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27 16:37:26

  申请日2018.03.26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1/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能浮于水面且上端开口的轻质立方体反应主体,反应主体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均为开孔网板,反应主体的四个侧板上端均设置有浮力管;反应主体内设有第一网状隔板和第二网状隔板,第一网状隔板和第二网状隔板将反应主体分隔成过滤室、生物膜处理室以及植物处理室;生物膜处理室内设有生物填料;植物处理室设有卵石层和颗粒填层,颗粒填料层内填充的颗粒填料由蛭石与生物多孔陶瓷颗粒按照3: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本发明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运行效率高,可靠性高,通过装置中多种功能组合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最终净化水体水质,避免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浮于水面且上端开口的轻质立方体反应主体,所述反应主体包括前侧板(1)、左侧板、后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均为开孔网板,且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前侧板(1)上的网孔直径大于所述后侧板上的网孔直径;所述反应主体的四个侧板上端均设置有浮力管(2);

  所述反应主体内沿水流方向依次纵向间隔设置有第一网状隔板(3)和第二网状隔板(4),所述第一网状隔板(3)和所述第二网状隔板(4)将所述反应主体分隔成位于所述前侧板(1)与所述第一网状隔板(3)之间的过滤室、位于所述第一网状隔板(3)和所述第二网状隔板(4)之间的生物膜处理室,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网状隔板(4)和所述后侧板之间的植物处理室;

  所述生物膜处理室顶端上、平行于所述反应主体底板方向横向设置有多个填料支架(5),且多个所述填料支架(5)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生物膜处理室内还设置有多个穿接绳(6),所述穿接绳(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生物膜处理室的底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填料支架(5)上,每个所述穿接绳(6)上均匀穿接有多个生物填料(7);

  所述植物处理室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卵石层(14)和颗粒填料层(8),所述颗粒填料层(8)内填充的颗粒填料由蛭石与生物多孔陶瓷颗粒按照3: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颗粒填料层(8)内种植有水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主体底板外侧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第一挂环(9),所述第一挂环(9)通过第二挂环(11)和限位绳(12)连接有锚桩(10),所述第二挂环(11)和所述锚桩(10)的数量均为4个,且每个所述锚桩(10)的顶端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挂环(11),每个所述第一挂环(9)与每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挂环(11)之间均穿接有所述限位绳(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主体、所述第一网状隔板(3)以及所述第二网状隔板(4)均由塑料或聚苯乙烯泡沫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主体前侧板(1)的网孔直径为20mm,所述第一网状隔板(3)的网孔直径为1mm,所述第二网状隔板(4)的网孔直径均为100μm,所述后侧板的网孔直径为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卵石层(14)内卵石的粒径为3-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 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为芦苇、美人蕉、菖蒲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多孔陶瓷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藤黄微球菌发酵液、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栖木槿假单胞菌发酵液按照1:1: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发酵菌液,并且所述混合发酵菌液中的菌落总数为1.0×1010cfu/mL以上;

  将多孔陶瓷颗粒浸没到混合发酵菌液中室温培养24h,取出多孔陶瓷颗粒晾干后即得到所述生物多孔陶瓷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多孔陶瓷颗粒的粒径为3-5mm,孔隙率大于45%,孔径分布为5nm-1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的底端设有排泥管(13)。

  说明书

  一种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工作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水景作为景观的一个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好的水景不仅会使整个园林景观光彩夺目,而且能使人们充分感受到自然带来的愉悦。但是,景观水受到污染,会使整个景观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进而使整个景观丧失其观赏价值,甚至会影响人们对景观水的心理感受。因此,景观水污染后必须及时彻底的治理。

  景观水污染物主要为固体杂物以及氮磷污染物,固体杂物可以采用简单的打捞以及过滤的方式去除,但是氮磷营养元素过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即污水中的氮磷营养元素使水体中的藻类疯狂生长,使水体缺氧、发黑且有臭味,从而极大的破坏景观水体的生态环境。

  现有技术中,景观水污染的治理主要采用化学法,即采用向水体中投放化学药剂的方法来杀死藻类以对水质进行净化,但是由于景观水体较大,投放化学药剂的量也会很大,经济效益差,同时景观水体中生活着鱼类等水生动物,化学药剂对其有一定程度的毒害作用,不利于维持景观水体的生态环境。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既能够同时除去景观水体中的固体杂质以及氮磷污染物,又能够保护景观水体生态平衡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化学法处理景观水污染时化学药剂用量大以及对水生生物毒害作用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能浮于水面且上端开口的轻质立方体反应主体,所述反应主体包括前侧板、左侧板、后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均为开孔网板,且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前侧板上的网孔直径大于所述后侧板上的网孔直径;所述反应主体的四个侧板上端均设置有浮力管;

  所述反应主体内沿水流方向依次纵向间隔设置有第一网状隔板和第二网状隔板,所述第一网状隔板和所述第二网状隔板将所述反应主体分隔成位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第一网状隔板之间的过滤室、位于所述第一网状隔板和所述第二网状隔板之间的生物膜处理室,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网状隔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的植物处理室;

  所述生物膜处理室顶端上、平行于所述反应主体底板方向横向设置有多个填料支架,且多个所述填料支架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生物膜处理室内还设置有多个穿接绳,所述穿接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生物膜处理室的底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填料支架上,每个所述穿接绳上均匀穿接有多个生物填料;

  所述植物处理室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卵石层和颗粒填料层,所述颗粒填料层内填充的颗粒填料由蛭石与生物多孔陶瓷颗粒按照3: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颗粒填料层内种植有水生植物。

  优选的,所述反应主体底板外侧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第一挂环,所述第一挂环通过第二挂环和限位绳连接有锚桩,所述第二挂环和所述锚桩的数量均为4个,且每个所述锚桩的顶端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挂环,每个所述第一挂环与每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挂环之间均穿接有限位绳。

  优选的,所述反应主体、所述第一网状隔板以及所述第二网状隔板均由塑料或聚苯乙烯泡沫制成。

  优选的,所述反应主体前侧板的网孔直径为20mm,所述第一网状隔板的网孔直径为1mm,所述第二网状隔板的网孔直径均为100μm,所述后侧板的网孔直径为10μm。

  优选的,所述卵石层内卵石的粒径为3-5cm。

  优选的,所述水生植物为芦苇、美人蕉、菖蒲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生物多孔陶瓷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藤黄微球菌发酵液、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栖木槿假单胞菌发酵液按照1:1: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发酵菌液,并且所述混合发酵菌液中的菌落总数为1.0×1010cfu/mL以上;

  将多孔陶瓷颗粒浸没到混合发酵菌液中室温培养24h,取出多孔陶瓷颗粒晾干后即得到所述生物多孔陶瓷颗粒。

  优选的,所述生物多孔陶瓷颗粒的粒径为3-5mm,孔隙率大于45%,孔径分布为5nm-10μm。

  优选的,所述过滤室的底端设有排泥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利用生物接触氧化和全推流净化原理,将污水直接接入污水处理装置进行输送和净化,该装置主要用于景观水污染净化,安装不受场地限制,可设置在河道、水渠、景观水体等各类系统中,其具有出水水质好、投资省、占地小,无永久固定设施,便于安装、拆卸和维护等特点。

  2)本发明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运行效率高,可靠性高,通过装置中多种功能组合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最终净化水体水质,避免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