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9.09.06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IPC分类号B01D53/75; B01D53/78; B01D53/80; B01D53/52; B01D53/58
摘要
本发明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本装置包括吸收罐、隔板、海绵层、进液口、进气管、阀门、出液口、外壳和支架,外壳内装有溶液,隔板位于所述外壳内部上部,吸收罐放置在所述隔板上面,进气管和进液口设置于外壳中上部,且位于隔板和溶液液面之间,进气管一端穿过外壳通到溶液底部,另一端伸出外壳,所述阀门和出液口设置在外壳底部,外壳底部固定在支架上。本发明利用氨气在溶液中的溶解特性有效地去除了尾气中的氨气,并利用氨气与硫化氢的酸碱性达到吸收尾气中少量硫化氢的目的,再利用氯化钙吸收残余的氨气,有效的解决了尾气排放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吸收罐、隔板、海绵层、进液口、进气管、阀门、出液口、外壳和支架,所述外壳内装有溶液,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外壳内部上部,所述吸收罐放置在所述隔板上面,所述海绵层设置在吸收罐与外壳之间,所述进气管和进液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中上部,且位于隔板和溶液液面之间,所述进气管一端穿过所述外壳通到溶液底部,另一端伸出外壳,所述出液口设置在外壳底部,所述出液口底部设置有阀门,所述外壳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为饱和盐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罐内部填充有氯化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距外壳顶部35-55cm,材质为不锈钢板、PVC板、聚乙烯板中的一种,所述隔板为网孔状,所述网孔内径为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罐外体为PVC材质或不锈钢板,底部和顶部为100目的筛网,所述吸收罐直径为14-19cm,高度为10-3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层厚度1-2cm,高度与吸收罐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位于隔板下方10-15cm处,溶液液面上部10-20cm处,进液口为漏斗状,方便添加溶液,进液口上有盖子,用于进行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为漏斗状,出液口上有阀门控制溶液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圆柱状,内径为15-20cm,高度为80-110cm,材质为不锈钢或PVC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四方形,材质与外壳材质相同,中间挖一圆孔并与外壳底部固定在一起,用于支撑所述外壳。
说明书
一种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堆肥利用技术是污泥资源化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有机物不断被降解,并生产出一种适宜于土地利用的产品的过程。通常将污泥和调理剂(锯末、秸秆、树叶、粪便、垃圾)及膨胀剂(木屑、秸秆、花生壳、玉米芯等)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堆沤,利用微生物作用促进可被生物降解有机物在可控条件下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学过程。但是,在污泥堆肥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对环境不利的影响。污泥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繁殖和活动消耗大量有机物质,并且产生大量氨气和少量硫化氢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产生危害,因此需要运用尾气处理装置对其进行尾气处理。而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尾气处理装置皆是应用于大型污泥堆肥装置或其它大型装置,尾气处理量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将其应用于产生尾气量较少的装置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造成资源浪费,需要研究一种新的小型尾气处理除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污泥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及臭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尾气处理的小型吸收除臭装置,采用物理吸收和化学络合的方法对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在吸收氨气的同时,吸收尾气中含有的硫化氢气体,净化尾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包括吸收罐、隔板、海绵层、进液口、进气管、阀门、出液口、外壳和支架,所述外壳内装有溶液,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外壳内部上部,所述吸收罐放置在所述隔板上面,所述海绵层设置在吸收罐与外壳之间,所述进气管和进液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中上部,且位于隔板和溶液液面之间,所述进气管一端穿过所述外壳通到溶液底部,另一端伸出外壳,所述出液口设置在外壳底部,所述出液口底部设置有阀门,所述外壳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溶液为饱和盐水,尾气中含有大量氨气和少量硫化氢气体,氨气溶于饱和盐水后生成氨水和氯化铵,溶液显弱碱性,而硫化氢气体显酸性,溶于水后与氨水反应,促使更多的硫化氢溶于饱和盐水中,吸收了更多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吸收罐内部填充有氯化钙,用于吸收尾气中剩余的氨气。尾气经饱和盐水溶解后,再通过隔板进入吸收罐,吸收罐中装有氯化钙,尾气中如含有剩余氨气,则尾气中的氨气与氯化钙发生络合反应,吸收尾气中的氨气,尾气得到净化并排放到空气中。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为网孔状,网孔内径为2-5mm,距顶部35-55cm,材质为不锈钢板、PVC板、聚乙烯板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吸收罐放置在隔板上,吸收罐外体为PVC材质或不锈钢板,底部和顶部为100目的筛网,吸收罐直径为14-19cm,高度为10-30cm。
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层厚度1-2cm,高度与吸收罐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位于隔板下方10-15cm处,溶液液面上部10-20cm处,进液口为漏斗状,方便添加溶液,进液口上有盖子,用于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为漏斗状,出液口上有阀门控制溶液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圆柱状,内径为15-20cm,高度为80-110cm,材质为不锈钢或PVC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四方形,材质与外壳材质相同,中间挖一圆孔并与外壳底部固定在一起,用于支撑外壳,使其不会倾倒。
本发明采用饱和盐水和氯化钙结合的方法,吸收尾气中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氨气大量溶于饱和盐水,氨气溶于盐水后,溶液显碱性,能够与酸性物质反应,而硫化氢气体溶于水后显酸性,硫化氢与氨水反应,促进硫化氢不断地溶于水中。部分未被饱和盐水吸收的氨气通过吸收罐时被氯化钙吸收发生络合反应,净化了尾气,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包括吸收了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不产生恶臭,改善了区域空气质量。经济效益包括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投资小,无动力消耗,节省了运行投资费用,易于管理。(发明人吴卿;刘天赐;肖京京;付利娟;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