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9.08.20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11/02; C12N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生态酶制剂;步骤二,加入生态酶制剂;步骤三,监测水质指标;步骤四,监测污泥量;该发明,能够使污水中污染物分散、增溶、乳化,提高生物的可利用性,促进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同时也将衰老、死亡、失活的微生物水解成溶解性的小分子有机物,从而减少了污泥产量;同时有选择性的引入光合细菌、草枯芽孢杆菌、反硝化芽孢杆菌等菌株,加入酶制剂后,新引入的菌株强化接种污泥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菌群,在选择性竞争中促进优势菌群的繁殖,从而增加污水处理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高效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并耦合酶的作用,达到污泥减量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生态酶制剂;步骤二,加入生态酶制剂;步骤三,监测水质指标;步骤四,监测污泥量;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制作生态酶制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是:50-60份的植物油、15-20份的海草、20-30份的水、15-20份的蜜糖和2-5份的发酵剂进行选取;
2)制作菌种培养基,加入上述选取的发酵剂,进行发酵剂的接种培养;
3)制作培养发酵罐,加入植物油、海草、水和蜜糖,将上述培养好的发酵剂接种于培养发酵罐中;
4)搅拌均匀后在35℃的恒温下发酵6-7d,期间定时搅拌,抑制泡沫产生和液位,直至发酵完成;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加入生态酶制剂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发酵好的生态酶制剂以30±1℃清水配制成0.02%的溶液,并溶液投加到反应器内,用量为1mL/L的水,添加进需要处理的污水中;
2)连续正常运行,并通过继电器控制蠕动泵,自动投加酶制剂;
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监测进、出水水质pH、SS、COD、氨氮、TN、TP各项水质指标;
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每天排放活性污泥混合液,并监控污泥浓度和质量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剂为光合细菌、草枯芽孢杆菌、反硝化芽孢杆菌、诺卡氏菌、短芽孢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的菌种混合,且比例为1∶1∶1∶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1)中,植物油包括玉米油或豆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2)中,菌种培养基由5-10份的牛肉膏、3-5份的氯化钠和15-18份的琼脂混合搅拌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3)中,接种量为1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4)中,出现泡沫时即增加搅拌速度,减少通风量,加大罐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4)中,发酵前期根据情况定期补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4)中,发酵完成的酶制剂可通过干燥剂制成固体状,干燥温度为40-45℃,干燥时间为1-2h。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1)中,溶解氧浓度控制在1.5-3.0mg/L。
说明书
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现有处理工艺的不断升级改造,使得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大大增加。剩余污泥一般占污水处理量的0.3%-0.5%(以含水率97%计),占所处理污水量的比例很小,但是它们的处理、处置费用却可能高达污水处理厂总运行费用的50%。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不仅使各污水处理厂背负沉重的处理负担,而且是世界范围不得不共同面临的、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如何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采用适当措施使单位污泥产量降低,已成为污水处理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目前,关于污泥减量化的技术主要有隐性生长、生物捕食、代谢解偶联、微生物强化、投加酶等,但以上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着一些难以推广实施的缺点。经济和环境均可接受的剩余污泥处理方法的研究开发,已成为现代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均已关注该方面的发展。因此设计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生态酶制剂;步骤二,加入生态酶制剂;步骤三,监测水质指标;步骤四,监测污泥量;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制作生态酶制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是:50-60份的植物油、15-20份的海草、20-30份的水、15-20份的蜜糖和2-5份的发酵剂进行选取;
2)制作菌种培养基,加入上述选取的发酵剂,进行发酵剂的接种培养;
3)制作培养发酵罐,加入植物油、海草、水和蜜糖,将上述培养好的发酵剂接种于培养发酵罐中;
4)搅拌均匀后在35℃的恒温下发酵6-7d,期间定时搅拌,抑制泡沫产生和液位,直至发酵完成;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加入生态酶制剂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发酵好的生态酶制剂以30±1℃清水配制成0.02%的溶液,并溶液投加到反应器内,用量为1mL/L的水,添加进需要处理的污水中;
2)连续正常运行,并通过继电器控制蠕动泵,自动投加酶制剂;
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监测进、出水水质pH、SS、COD、氨氮、TN、TP各项水质指标;
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每天排放活性污泥混合液,并监控污泥浓度和质量变化。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发酵剂为光合细菌、草枯芽孢杆菌、反硝化芽孢杆菌、诺卡氏菌、短芽孢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的菌种混合,且比例为1∶1∶1∶1∶1∶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1)中,植物油包括玉米油或豆油。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2)中,菌种培养基由5-10份的牛肉膏、3-5份的氯化钠和15-18份的琼脂混合搅拌而成。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3)中,接种量为10%。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4)中,出现泡沫时即增加搅拌速度,减少通风量,加大罐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4)中,发酵前期根据情况定期补油。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4)中,发酵完成的酶制剂可通过干燥剂制成固体状,干燥温度为40-45℃,干燥时间为1-2h。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1)中,溶解氧浓度控制在1.5-3.0mg/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生态酶制剂用于污泥减量的工艺,能够使污水中污染物分散、增溶、乳化,提高生物的可利用性,促进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同时也将衰老、死亡、失活的微生物(表现为剩余污泥)水解成溶解性的小分子有机物,从而减少了污泥产量;生物强化作用,因为在制备复合酶制剂的时候,有选择性的引入光合细菌、草枯芽孢杆菌、反硝化芽孢杆菌等菌株,加入酶制剂后,新引入的菌株强化接种污泥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菌群,在选择性竞争中促进优势菌群的繁殖,从而增加污水处理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高效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并耦合酶的作用,达到污泥减量目的。(发明人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