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15 10:08:55

  申请日2006.07.28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首先将待处理污水引入缺氧区,不停搅动以便待处理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混合;然后将上述处理后的污水引入设置有填料的曝气区,将微生物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固定生长的生物膜结合起来,通过连续曝气或间歇曝气对进入曝气区的污水进行曝气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沉淀区,自然沉淀实现泥水分离,沉淀后形成的净水从沉淀区上部引出,沉淀后形成的污泥混合液回流到缺氧区,其余剩余污泥直接排掉。本发明还涉及根据该处理方法设计的处理装置。本发明具有处理能力强、耐冲击负荷、运行简单、便于管理、占地面积少的优点,特别适合于中小城镇。

  

权利要求书

  1、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具有 如下处理步骤:

  (1)、将待处理污水引入缺氧区,不停搅动以便待处理污水与活性污泥 充分混合,在该区实现生物释磷和局部反硝化;

  (2)、将第一步处理后的污水从缺氧区引入曝气区,曝气区设置有填料, 将微生物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固定生长的生物膜结合起来,通过连续曝气 或间歇曝气对进入曝气区的污水进行曝气处理;

  (3)、将第二步曝气处理后的污水从曝气区引入沉淀区,自然沉淀实现 泥水分离,沉淀后形成的净水从沉淀区上部引出,沉淀后形成的污泥混合液 回流到缺氧区,其余剩余污泥直接排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处理方法设计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 内筒(1)、中间筒(2)、外筒(3)、污泥斗(4)和出水槽(5),其特征在于: 污泥斗(4)接外筒(3)底部,出水槽(5)设于外筒(3)外壁上部,中间 筒(2)置于外筒(3)中,内筒(1)置于中间筒(2)中,内筒(1)、中间 筒(2)通过支撑定位辐条(19)与外筒(3)固定;内筒(1)中间的空腔为 缺氧区,内筒(1)和中间筒(2)之间的空腔为曝气区,中间筒(2)和外筒 (3)之间的空腔为沉淀区;内筒(1)上部设置通孔(7)将缺氧区与曝气区 连通,下部设有挡板(6),底部密封;曝气区底部内侧留有环形通孔与沉淀 区相通;外筒(3)上部沿圆周开有通孔(9),通孔(9)位于出水槽(5)上 方,出水槽上接出水管(18);缺氧区设有搅拌器(13),进水管(10)伸至 缺氧区底部;曝气区挂有填料(15),曝气区底部设曝气管(14);污泥斗(4) 底部分别接混合液污泥回流管(11)和排泥管(12),其中混合液污泥回流管 (11)伸至缺氧区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合液污泥回流 管中部为直径扩大的污泥回流通道(17),污泥回流通道(17)内设置空气提 升管(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处理方法设计的另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 征在于:该装置由缺氧区、一级好氧区、二级好氧区和沉淀区组成“田”字 型结构,二级好氧区位于缺氧区对角线位置;缺氧区中间设有搅拌器(13), 底部设有兼做排空管的进水管(10),缺氧区通过过流孔(20)和一级好氧区 连通;一级好氧区挂有作为生物载体的悬浮填料(15),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在 一级好氧区实现复合,底部设有曝气管(14)和排空管(21),一级好氧区通 过过流孔(22)和二级好氧区连通;二级好氧区区挂有作为生物载体的悬浮 填料(15),底部设有曝气管(14),二级好氧区区通过过流孔(23)和沉淀 区连通;沉淀区与二级好氧区相邻处设有布水孔(24)及挡流板(25),沉淀 区上部设有出水槽(5),出水槽上接出水管(18),底部设有兼做排空管的排 泥管(12),沉淀区与缺氧区相邻处设有污泥回流通道(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连通缺氧区和一 级好氧区的过流孔(20)位于两区相邻池壁的上部;连通一级好氧区和二级 好氧区的过流孔(22)位于两区相邻池壁的底部;连通二级好氧区和沉淀区 的过流孔(23)位于两区相邻池壁的上部;过流孔(20)和过流孔(22)、过 流孔(22)和过流孔(23)分别在一级好氧区和二级好氧区上呈对角线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污泥回流通道(17)上部设有伸进缺氧区的污泥回流管(11),内部设置空气 提升管(16)。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缺氧 区通过隔板分为缺氧区A1和厌氧区A2,隔板底部设有过流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 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组合填料、弹性填料、悬浮型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的混合物。

  说明书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活性污泥一生物膜复合式 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同时还涉及根据该方法设计的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 水处理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明显加 快,大量中小城镇先后涌现。目前,我国的中小城镇已经发展到2万多个。 中小城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尤其中小城 镇污水处理能力严重滞后,污水处理问题更加突出。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城镇 未建立污水处理厂(设施),大量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这不仅 对当地的水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现有的污水处理 方法和设备较多,其中的生物脱氮除磷设施多以A/O、A2/O工艺为主,生产 实践已被广泛应用,技术也较为成熟。但其仍有不够理想之处,尤其对经济 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缺乏,水质水量波动大的中小城镇来说,更是如此,其 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工艺流程长,运行复杂,不易操作控制与管理,抗冲击 负荷能力差,且相对处理能力低,基建投资和占地面积大。另外,实际生产 中在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出水水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污水处理方法存在工艺流程长、运行复杂、相对处理能力低、 抗冲击负荷能力差、基建投资和占地面积大等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 种污水处理能力强、耐冲击负荷、运行简单、便于管理,适用于中小城镇的 活性污泥一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根据该方法设计的污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污水 处理方法,它具有如下处理步骤:

  1、将待处理污水引入缺氧区,不停搅动以便待处理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 混合,在该区实现生物释磷和局部反硝化;

  2、将第一步处理后的污水从缺氧区引入曝气区,曝气区设置有填料,将 微生物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固定生长的生物膜结合起来,通过连续曝气或 间歇曝气对进入曝气区的污水进行曝气处理;

  3、将第二步曝气处理后的污水从曝气区引入沉淀区,自然沉淀实现泥水 分离,沉淀后形成的净水从沉淀区上部引出,沉淀后形成的污泥混合液回流 到缺氧区,其余剩余污泥直接排掉。

  根据上述污水处理方法设计的污水处理装置有两种结构,其中一种结构 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内筒、中间筒、外筒、污泥斗和出水槽,污泥斗接外筒底 部,出水槽设于外筒外壁上部,中间筒置于外筒中,内筒置于中间筒中,内 筒、中间筒通过支撑定位辐条与外筒固定;内筒中间的空腔为缺氧区,内筒 和中间筒之间的空腔为曝气区,中间筒和外筒之间的空腔为沉淀区;内筒上 部设置通孔将缺氧区与曝气区连通,下部设有挡板,底部密封;曝气区底部 内侧留有环形通孔与沉淀区相通;外筒上部沿圆周开有通孔,通孔位于出水 槽上方,出水槽上接出水管;缺氧区设有搅拌器,进水管伸至缺氧区底部; 曝气区挂有填料,曝气区底部设曝气管;污泥斗底部分别接混合液污泥回流 管和排泥管,其中混合液污泥回流管伸至缺氧区底部。

  所述混合液污泥回流管中部为直径扩大的污泥回流通道,污泥回流通道 内设置空气提升管。

  另一种结构污水处理装置由缺氧区、一级好氧区、二级好氧区和沉淀区 组成“田”字型结构,二级好氧区位于缺氧区对角线位置。缺氧区中间设有 搅拌器,底部设有兼做排空管的进水管,缺氧区通过过流孔和一级好氧区连 通;一级好氧区挂有作为生物载体的悬浮填料,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在一级好 氧区实现复合,底部设有曝气管和排空管,一级好氧区通过过流孔和二级好 氧区连通;二级好氧区挂有作为生物载体的悬浮填料,底部设有曝气管,二 级好氧区区通过过流孔和沉淀区连通;沉淀区与二级好氧区相邻处设有布水 孔及挡流板,沉淀区上部设有出水槽,出水槽上接出水管,底部设有兼做排 空管的排泥管,沉淀区与缺氧区相邻处设有污泥回流通道。连通缺氧区和一 级好氧区的过流孔位于两区相邻池壁的上部,连通一级好氧区和二级好氧区 的过流孔位于两区相邻池壁的底部,连通二级好氧区和沉淀区的过流孔位于 两区相邻池壁的上部,一级好氧区上的两过流孔在一级好氧区上呈对角线分 布,二级好氧区上的两过流孔在二级好氧区上呈对角线分布。

  所述污泥回流通道上部设有伸进缺氧区的污泥回流管,内部设置空气提 升管。

  上述两种结构中的填料为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组合填料、弹性填料、 悬浮型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方法和装置可根据水质处理要求,灵活设置不同的运行模式,如曝气 区连续曝气,类似A/O工艺,曝气区间歇曝气类似A2/O等工艺。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复合式生物处理方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由于 曝气区内填料的加入,使生物生存的基础环境由原来的气、液两相转变成气、 液、固三相,为微生物创造了更丰富的存在形式。填料的巨大表面积可增加 曝气区的污泥浓度,增大了生物量,还可以使硝化菌呈生物膜固着生长,给 生长速率缓慢的硝化菌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使硝化菌始终处于好氧 环境中,增加系统中的硝化菌量,提高硝化率,同时也可防止不利条件下的 硝化细菌流失,并减少水力停留时间和装置体积;而除磷菌悬浮生长在活性 污泥系统中,泥龄可根据除磷的需要而选择相对较短值,两者的分开解决了 传统硝化菌与除磷菌泥龄之间的矛盾,更利于装置的稳定运行。

  (2)本工艺采用的生物膜法,产生的剩余污泥极少,对污泥处理的要求低, 适于中小城镇应用。而且由于大量的微生物生长在填料的内部和表面,微生 物不会流失,即使长时间不运转也能保持其菌种,如长时间停止不用后再启 动,其设施可在几天内恢复正常运行。

  (3)耐冲击负荷。本装置属于接触氧化类型,本身就耐水量的冲击负荷。 且进入装置的原污水与容积相比较小,池中污水对进水有稀释作用,也耐水 质的冲击负荷,因此适应中小城镇人口较少,排放出的生活污水水质、水量 波动性大的特点。

  (4)取消了内回流通道,将混合液回流和污泥回流合并为一个系统,节省 了一套回流设施,降低了基建投资。同时参与回流的污泥均经历了完整的厌 氧、好氧过程,在除磷方面具有一种“群体效应”,是十分有利的。

  (5)与其他工艺相比,较高的污泥回流比能耐受水质的变化,因而具有更 高的去除率和适应能力。

  (6)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方便,一体化程度高。本装置采用 一体化结构,无初次沉淀池,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造价,并且在进水开 始一段时间内不进行曝气,进行生物除磷脱氮不需要外加碳源,溶解氧浓度 梯度大,氧利用率高,大大降低了运行费用,特别适合于中小城镇污水处理 站。

  本发明通过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对城市污水处理可达到《城镇污 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中的A标准,并且运行 稳定可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