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1.08.02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3/30; C02F3/12; C02F3/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解池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所述的水解池分为前半池和后半池两部分,所述水解池前半池有进水口,水解池后半池有出水口,所述后半池与氧化沟和二沉池串联;所述的前半池为上方敞口的敞开式池,所述的后半池为上方封闭的封闭式池;所述的印染废水经预处理后,与二沉池回流污泥在进水口混合后,从折流板下方先进入水解池前半池,印染废水DO值达到0.2~0.3mg/L时,然后废水再进入水解池后半池,印染废水的DO值达到0.3-0.5mg/L,废水达标排放;本发明水解池生化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有机氮等难降解有机物的氨化效果明显提高,后续COD、NH3-N的去除率均得到很大的提高。
权利要求书
1.利用水解池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染废水为含有PVA 浆料的生物难降解废水;所述的水解池分为前半池和后半池两部分,所述水 解池前半池有进水口,水解池后半池有出水口,所述后半池与氧化沟和二沉 池串联;所述的前半池为上方敞口的敞开式池,所述前半池添加有填料,在 前半池底部布置有穿孔间歇曝气器,前半池进水口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悬 挂于水解池前半池上方,所述折流板的高度小于水解池深度,所述的后半池 为上方封闭的封闭式池,在后半池布置有潜水搅拌机;所述的填料为烘干的 玉米棒子;所述的印染废水经预处理后,与二沉池回流污泥在进水口混合后, 从折流板下方先进入水解池前半池,在穿孔间歇曝气器和填料上生物膜的作 用下进行废水的吸附降解,印染废水的DO值达到0.2~0.3mg/L时,然后废水 再进入水解池后半池,在潜水搅拌机和悬浮污泥的作用下进行二次吸附降解, 印染废水的DO值达到0.3-0.5mg/L,废水达标排放;所述二沉淀池间歇6- 8h进行污泥回流,回流比以废水进水量计为30%、回流时间为20mi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解池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穿孔间歇曝气器开启曝气阀门至刻度线,所述刻度线占阀门全部开启的30- 40%,每间隔6h-8h曝气一次,每次曝气5min-10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解池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穿孔间歇曝气器包括曝气总管和曝气支管,所述曝气支管通过多通管并列布 置在曝气总管上,所述曝气支管上有若干曝气孔,所述曝气总管和曝气支管 按前半池池底面积的70%布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解池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印染废水预处理方法如下:印染废水经过格栅、沉砂池、初沉池预处理后COD 值达到300-600mg/L,然后废水进入水解池前半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解池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填料为烘干后的玉米棒子,所述的玉米棒子以悬挂的形式布置在水解池前半 池内,所述填料的加入量以水解池的前半池容积计为40-5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解池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进入水解池后半池一条对角线两端布置有潜水搅拌机。
说明书
利用水解池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水解池处理印染废 水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印染行业在我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有关,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但每年的印染类废水排放污染量也相当可观,据国内外相关 资料估算,每加工一匹棉织物,用水量约为1~1.2m3。印染废水特点是: 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B/C比低、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 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随着可持续发展策略成为全世界人们的 共识,我国逐渐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出台新的环境标准和法规,许 多城市污水厂都针对新的排放标准的提出,进行提标升级改造工程,因 此设计一套完整且优化的处理工艺或在目前已建成的以印染废水为主体 的污水厂,进行有效的工艺改进与控制方法,是迫在眉睫的技术发明工作。
关于目前部分工业园区,以印染废水为主体的污水厂设计出水指标为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可 见前端物化段、水解酸化段等预处理工艺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起到的作用至 关重要。目前关于水解酸化池的设计有多种设计方案,底部穿孔布水式应 用较广发,但对于传统设计的挂膜式水解酸化池,在印染废水领域得到一 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几乎没有成功案例,基本上造成大量的水解酸化池的 兼氧泥淤积底部造成有效池容减小,处理功效下降。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水解池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水解池生化 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有机氮等难降解有机物的氨化效果明显提高,废 水后段处理中COD、NH3-N的去除率均得到很大的提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利用水解池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所述的印染废水为含有PVA浆料 的生物难降解废水;所述的水解池分为前半池和后半池两部分,所述水解 池前半池有进水口,水解池后半池有出水口,所述后半池与氧化沟和二沉 池串联;所述的前半池为上方敞口的敞开式池,所述的前半池添加有填料, 在前半池底部有穿孔间歇曝气器,前半池进水口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悬 挂于水解池前半池上方,所述折流板的高度小于水解池深度,所述的后半 池为上方封闭的封闭式池,在后半池布置有潜水搅拌机;所述的填料为烘 干的玉米棒子;所述的印染废水经预处理后,与二沉池回流污泥在进水口 混合后,从折流板下方先进入水解池前半池,在穿孔间歇曝气器和填料上 生物膜的作用下进行废水的吸附降解,印染废水DO值达到0.2~0.3mg/L 时,然后废水再进入水解池后半池,在潜水搅拌机和悬浮污泥的作用下进 行二次吸附降解,印染废水的DO值达到0.3-0.5mg/L,废水达标排放; 所述二沉池间歇6-8h进行污泥回流,回流比以废水进水量计为30%、 回流时间为20min,二沉池回流的污泥在水解池折流板处混合,防止污泥 膨胀。
所述的穿孔间歇曝气器开启曝气阀门至刻度线,所述刻度线占阀门全 部开启的30-40%,每间隔6h-8h曝气一次,每次曝气5min-10min,所 述曝气通常为微曝,即池体表面曝气平稳,气泡较少。
所述的穿孔间歇曝气器包括曝气总管和曝气支管,所述曝气支管通过 多通管并列布置在曝气总管上,所述曝气支管上有若干曝气孔,所述曝气 总管和曝气支管按水解池前半池池底面积的70%布管,所述曝气总管和 曝气支管为PDF耐腐蚀材质。
所述的印染废水预处理方法如下:废水经过格栅、沉砂池、初沉池预 处理后COD值达到300-600mg/L,然后废水进入水解池前半池,按水流 推进方向由前半池流入后半池,废水主要在水解池前半池降解。
所述的填料为烘干后的玉米棒子,所述的玉米棒子以悬挂的形式布置 在水解池前半池内,所述填料的加入量以水解池的前半池容积计为40- 50%,所述水解池前半池容积包含未悬挂填料的部分,所述水解池前半池 上方有网状物,所述玉米棒子以串状形式悬挂于网状物上。
所述的进入水解池后半池一条对角线两端布置有潜水搅拌机。
本发明所述的印染废水DO值采用DO仪在线监测。
本发明所述的二沉池为水解池处理废水的后续工艺,所述的印染废水 从水解池后半池出水口流出后,进入好氧生物处理(氧化沟),再进入二 沉池,完成泥水分离,从而溢流出水。
所述印染废水在水解池前半池中,在穿孔间歇曝气器和填料上生物膜 及悬浮污泥作用下,使蛋白质、碳氮双键、偶氮化合物类生物难降解有机 物转化为生物易降解有机物,然后在水解池后半池进一步酸化降解,达标 排放。
本发明水解池设计成前半池和后半池两部分,前半池为敞开式,采用 PDF耐腐蚀穿孔间歇曝气器,并悬挂许多填料,填料为烘干的玉米棒子, 玉米棒子在北方较多,且烘干后的玉米棒子具有棱角及毛孔,便于挂膜且 耐用;后半池采用封闭式,一组对角线安装搅拌机。污水经过初沉池后直 接进入水解池前半池,与合适的污泥回流量形成有效的泥水混合,在前半 池利用底部穿孔曝气器使兼氧污泥有效悬浮,与池体中悬挂的玉米棒子填 料充分接触,在每个棒子上均形成厚厚的生物膜,且随着定期曝气的控制 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填料上生物膜的新陈代谢与更新,提高了污水在水解 池前半池的处理功效;污水再进入后半池,主要通过搅拌机的搅拌作用, 确保脱落的兼氧污泥与污水进一步的有效接触,充分发挥水解池的水解功 效。污水通过水解池的前半池和后半池的充分降解,使长链、双键、苯环 类等生物难降解的微生物充分水解酸化,再进入好氧段,水体污染物得到 了很好的去除。
本发明采用先调整风机房内的风机频率,再放空主风管上通入好氧生 物处理(氧化沟)支风管的部分风量,再调整水解池穿孔曝气管风量控制 阀门刻度,调整至水解池曝气时处于微曝状态;再采取每日开启水解池曝 气阀门至刻度线(阀门全部开启的30-40%),间歇曝气,每间隔6h,微 曝一次,曝气时间为5min,确保水解池兼氧菌活性污泥可以保持悬浮状 态、不沉积,与进水可以有效的接触,便于生物量循环和水解功效的充分 发挥。
本发明所述水解池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为直接进水方式,底部为穿孔 曝气装置;若穿孔曝气装置没有控制合适,前半池兼氧污泥或沉积或全部 流入下一构筑物,严重影响水解池功效发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水解池前半池 安装的填料,通过间歇曝气使污泥悬浮,增大、延长与填料的接触面积 和接触时间,以此控制方式使填料均挂满了生物膜;2)间歇微曝使填 料上的生物膜可以有规律地进行的更新代谢,自然脱落,不会因长期挂 不上膜或曝气强度过大膜脱落,而影响水解功效;3)有规律的定期微 曝5min,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补充DO,另一方面可以保持水解池兼氧污 泥可以保持悬浮状态、不沉淀,与连续进水形成很好的接触面积,确保 了进水中难降解有机物与兼氧活性污泥的吸附、降解过程;4)间歇曝 气时部分兼氧污泥流失,故采取生化沉淀池辅以30%回流比,间歇回流 20min,以形成生物量的及时补充与循环;4)水解池生化性得到很大程 度的提高,有机氮等难降解有机物的氨化效果明显提高,后续COD、 NH3-N的去除率均得到很大的提高;5)本发明通过对现有已建成的污 水厂进行水解酸化池工艺的逐步优化及控制方式的改变,实现了不通过 二次投资,把水解池的生化性、COD、有机蛋白的氨化效果等去除率得 到很大的提高,大大节约了构筑物建造与运行的成本;6)本发明特别 适合于那些工业园区以印染废水为主体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