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7.06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1/28; B01J20/24; B01J20/34; C02F103/30; C02F101/3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糠吸附降解染料废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菌糠通过洗涤、干燥,粉碎过40目筛,制备成吸附剂,将其投入染料废水中进行染料吸附;步骤二:收集步骤一吸附后的菌糠,干燥后再将步骤一产生的洗涤废水全部加入到菌糠中,使其水含量按质量百分数控制在60‑70%,接种白腐菌,对菌糠培养基中的染料进行降解;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经降解后的菌糠,按照步骤一和步骤二进行循环,实现菌糠的多次吸附和降解再生。该种菌糠吸附降解染料废水的方法以菌糠为吸附剂,通过白腐菌的降解实现吸附剂的再生,并经循环使用后,将菌糠吸附剂作为土壤改良剂,在利用全过程中无二次污染物产生,实现了零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菌糠吸附降解染料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菌糠通过洗涤、干燥,粉碎过40目筛,制备成吸附剂,将其投入染料废水中进行染料吸附;
步骤二:收集步骤一吸附后的菌糠,干燥后再将步骤一产生的洗涤废水全部加入到菌糠中,使其水含量按质量百分数为60-70%,接种白腐菌,对菌糠培养基中的染料进行降解;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经降解后的菌糠,按照步骤一和步骤二进行循环,实现菌糠的多次吸附和降解再生;
步骤四:循环使用结束后,将步骤二得到的经降解后的菌糠,通过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制备成土壤改良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糠为平菇菌糠、金针菇菌糠或杏鲍菇菌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一制得的吸附剂按照0.5-10%(m/v)的比例投放至染料废水中,搅拌吸附30分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腐菌为灵芝或杂色云芝,发酵降解温度为29-32℃,湿度控制在80%以上,静置发酵10天以上。
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菌糠至少循环使用2次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料废水是指阳离子染料废水。
说明书
一种菌糠吸附降解染料废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环境治理等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菌糠吸附降解染料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菌糠是利用秸秆、木屑等原料进行食药用菌代料栽培,收获后的培养基剩余物,俗称栽培废料、菌渣或余料;是食用菌丝残体及经食用菌酶解,结构发生质变的粗纤维等成分的复合物。因此,菌糠较之秸秆、木屑等原料具有更高含量的粗蛋白、粗脂肪、多糖、有机酸等有机物,另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与改性,出现了断裂及多孔性状。中国是食用菌大国,每年产生的巨量菌糠除少数用于饲料、能源等用途外,绝大多数菌糠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并成为了城市环境污染的源头。
我国印染产业发达,年均产生800-900吨的印染废水,其中大约10-15%的印染废水被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印染废水常见的治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但均存在着治理成本高的难题。其中生物处理法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方法,尤其是采用白腐菌强大的木质素降解酶系对染料进行降解,可实现染料的脱毒。以秸秆为吸附剂,联合白腐菌降解进行染料废水的处理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普遍存在着秸秆首次吸附较高,但再生率较低,且存在吸附秸秆上的染料以及吸附染料后的秸秆等二次污染物问题。比如田媛等人利用稻草对孔雀绿和结晶紫进行吸附,并采用侧耳菌进行降解再生,对孔雀绿吸附的最大再生率低于75%,而对结晶紫吸附的再生率更是低于44%(田媛,等。开放体系下稻草-白腐菌对染料的吸附脱色与降解。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30(5):33-37)。
我国的土壤使用率很高,就随之带来了诸多的土壤问题,如何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就成为了目前土壤研究的热点问题。秸秆还田是一种很好的措施,但因秸秆腐熟缓慢、虫害严重等问题,秸秆还田效果不显著,导致其问题的关键在于秸秆中的木质素难以降解。菌糠的主要原料就是秸秆,秸秆经食用菌栽培、白腐菌降解后,木质素得以很大程度的降解,并通过多次循环作用,菌糠中的木质素残留很低,且产生了糖、蛋白等有机质、腐植酸等,可填埋至土壤中实现快速腐烂并改善土壤性能。但如果把没有经过白腐菌进一步降解的菌糠直接还田,进而会带来菌糠腐烂时间长、虫害等系列土壤附加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糠吸附降解染料废水的方法,既能对染料废水进行多次的吸附和通过白腐菌降解再生,同时,在循环使用结束后可用作土壤改良剂。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菌糠吸附降解染料废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菌糠通过洗涤、干燥,粉碎过40目筛,制备成吸附剂,将其投入染料废水中进行染料吸附;
步骤二:收集步骤一吸附后的菌糠,干燥后再将步骤一产生的洗涤废水全部加入到菌糠中,使其水含量按质量百分数控制在60-70%,接种白腐菌,对菌糠培养基中的染料进行降解;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经降解后的菌糠,按照步骤一和步骤二进行循环,实现菌糠的多次吸附和降解再生;
步骤四:循环使用结束后,将步骤二得到的经降解后的菌糠,通过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制备成土壤改良剂。
进一步地,所述菌糠为平菇菌糠、金针菇菌糠或杏鲍菇菌糠。
进一步地,将步骤一制得的吸附剂按照0.5-10%(m/v)的比例投放至染料废水中,搅拌吸附30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的白腐菌为灵芝或杂色云芝,发酵降解温度为29-32℃,湿度控制在80%以上,静置发酵10天以上。
进一步地,菌糠至少循环使用2次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染料废水是指阳离子染料废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1、利用白腐菌的降解作用,实现了菌糠吸附剂、菌糠洗涤废水、吸附剂再生、菌糠土壤改良剂等的综合利用,无二次污染物产生,全过程零污染;
2、制备的土壤改良剂含有微量的染料,对土壤产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其有机质含量高达30%以上,可显著提升土壤肥力;由于菌糠经过白腐菌多次的降解,还田后菌糠腐烂时间短、增肥快,虫害等问题也得到很好解决;
3、利用白腐菌的降解作用,实现了菌糠的多次循环使用,将菌糠吸附剂功能最大化。
综上所述,本发明以菌糠为吸附剂,通过白腐菌的降解实现吸附剂的再生,并经循环使用后,将菌糠吸附剂作为土壤改良剂。在利用全过程中无二次污染物产生,实现了零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