的丙烯酸及酯进行微聚合生成聚丙烯酸、聚丙烯酸脂乳浊液,再通过加入盐酸的酸析效应,通过破坏乳浊液胶体的稳定性,分离出聚丙烯酸等高分子聚合物,一步就实现了62%以上的的COD去除率。滤液再通过微电解反应器,在强酸性条件下反应一定时间,再将出水回调到弱碱性,利用原电池效应和新生态[H]和Fe(OH)3的絮凝效应破坏了丙烯酸和脂类的分子结构,实现了20%以上的COD去除率,同时为后续膜生物反应器创造生化反应条件。最后利用膜生物反应器的进一步降解分离微电解出水,通过生物处理工艺和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利用活性污泥对残余的小分子有机物进行降解,同时利用膜孔径与污染分子粒径的差别,在压力驱动下,截留了废水中胶体和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进一步实现了10%以上的COD去除率,最终出水(COD<320mg/L),达到纳管排放标准。(发明人唐海;万继国;张杰;贾楠;黄婷婷;刘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