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布时间:2019-3-4 20:32:10

  申请日2018.12.27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IPC分类号C02F3/10; C02F3/12; C02F101/10; C02F101/16; C02F101/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活性炭50‑100份,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10‑100份,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1‑20份;其中,所述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中,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10)∶(1‑50):(1‑10);所述的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中,腐植酸和无机盐的重量比为1∶(1‑10)。本发明用于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的中后段,能够增强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提高生物净化工艺的总体净化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活性炭50-100份,

  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10-100份,

  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1-20份;

  其中,所述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中,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10)∶(1-50):(1-10);所述的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中,腐植酸和无机盐的重量比为1∶(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基酸和三水合乙酸钠的重量比分别按碳元素的重量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按磷元素的重量计算。

  4.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下所述的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将腐植酸和无机盐按相应重量比的比例混合,组成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 将相应质量份的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于水,配成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液;

  S2:将相应质量份的活性炭浸渍于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液中,经过烘干和焙烧后制成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半成品;

  S3:将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按相应重量比的比例混合,组成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

  S4:将相应质量份的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与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半成品混合,制得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

  说明书

  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污水净化用药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近年来现代工业的发展,含各种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日益增多,净化难度很大。特别是工业园区的发展,收集的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别很大。在活性污泥净化工艺中,为了对废水污染物达到较高的去除率,通常采用延长停留时间的做法。在较长的停留时间下,可生化物质在生化反应器前端得到迅速降解,而难生化物质的降解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相当一部分在反应器的后端才得以降解。而在反应器的后端,由于易生化降解物质已经得到了充分降解,导致微生物可利用的底物浓度降低,微生物的活性变差,降解能力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它用于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的中后段,能够增强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提高生物净化工艺的总体净化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活性炭50-100份,

  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10-100份,

  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1-20份;

  其中,所述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中,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10)∶(1-50):(1-10);所述的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中,腐植酸和无机盐的重量比为1∶(1-10)。

  所述的氨基酸和三水合乙酸钠的重量比分别按碳元素的重量计算。

  所述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按磷元素的重量计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的制备方法,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将腐植酸和无机盐按相应重量比的比例混合,组成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 将相应质量份的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于水,配成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液;

  S2:将相应质量份的活性炭浸渍于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液中,经过烘干和焙烧后制成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半成品;

  S3:将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按相应重量比的比例混合,组成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

  S4:将相应质量份的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与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半成品混合,制得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充分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在能够担载稀土的同时,还可以吸附难降解物质,并能附着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形成了同步富集污泥和微生物的微环境,有利于污染物的快速降解。

  2、在活性污泥反应器的中后段,由于较低的底物浓度,使得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因此在净化剂中复合了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等易生化降解物质,为微生物活性恢复提供基质,刺激微生物的生长,对难生化有机物也可发挥微生物的共代谢降解作用。

  3、在活性污泥反应器中补充氨基酸等碳源,还可起到增加脱氮效果的作用。

  4、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不仅可以满足生物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并有效除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活性炭80份,

  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80份,

  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20份;

  其中,所述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中,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0∶50:10;所述的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中,腐植酸和无机盐的重量比为1∶5。

  该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的制备方法,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将腐植酸和无机盐按相应重量比的比例混合,组成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 将相应质量份的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总浓度为0.1mol/L的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液;

  S2:将相应质量份的活性炭浸渍于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液中6小时,100℃烘干至恒重后再在600℃下焙烧5h,制成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半成品;

  S3:将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按相应重量比的比例混合,组成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

  S4:将相应质量份的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与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半成品混合,制得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

  实施例二

  一种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活性炭60份,

  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100份,

  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20份;

  其中,所述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中,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0∶20:1;所述的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中,腐植酸和无机盐的重量比为1∶5。

  该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的制备方法,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将腐植酸和无机盐按相应重量比的比例混合,组成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 将相应质量份的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总浓度为0.05mol/L的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液;

  S2:将相应质量份的活性炭浸渍于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液中2小时,120℃烘干至恒重后再在500℃下焙烧3h制成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半成品;

  S3:将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按相应重量比的比例混合,组成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

  S4:将相应质量份的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与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半成品混合,制得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

  实施例三

  一种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活性炭100份,

  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100份,

  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20份;

  其中,所述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中,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0)∶50:10;所述的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中,腐植酸和无机盐的重量比为1∶10。

  该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的制备方法,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将腐植酸和无机盐按相应重量比的比例混合,组成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 将相应质量份的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于水,配成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液;

  S2:将相应质量份的活性炭浸渍于腐植酸和无机盐混合物溶液中,经过烘干和焙烧后制成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半成品;

  S3:将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按相应重量比的比例混合,组成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

  S4:将相应质量份的氨基酸、三水合乙酸钠和磷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与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半成品混合,制得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

  以上三个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污水生物净化营养复合剂,可将COD、BOD指标降低20%,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