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污泥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2019-3-2 18:13:47

  申请日2018.10.24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IPC分类号C02F11/1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危废污泥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横卧设置的烘干筒,烘干筒一端通过进料器与燃烧室连接,另一端与分料器连接,进料器上设置有进料口,分料器上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一出料口通过输送管与脉冲除尘器连接,脉冲除尘器还连接有引风机,引风机进风口与脉冲除尘器;第二出料口朝下设置且第二出料口下方设置有出料带;还包括污泥池,污泥池与进料口之间设置有上料带进一步地,上料带和出料带均为输送皮。本发明1)提供的电镀污泥烘干系统能实现将电镀污泥烘干至水分含量保持在29~32%的污泥粉且无污泥粉颗粒均匀;2)经过脉冲除尘器处理后,系统排出的气体成分有毒颗粒含量大大减少,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危废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卧设置的烘干筒,烘干筒一端通过进料器与燃烧室连接,另一端与分料器连接,进料器上设置有进料口,分料器上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一出料口通过输送管与脉冲除尘器连接,脉冲除尘器还连接有引风机,引风机进风口与脉冲除尘器连通;第二出料口朝下设置且第二出料口下方设置有出料带;还包括污泥池,污泥池与进料口之间设置有上料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废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料器和分料器均与烘干筒转动连接,进料器与燃烧室固定连接且燃烧室还连接有第一送风机,第一送风机出风口与燃烧室连通内;烘干筒外壁上设置有齿轮环,齿轮环与由电机驱动的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危废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齿轮环、齿轮和电机的数量均为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废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输送管靠近脉冲除尘器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二送风机,第二送风机出风口延伸到输送管内且第二送风机出风口朝向分料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废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烘干筒连接进料器的一端高于其连接分料器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镀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烘干筒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危废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烘干筒下方设置有两升降台,两升降台分别位于烘干筒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危废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上料带和出料带均为输送皮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危废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烘干筒内设置有位于两端的第一温度探测计和第二温度探测计以及位于中间的第三温度探测计。

  10.权利要求9中所述电镀污泥烘干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热风产生:点燃燃烧室内的燃料,启动第一送风机向燃烧室中送风,启动电机驱动烘干筒旋转,启动引风机;

  S2-上料烘干:第一温度探测计显示温度为75~85℃时,启动上料带开始上料并根据第二温度探测计和第三温度探测计显示温度调节上料速度,当第二温度探测计显示为73~80℃,第三温度探测计显示为70~73℃时停止调节上料速度;同时启动脉冲除尘器和出料带;

  S3-当S2中第一温度探测计、第二温度探测计和第三温度探测计显示温度下降2~5℃时,启动第二送风机以使第一温度探测计、第二温度探测计和第三温度探测计显示温度恢复原值;

  S4-收集出料带输送的干料并将脉冲除尘器分离的颗粒物混入其中。

  说明书

  危废污泥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废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危废污泥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危废污泥主要来源是电镀行业废水处理的“终态物”,里面含有大量铜、镍、铬、铁、锌等贵重金属。

  危废污泥主要来源于工业电镀厂各种电镀废液和电解槽液通过液相化学处理后所产生的固体废料,由于各电镀厂家的生产工艺及处理工艺不同,电镀污泥的化学组份相当复杂,主要含有铬、铁、镍、铜、锌等重金属化合物及可溶性盐类。

  固体废料处理企业可以从电镀污泥中提取有价值的重金属,如铜等,通过提取重金属回收利用以达到对电镀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在对电镀污泥进行利用时,一般需要事先将电镀污泥脱水至水分含量在10~50%(初始水分含量为80%左右),污泥粉的水分在30%左右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但是,现有技术对电镀污泥进行脱水烘干处理时,因为电镀污泥在加热过程中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加热不均匀,导致最终形成的污泥粉含水量不稳定,时高时低,因其含水量不稳定最终影响对电镀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同时脱水烘干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含有毒物质的粉尘,对环境的破坏巨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最终形成的污泥粉形成松散粉粒状,且不会产生大量有毒粉尘的新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危废污泥烘干系统,通过设置燃烧室、烘干筒和脉冲除尘器以及引风机等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对电镀污泥进行脱水烘干最终形成污泥粉的含水量不稳定,以及此过程会产生大量有毒粉尘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危废污泥烘干系统,包括横卧设置的烘干筒,烘干筒一端通过进料器与燃烧室连接,另一端与分料器连接,进料器上设置有进料口,分料器上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一出料口通过输送管与脉冲除尘器连接,脉冲除尘器还连接有引风机,引风机进风口与脉冲除尘器连通;第二出料口朝下设置且第二出料口下方设置有出料带;还包括污泥池,污泥池与进料口之间设置有上料带进一步地,上料带和出料带均为输送皮带。

  本技术方案中,烘干筒为两端均设开口的圆筒状结构;进料器为环状结构,进料口设置在进料器的环壁上且与环内连通;分料器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开口端与烘干筒连接,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设置在分料器筒壁上且均与其内筒连通,其中第一出料口设置在第二出料口上方;燃烧室通过燃烧产生烘干所需的热风,热风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向烘干筒中移动,以实现对从进料口进入烘干筒的电镀污泥进行加热的目的(电镀污泥从进料口进入进料器后,同样在引风机作用下向烘干筒中移动),电镀污泥在烘干筒中被干燥,移动到分料器时从第二出料口掉落到出料带上被收集,此过程产生的粉尘在引风机的作用下从第一出料口通过输送管进入脉冲除尘器,进入后粉尘中的有害颗粒被脉冲除尘器分离而从其出灰口离开进入灰斗,分离了有害颗粒形成的空气则随引风机排出系统;脉冲除尘器是在袋式除尘器的基础上改进的新型高效脉冲除尘器,综合了分室反吹各种脉冲喷吹除尘器的优点,克服了分室清灰强度不够,进出风分布不均等缺点,当含尘气体由进风口进入除尘器,首先碰到进出风口中间的斜板及挡板,气流便转向流入灰斗,同时气流速度放慢,由于惯性作用,使气体中粗颗粒粉尘直接流入灰斗以达到分离粉尘的目的。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烘干效率,进料器和分料器均为转动连接,进料器与燃烧室固定连接且燃烧室还连接有第一送风机,第一送风机出风口与燃烧室连通内;烘干筒外壁上设置有齿轮环,齿轮环与由电机驱动的齿轮啮合。特别地,电机驱动烘干筒转动,电镀污泥在被加热的同时还会发生相互之间的碰撞,碰撞后形成更小的颗粒,从进料器一端到分料器一端,电镀污泥在烘干筒内的粒径越来越小,水分含量越来越低,到分离器处时最终形成粒径一致且含水量一致的松散粉粒状和部分粉尘。

  进一步地,齿轮环、齿轮和电机的数量均为2,且均分别位于烘干筒两端。特别地,这样设置能使得驱动效率最高。

  进一步地,输送管靠近脉冲除尘器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二送风机,第二送风机出风口延伸到输送管内且其出风口朝向分料器。特别地,烘干筒中的温度出现下降时,可以启动第二送风机向烘干筒中送风,以减小引风机的作用,进而减小烘干筒中的热风损失。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烘干筒的烘干效率,烘干筒连接进料器的一端高于其连接分料器的一端;更进一步地,烘干筒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特别地,这样设置使得烘干筒向分料器端倾斜,烘干筒中的电镀污泥能够有自动向分离器移动的驱动力,且在旋转的作用下,更容易使得电镀污泥在烘干筒中形成螺旋状的行程,以使得烘干更均匀。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对烘干筒两端高度进行调节,烘干筒下方设置有两升降台,两升降台分别位于烘干筒两端。

  进一步地,烘干筒内设置有位于两端的第一温度探测计和第二温度探测计以及位于中间的第三温度探测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电镀污泥烘干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热风产生:点燃燃烧室内的燃料,启动第一送风机向燃烧室中送风,启动电机驱动烘干筒旋转,启动引风机;

  S2-上料烘干:第一温度探测计显示温度为75~85℃时,启动上料带开始上料并根据第二温度探测计和第三温度探测计显示温度调节上料速度,当第二温度探测计显示为73~80℃,第三温度探测计显示为70~73℃时停止调节上料速度;同时启动脉冲除尘器和出料带;

  S3-当S2中第一温度探测计、第二温度探测计和第三温度探测计显示温度下降2~5℃时,启动第二送风机以使第一温度探测计、第二温度探测计和第三温度探测计显示温度恢复原值;

  S4-收集出料带输送的干料并将脉冲除尘器分离的颗粒物混入其中。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之处:

  1)提供的电镀污泥烘干系统能实现将电镀污泥烘干至水分含量保持在29~32%的污泥粉且无污泥粉颗粒均匀;

  2)经过脉冲除尘器处理后,系统排出的气体成分有毒颗粒含量大大减少,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3)经分离所得的有毒颗粒可混入污泥粉中一同进行利用,能提高电镀污泥中重金属的回收率;

  4)烘干系统能保持长时间的运行稳定性,进而保证各批次之间的污泥量水分含量的一致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