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四位一体治理工艺

发布时间:2020-1-26 8:03:50

  申请日2019.11.07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臭水体四位一体治理装置,其中,菌剂料箱的出料口与菌床担体相连,菌剂料箱盛装水体治理菌剂,风机与微纳曝气设备相连通,微纳曝气设备引入污水,微纳曝气设备与布气管相连通,布气管上设置有微孔,布气管设置于菌床担体下方的水体中;水泵与造流喷嘴相连通,风机的出口通过引风管与射流喷嘴吸风口相连通,射流喷嘴吸风口与造流喷嘴的吸风口相连通。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造流+微纳曝气+生物布菌+生态修复的四位一体技术,加快了水体的循环,提高了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从而发挥了高效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提高了污染物降解效率,强化了水体自净能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黑臭水体四位一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床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浮床支架上的布菌床组件、微纳曝气组件和射流充氧组件;

  所述布菌床组件包括菌剂料箱和菌床担体,所述菌剂料箱的出料口与所述菌床担体相连,所述菌剂料箱盛装水体治理菌剂,所述菌床担体提供好氧菌群生长环境;

  所述微纳曝气组件包括风机、微纳曝气设备和布气管,所述风机通过进气管与所述微纳曝气设备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微纳曝气设备的进水口通过加压水泵引入污水,所述微纳曝气设备的出水口通过导气管与所述布气管相连通,所述布气管上设置有微孔,所述布气管设置于所述菌床担体下方的水体中;

  所述射流充氧组件包括水泵、造流喷嘴、射流喷嘴吸风口和引风管,所述水泵的入口通过河道水引入管引入污水,所述水泵的出口与所述造流喷嘴相连通,所述风机的出口通过所述引风管与所述射流喷嘴吸风口相连通,所述射流喷嘴吸风口与所述造流喷嘴的吸风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四位一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床担体包括生物结构担体和生物基,所述生物结构担体与所述生物基扣接固定,所述生物结构担体均匀分布有多条凸脊和凹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黑臭水体四位一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结构担体的材料包括亲水性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耗壳粉及海藻酸钙,所述生物基由植物纤维挤压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四位一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曝气设备包括进气口、定弦转子、旋转曝气石以及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微纳曝气设备的顶端,所述旋转曝气石对应所述进气口连接于所述定弦转子上,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微纳曝气设备侧壁的上部和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四位一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曝气组件包括多根所述布气管,多根所述布气管等距离平行设置,所述布气管为PVC管,所述布气管上均匀设置多个所述微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四位一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流喷嘴包括流体驱动喷嘴、所述吸风口、混气室和扩散管,所述水泵出口与所述流体驱动喷嘴相连通,所述流体驱动喷嘴与所述扩散管之间设置有所述混气室,所述吸风口与所述混气室相连通,污水通过所述流体驱动喷嘴并由所述扩散管喷出时,所述混气室内形成负压使得所述吸风口吸入空气,气流与污水水流混合形成气液混合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四位一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流喷嘴相连的水管和所述引风管分别固定有螺纹杆并穿过固定板进行固定,通过转动前端侧或后端侧的所述螺纹杆使得所述水管和所述引风管转动,从而调整所述造流喷嘴的喷水角度。

  说明书

  黑臭水体四位一体治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臭水体四位一体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黑臭水体治理目前备受重视,充氧、造流、撒生物菌剂是黑臭河道治理的必要手段。人工复氧是采用人工手段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加速水体复氧的技术,结合推流技术可有利于空气中氧向水体的传递及扩散、减缓底泥释放磷的速度等功能,目前生物菌剂可通过投撒,或利用投放生太基使菌种着床从而降解水体内有机物及氨氮。

  目前黑臭水体治理的充氧、造流、投放生物菌剂设备只具备单一功能,设备能耗高,结构庞大。现有的充氧设备有微纳曝气,造流设备有机械搅拌、射流搅拌,投放微生物菌剂有生态笼、生太基等着床技术。而黑臭水体治理的充氧、造流设备结构功能单一,充氧设备微纳曝气的曝气面积有限,基本没有推流作用,机械搅拌起到推流作用而能耗较高,射流曝气的主要功能为推流而曝气性能有限,微生物菌剂的着床设备致使其生物降解功能受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臭水体四位一体治理装置,采用造流+微纳曝气+生物布菌+生态修复的四位一体技术,通过射流充氧组件为水体提供外部动力,加快水体的循环,同时采用微纳曝气组件对水体进行微纳曝气充氧,提高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为水体中微生物降解过程提供氧气,在设备内置有布菌床组件,水体通过四位一体进行充菌,从而发挥高效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提高污染物降解效率,从而避免水体表面出现蓝绿藻聚集成片的现象发生,强化水体自净能力,持续维护水体于稳定良好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臭水体四位一体治理装置,包括:浮床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浮床支架上的布菌床组件、微纳曝气组件和射流充氧组件;所述布菌床组件包括菌剂料箱和菌床担体,所述菌剂料箱的出料口与所述菌床担体相连,所述菌剂料箱盛装水体治理菌剂,所述菌床担体提供好氧菌群生长环境;所述微纳曝气组件包括风机、微纳曝气设备和布气管,所述风机通过进气管与所述微纳曝气设备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微纳曝气设备的进水口通过加压水泵引入污水,所述微纳曝气设备的出水口通过导气管与所述布气管相连通,所述布气管上设置有微孔,所述布气管设置于所述菌床担体下方的水体中;所述射流充氧组件包括水泵、造流喷嘴、射流喷嘴吸风口和引风管,所述水泵的入口通过河道水引入管引入污水,所述水泵的出口与所述造流喷嘴相连通,所述风机的出口通过所述引风管与所述射流喷嘴吸风口相连通,所述射流喷嘴吸风口与所述造流喷嘴的吸风口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菌床担体包括生物结构担体和生物基,所述生物结构担体与所述生物基扣接固定,所述生物结构担体均匀分布有多条凸脊和凹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生物结构担体的材料包括亲水性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耗壳粉及海藻酸钙,所述生物基由植物纤维挤压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微纳曝气设备包括进气口、定弦转子、旋转曝气石以及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微纳曝气设备的顶端,所述旋转曝气石对应所述进气口连接于所述定弦转子上,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微纳曝气设备侧壁的上部和下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微纳曝气组件包括多根所述布气管,多根所述布气管等距离平行设置,所述布气管为PVC管,所述布气管上均匀设置多个所述微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造流喷嘴包括流体驱动喷嘴、所述吸风口、混气室和扩散管,所述水泵出口与所述流体驱动喷嘴相连通,所述流体驱动喷嘴与所述扩散管之间设置有所述混气室,所述吸风口与所述混气室相连通,污水通过所述流体驱动喷嘴并由所述扩散管喷出时,所述混气室内形成负压使得所述吸风口吸入空气,气流与污水水流混合形成气液混合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造流喷嘴相连的水管和所述引风管分别固定有螺纹杆并穿过固定板进行固定,通过转动前端侧或后端侧的所述螺纹杆使得所述水管和所述引风管转动,从而调整所述造流喷嘴的喷水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造流+微纳曝气+生物布菌+生态修复的四位一体技术,通过射流充氧组件为水体提供外部动力,加快了水体的循环,同时采用微纳曝气组件对水体进行微纳曝气充氧,提高了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为水体中微生物降解过程提供氧气,在设备内置有布菌床组件,水体通过四位一体进行充菌,从而发挥了高效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提高了污染物降解效率,从而避免水体表面出现蓝绿藻聚集成片的现象发生,强化了水体自净能力,持续维护水体于稳定良好水平。(发明人崔玮琳;王德喜;刘波;范丽华;高倩楠;王猛;赵航;田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