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

发布时间:2019-4-10 9:40:19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包括风槽槽体、进风口、清洗管和布风器,所述风槽槽体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槽槽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清洗管,所述风槽槽体内部设置为空腔,所述进风口通过空腔与清洗管连通,所述风槽槽体上部设置为布风器,所述布风器内安装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与布风器侧壁之间共同构成多个出风腔,多个所述出风腔内底端中部均开设有通风槽,多个所述出风腔上端均设置有方形板。本发明中进风口与风槽槽体底面的夹角设置为84.33°,是经过精密计算得到的,是可以达到使进入风槽槽体内的气体均匀通过通风槽效果的,从而使布风器能出风均匀,达到等量等速风量,此性能为目前国内通风系统所无法比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包括风槽槽体、进风口、清洗管和布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槽槽体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槽槽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清洗管,所述风槽槽体内部设置为空腔,所述进风口通过空腔与清洗管连通,所述风槽槽体上部设置为布风器,所述布风器内安装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与布风器侧壁之间共同构成多个出风腔,多个所述出风腔内底端中部均开设有通风槽,多个所述出风腔上端均设置有方形板,所述方形板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腔的长度等于布风器的宽度,且与风槽槽体的宽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的宽度与所述进风口的宽度相同,且通风槽的宽度与布风器宽度之比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板具体为一种100*100MM的板,通风孔在上方形板上呈9行*9列等间距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的内径设置在2-9MM之间,最佳内径为3MM,且通风孔设置为圆形孔或方形孔均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管由两个装潢管组成,所述装潢管的直径在35-45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槽槽体中左侧壁的高度与右侧壁高度之比为2:1,且风槽槽体中左侧壁与底侧壁之间的夹角设置为84.3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与进风口的高度均可通过扁射流基本段参数计算公式得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tanα=2.44a (1)

  其中,a=0.11-0.12,bo=扁矩形吹气口半高度,下表o表示吹气口处起始段参数,下表x表示离吹气口距离x处断面的参数。

  说明书

  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污泥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它的主要特性有: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污泥按来源分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泥、工业废水污泥和给水污泥。各种污泥的处置与处理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与城市卫生的顽疾。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强,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城市污泥的产量的与日俱增,污泥处置和开发利用问题以成为国家环保整治工作的重要议题。污泥烘干处理技术的发展,使污泥农用、污泥燃料、污泥焚烧成为可能。污泥烘干技术与污泥干燥机的完善与创新,直接推动了污泥处置手段的发展,拓展了污泥处置手段的选择范围,使之在安全性、可靠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可靠的保证。

  污泥干燥机中的通风结构对污泥的干燥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通风管道其通风效率低且出风口风量风速均匀性能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式污泥干化通风系统结构,包括风槽槽体、进风口、清洗管和布风器,所述风槽槽体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槽槽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清洗管,所述风槽槽体内部设置为空腔,所述进风口通过空腔与清洗管连通,所述风槽槽体上部设置为布风器,所述布风器内安装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与布风器侧壁之间共同构成多个出风腔,多个所述出风腔内底端中部均开设有通风槽,多个所述出风腔上端均设置有方形板,所述方形板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风腔的长度等于布风器的宽度,且与风槽槽体的宽度相同。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槽的宽度与所述进风口的宽度相同,且通风槽的宽度与布风器宽度之比为1: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方形板具体为一种100*100MM的板,通风孔在上方形板上呈9行*9列等间距设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孔的内径设置在2-9MM之间,最佳内径为3MM,且通风孔设置为圆形孔或方形孔均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洗管由两个装潢管组成,所述装潢管的直径在35-45mm之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槽槽体中左侧壁的高度与右侧壁高度之比为2:1,且风槽槽体中左侧壁与底侧壁之间的夹角设置为84.33°。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角与进风口的高度均可通过扁射流基本段参数计算公式得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tanα=2.44a (1)

  其中,a=0.11-0.12,bo=扁矩形吹气口半高度,下表o表示吹气口处起始段参数,下表x表示离吹气口距离x处断面的参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进风口与风槽槽体底面的夹角设置为84.33°,是经过精密计算得到的,是可以达到使进入风槽槽体内的气体均匀通过通风槽效果的,从而使布风器能出风均匀,达到等量等速风量,此性能为目前国内通风系统所无法比拟。

  2、本发明中还增加了清洗管,可通过反向气源清洗内部杂质物,传统的通风系统不含有内部清洗功能,从而本发明可经过清洗使通风系统保持较好的通风效率,提升其使用时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