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6.03.22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IPC分类号C02F3/10
摘要
自然生态活性填料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系对生物滤床技术的改进,将污水厂的钢筋砼构筑物取消而置于地下,并附以生态绿化,以原本属于城市固体废弃物的蚝壳、珍珠壳直接或处理后作为污水生物处理的天然活性填料,利用其易于微生物(包括喜盐性微生物)生长着床和刺激微生物活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去除,且由于滤床内存在着好氧和缺氧区域,可同步实现硝化、反硝化及除磷功能,从而达到高效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城市污水、河道混合污水、河口咸淡交汇污水及工业污水的净化处理。
权利要求书
自然生态活性填料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其特征是以蚝壳、珍珠壳等贝类生物材料直接或 处理后作为填料和滤料以及将该填料或滤料应用于污水处理。
说明书
自然生态活性填料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蚝壳、珍珠壳为活性填料的自然生态污 水生物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生物滤床技术用于城市污水、河道混合污水及工业污水的净化处理,是一种常见而有效 的污水处理技术。而生物滤床技术的关键就是填料的选择。目前所采用的填料主要有石英砂、 碎石、卵石、无烟煤、焦炭、活性炭、陶粒等天然加工材料和聚乙烯、聚丙烯塑料等人工合 成材料。天然加工材料来源广泛,但是挂膜差、不利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对于污水净化效果 不明显。而人工合成材料一般添加了生物促进剂,利于微生物的附着生长,但是其生产过程 中会产生二次污染,且由于其价格高,难于大规模生产,因此不易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系对生物滤床技术的改进,主要创新是废物利用,引进了一种新型的自然生态材 料作为生物滤床的填料,该填料由蚝壳和珍珠壳组成,并将生物滤床置于地下,表面覆盖种 植植物,达到治污和绿化双重目的。本发明技术主要用于城市污水、河道混合污水、河口咸 淡交汇污水及工业污水的生物净化处理。
本发明的主要关键技术是将蚝壳、珍珠壳表面附着的生物膜作为污水的处理介质,既可 充分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去除,且由于滤床内存在着好氧和缺氧 区域,可同步实现硝化、反硝化及除磷功能,在对污水悬浮物、胶体的过滤、吸附的同时, 达到对有机物的去除及脱氮除磷的效果。采用粉碎后的壳颗粒作为滤料,可进一步提高出水 水质标准。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体现为“自然”、“生态”、“高效”。
“自然”:蚝壳、珍珠壳本是城市的固体废弃物,若不能及时有效对其进行处理处置,将 对城市的环境卫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本发明可为蚝壳、珍珠壳等贝壳类废物的处置找到一条 有效的出路;
“生态”:本发明技术中,生物滤床表面为土质所覆盖,并且种上各类植物,既可减少对 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又可达到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高效”:蚝壳、珍珠壳原是生物生长的介质,含有丰富的壳聚糖,对微生物有很强的固 定能力和亲和力,是一种天然活性填料,直接或作一定处理后,不需添加生物促进剂,却易 于微生物的生长着床和刺激生物活性,其表面生物膜具有强大的代谢作用,从而可有效地降 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蚝壳、珍珠壳是在海洋中形成,适合喜盐性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因此, 在河口咸淡交汇污水、含盐污水等盐性环境中,也能有效的发挥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功能; 蚝壳、珍珠壳表面粗糙多孔,容易在滤床内形成不同的好氧和缺氧区域,有利于污水的硝化 和反硝化,壳体本身的主要成分是钙、镁盐,有利于除磷。
另外,本发明自然方式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在填料的选择上,较之目前普遍采用的填 料,具有来源广泛、投资小的优点,更有利于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