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污泥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9-3-3 17:45:07

  申请日2018.10.12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IPC分类号C02F11/13; B02C18/00; B02C18/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装置。所述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齿轮一、齿轮二、进气管、导气管、转动装置、导流罩、壳体、阀门、导流管、排气管。所述导气管为圆筒形结构,其右端面与齿轮二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的左端面与旋转板一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本发明对污泥在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同时进行搅拌,使污泥与高温气体充分混合,提高了污泥的干燥效率,在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同时对已干燥的污泥撞击使其破碎,增强了已干燥的污泥的破碎效果,对污泥的干燥及破碎同步完成,提高了污泥的处理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装置,包括:驱动装置(1)、齿轮一(2)、齿轮二(3)、进气管(4)、导气管(5)、转动装置(6)、导流罩(7)、壳体结构(8)、阀门结构(9)、导流管(10)、排气管(11);

  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的输出端与齿轮一(2)相连接;

  所述齿轮二(3)与齿轮一(2)相啮合;

  所述进气管(4)沿着齿轮二(3)的中轴线穿过并与齿轮二(3)活动连接;

  所述导气管(5)为圆筒形结构,其右端面与齿轮二(3)的左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导气管(5)的左端面与板一(61)的右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导流罩(7)为近似球体结构,其内部是中空的,且其下端面及其右端面是开放的;

  所述壳体结构(8)的下端面设置有阀门结构(9);

  所述导流管(10)为管状体结构,其一端延伸至壳体结构(8)的内部;

  所述导流管(11)为管状体结构,其一端延伸至壳体结构(8)的内部;

  所述转动装置(6)包括:板一(61)、杆一(62)、杆二(63)、杆三(64)、杆四(65)、通孔一(66)、板二(67)、通孔二(68)、螺旋片一(69)、螺旋片二(610)、螺旋片三(611)、螺旋片四(612)、输气管(613)、螺旋片五(614);

  所述板二(67)的上端面与导流罩(7)的下端面活动连接;

  所述板二(67)的下端面与壳体结构(8)的上端面活动连接;

  所述板一(61)为圆柱体结构,其中轴线设置在水平方向,且其中心位置设有通孔一(66);

  所述板一(61)的左端面与导流罩(7)的右端面活动连接;

  所述板二(67)为圆柱体结构,其中轴线设置在垂直方向,且其中心位置设有通孔二(68);

  所述杆一(62)为L型管状体结构,其上部的中轴线与板一(61)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下部的中轴线与板二(67)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杆一(62)的上部垂直穿过板一(61)并与板一(61)活动连接;

  所述杆一(62)的下部垂直穿过板二(67)并与板二(67)活动连接;

  所述杆二(63)为L型管状体结构,其上部的中轴线与板一(61)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下部的中轴线与板二(67)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杆二(63)的上部垂直穿过板一(61)并与板一(61)活动连接;

  所述杆二(63)的下部垂直穿过板二(67)并与板二(67)活动连接;

  所述杆三(64)为L型管状体结构,其上部的中轴线与板一(61)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下部的中轴线与板二(67)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杆三(64)的上部垂直穿过板一(61)并与板一(61)活动连接;

  所述杆三(64)的下部垂直穿过板二(67)并与板二(67)活动连接;

  所述杆四(65)为L型管状体结构,其上部的中轴线与板一(61)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下部的中轴线与板二(67)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杆四(65)的上部垂直穿过板一(61)并与板一(61)活动连接;

  所述杆四(65)的下部垂直穿过板二(67)并与板二(67)活动连接;

  所述杆一(62)位于板一(61)的部分的中心点与杆二(63)位于板一(61)的部分的中心点与杆三(64)位于板一(61)的部分的中心点与杆四(65)位于板一(61)的部分的中心点,将此四个点依次相连接形成一个正方形A;

  所述正方形A的中心点与过通孔一(66)的中轴线相重合;

  所述杆一(62)位于板二(67)的部分的中心点与杆二(63)位于板二(67)的部分的中心点与杆三(64)位于板二(67)的部分的中心点与杆四(65)位于板二(67)的部分的中心点,将此四个点依次相连接形成一个正方形B;

  所述正方形B的中心点与过通孔二(68)的中轴线相重合;

  所述正方形A与正方形B尺寸相同;

  所述杆一(62)、杆二(63)、杆三(64)、杆四(65)的尺寸相同;

  所述螺旋片一(69)环绕设置在杆一(62)下部末端的外壁面;

  所述螺旋片二(610)环绕设置在杆二(63)下部末端的外壁面;

  所述螺旋片三(611)环绕设置在杆三(64)下部末端的外壁面;

  所述螺旋片四(612)环绕设置在杆四(65)下部末端的外壁面;

  所述输气管(613)为管状体结构,其上端面与通孔二(68)相通连;

  所述螺旋片五(614)环绕设置在输气管(613)的外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一(62)下部的侧壁面设有凸起或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二(63)下部的侧壁面设有凸起或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三(64)下部的侧壁面设有凸起或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四(65)下部的侧壁面设有凸起或凹槽。

  6.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装置,其处理方法如下:

  ①高温气体通过进气管(4)注入至导气管(5)内,其中一部分高温气体通过杆一(62)、杆二(63)、杆三(64)、杆四(65)的管状体导入至壳体结构(8)内,另一部分高温气体通过通孔一(66)导入至导流罩(7)内,导流罩内的高温气体通过通孔二(68)及输气管(613)导入至壳体结构(8)内。污泥通过导流管(10)导入壳体结构(8)内,导入壳体结构(8)内的高温气体对污泥起到干燥和搅拌的作用。

  ②驱动装置(1)启动,带动齿轮一(2)顺时针旋转,齿轮一(2)带动齿轮二(3)逆时针旋转,齿轮二(3)带动导气管(5)逆时针旋转,导气管(5)带动板一(61)在垂直方向逆时针旋转,此时板一(61)通过杆一(62)、杆二(63)、杆三(64)、杆四(65)共同的作用下带动板二(67)在水平方向逆时针旋转。

  ③板一(61)逆时针逐渐旋转至(90)°时,板二(67)逆时针逐渐旋转至(90)°,与此同时杆一(62)的上部逐渐沿着板一(61)向右移动,杆一(62)的下部逐渐沿着板二(67)向下移动,即杆一(62)逐渐旋转至原杆二(63)的位置。

  ④板一(61)继续逐渐逆时针旋转(90)°时,板二(67)继续逐渐逆时针旋转(90)°,与此同时杆一(62)的上部逐渐沿着板一(61)继续向右移动,杆一(62)的下部逐渐沿着板二(67)继续向下移动,即杆一(62)逐渐旋转至原杆四(65)的位置。

  ⑤板一(61)接着逐渐逆时针旋转(90)°时,板二(67)接着逐渐逆时针旋转(90)°,与此同时杆一(62)的上部逐渐沿着板一(61)向左移动,杆一(62)的下部逐渐沿着板二(67)向上移动,即杆一(62)逐渐旋转至原杆三(64)的位置。

  ⑥板一(61)再次逐渐逆时针旋转(90)°时,板二(67)再次逐渐逆时针旋转(90)°,与此同时杆一(62)的上部逐渐沿着板一(61)再次向左移动,杆一(62)的下部逐渐沿着板二(67)再次向上移动,即杆一(62)逐渐旋转至原杆一(62)的位置。

  ⑦杆二(63)、杆三(64)、杆四(65)的运动轨迹与杆一(62)的运动轨迹重合。

  ⑧在杆一(62)、杆二(63)、杆三(64)、杆四(65)在同步转动的过程中,其L型的下端均沿着板二(67)在壳体(5)内旋转并在垂直方向做伸缩运动,此过程中在杆一(62)、杆二(63)、杆三(64)、杆四(65)下端导入至壳体结构(8)内的高温气体与污泥混合,同时杆一(62)、杆二(63)、杆三(64)、杆四(65)下端对污泥进行搅拌,使得污泥快速得干燥。

  ⑨螺旋片一(69)、螺旋片二(610)、螺旋片三(611)、螺旋片四(612)、螺旋片五(614)对污泥进行搅拌同时对已干燥固化的污泥进行切割。经过干燥及切割后的污泥通过阀门结构(9)排出。

  ⑩在对污泥干燥的过程中,壳体结构(8)内部产生的水蒸气通过排气管(11)排出。

  说明书

  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产生的污水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在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污泥,未经处理的污泥有机物含量高、易腐烂、含有寄生虫和虫卵、各种微生物和各种重金属以及盐类、多氯联苯、二噁英等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加以妥善处理,任意排放,将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污泥干燥是应用人工热源以工业化设备对污泥进行深度脱水的处理方法,传统的污泥处理方式为先对污泥进行干燥,然后对干燥的污泥进行破碎处理,工序衔接导致处理效率较低。因此,如何提高污泥的处理效率是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来提高污泥处理的效率。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齿轮一、齿轮二、进气管、导气管、转动装置、导流罩、壳体结构、阀门结构、导流管、排气管;

  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齿轮一相连接;

  所述齿轮二与齿轮一相啮合;

  所述进气管沿着齿轮二的中轴线穿过并与齿轮二活动连接;

  所述导气管为圆筒形结构,其右端面与齿轮二的左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导气管的左端面与板一的右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导流罩为近似球体结构,其内部是中空的,且其下端面及其右端面是开放的;

  所述壳体结构的下端面设置有阀门结构;

  所述导流管为管状体结构,其一端延伸至壳体结构的内部;

  所述导流管为管状体结构,其一端延伸至壳体结构的内部;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板一、杆一、杆二、杆三、杆四、通孔一、板二、通孔二、螺旋片一、螺旋片二、螺旋片三、螺旋片四、输气管、螺旋片五;

  所述板二的上端面与导流罩的下端面活动连接;

  所述板二的下端面与壳体结构的上端面活动连接;

  所述板一为圆柱体结构,其中轴线设置在水平方向,且其中心位置设有通孔一;

  所述板一的左端面与导流罩的右端面活动连接;

  所述板二为圆柱体结构,其中轴线设置在垂直方向,且其中心位置设有通孔二;

  所述杆一为L型管状体结构,其上部的中轴线与板一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下部的中轴线与板二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杆一的上部垂直穿过板一并与板一活动连接;

  所述杆一的下部垂直穿过板二并与板二活动连接;

  所述杆二为L型管状体结构,其上部的中轴线与板一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下部的中轴线与板二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杆二的上部垂直穿过板一并与板一活动连接;

  所述杆二的下部垂直穿过板二并与板二活动连接;

  所述杆三为L型管状体结构,其上部的中轴线与板一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下部的中轴线与板二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杆三的上部垂直穿过板一并与板一活动连接;

  所述杆三的下部垂直穿过板二并与板二活动连接;

  所述杆四为L型管状体结构,其上部的中轴线与板一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下部的中轴线与板二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杆四的上部垂直穿过板一并与板一活动连接;

  所述杆四的下部垂直穿过板二并与板二活动连接;

  所述杆一位于板一的部分的中心点与杆二位于板一的部分的中心点与杆三位于板一的部分的中心点与杆四位于板一的部分的中心点,将此四个点依次相连接形成一个正方形A;

  所述正方形A的中心点与过通孔一的中轴线相重合;

  所述杆一位于板二的部分的中心点与杆二位于板二的部分的中心点与杆三位于板二的部分的中心点与杆四位于板二的部分的中心点,将此四个点依次相连接形成一个正方形B;

  所述正方形B的中心点与过通孔二的中轴线相重合;

  所述正方形A与正方形B尺寸相同;

  所述杆一、杆二、杆三、杆四的尺寸相同;

  所述螺旋片一环绕设置在杆一下部末端的外壁面;

  所述螺旋片二环绕设置在杆二下部末端的外壁面;

  所述螺旋片三环绕设置在杆三下部末端的外壁面;

  所述螺旋片四环绕设置在杆四下部末端的外壁面;

  所述输气管为管状体结构,其上端面与通孔二相通连;

  所述螺旋片五环绕设置在输气管的外壁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一下部的侧壁面设有出凸起或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一下部的侧壁面设有出凸起或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三下部的侧壁面设有出凸起或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四下部的侧壁面设有出凸起或凹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方法,采用一种旋转式污泥处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①高温气体通过进气管注入至导气管内,其中一部分高温气体通过杆一、杆二、杆三、杆四的管状体导入至壳体结构内,另一部分高温气体通过通孔一导入至导流罩内,导流罩内的高温气体通过通孔二及输气管导入至壳体结构内。污泥通过导流管导入壳体结构内,导入壳体结构内的高温气体对污泥起到干燥和搅拌的作用。

  ②驱动装置启动,带动齿轮一顺时针旋转,齿轮一带动齿轮二逆时针旋转,齿轮二带动导气管逆时针旋转,导气管带动板一在垂直方向逆时针旋转,此时板一通过杆一、杆二、杆三、杆四共同的作用下带动板二在水平方向逆时针旋转。

  ③板一逆时针逐渐旋转至°时,板二逆时针逐渐旋转至°,与此同时杆一的上部逐渐沿着板一向右移动,杆一的下部逐渐沿着板二向下移动,即杆一逐渐旋转至原杆二的位置。

  ④板一继续逐渐逆时针旋转°时,板二继续逐渐逆时针旋转°,与此同时杆一的上部逐渐沿着板一继续向右移动,杆一的下部逐渐沿着板二继续向下移动,即杆一逐渐旋转至原杆四的位置。

  ⑤板一接着逐渐逆时针旋转°时,板二接着逐渐逆时针旋转°,与此同时杆一的上部逐渐沿着板一向左移动,杆一的下部逐渐沿着板二向上移动,即杆一逐渐旋转至原杆三的位置。

  ⑥板一再次逐渐逆时针旋转°时,板二再次逐渐逆时针旋转°,与此同时杆一的上部逐渐沿着板一再次向左移动,杆一的下部逐渐沿着板二再次向上移动,即杆一逐渐旋转至原杆一的位置。

  ⑦杆二、杆三、杆四的运动轨迹与杆一的运动轨迹重合。

  ⑧在杆一、杆二、杆三、杆四在同步转动的过程中,其L型的下端均沿着板二在壳体结构内旋转并在垂直方向做伸缩运动,此过程中在杆一、杆二、杆三、杆四下端导入至壳体结构内的高温气体与污泥混合,同时杆一、杆二、杆三、杆四下端对污泥进行搅拌,使得污泥快速得干燥。

  ⑨螺旋片一、螺旋片二、螺旋片三、螺旋片四、螺旋片五对污泥进行搅拌同时对已干燥固化的污泥进行切割。经过干燥及切割后的污泥通过阀门结构排出。

  ⑩在对污泥干燥的过程中,壳体结构内部产生的水蒸气通过排气管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对污泥在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同时进行搅拌,使污泥与高温气体充分混合,提高了污泥的干燥效率。

  2.在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同时对已干燥的污泥撞击使其破碎,增强了已干燥的污泥的破碎效果。

  3.对污泥的干燥及破碎同步完成,提高了污泥的处理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