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处理三腔式加药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3 13:15:30

  申请日2011.08.03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IPC分类号B01F7/16; B01F15/02; C02F1/52; B01F1/00; C02F1/00; B01F15/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三腔式加药装置,包括溶药箱和控制箱,所述溶药箱内部分割为溶解腔、熟化腔和储存腔,溶解腔上具有一进料斗,进料斗的上方设有供水系统和干粉投加系统,溶解腔内设有由电机控制的搅拌机;熟化腔内设搅拌机和熟化腔液位计,储存腔内设储存腔液位计,储存腔底部设有计量泵,该计量泵通过管道和穿出储存腔的出药管相连通,储存腔底部还设有放空阀;所述溶解腔和熟化腔在溶药箱底部相连通,熟化腔和储存腔在溶药箱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溶药箱底部设置一从溶解腔通向储存腔的水平管道,该水平管道在溶解腔内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水平管道的中部与熟化腔内的竖直管道通过三通相连接,所述竖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三腔式加药装置,包括溶药箱和设置在溶药箱上 方的控制箱(11),所述溶药箱内部由两个堰板(A、B)分割为三个腔体,分 别为溶解腔(1)、熟化腔(2)和储存腔(3),其特征在于:

  溶解腔(1)上具有一进料斗(100),进料斗的上方设有供水系统(4) 和干粉投加系统(5),溶解腔内设有由电机控制的搅拌机(6);

  熟化腔(2)内设由电机控制的搅拌机(7)和熟化腔液位计(12),

  储存腔(3)内设储存腔液位计(13),储存腔底部设有计量泵(8),所 述计量泵(8)通过与其连接的管道(90)和穿出储存腔的出药管(91)相连 通,储存腔底部还设有放空阀(10);

  所述溶解腔(1)和熟化腔(2)在溶药箱底部相连通,熟化腔(2)和储 存腔(3)在溶药箱的顶部相连通,

  所述溶药箱底部设置一从溶解腔(1)通向储存腔(3)的水平管道(16), 所述水平管道(16)两端开口,其在溶解腔(1)内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14), 水平管道的中部与熟化腔(2)内的竖直管道(17)通过三通(161)相连接, 所述竖直管道(17)上设置有电磁阀(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三腔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量泵(8)的数量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三腔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熟化腔液位计(12)和储存腔液位计(13)为干簧管液位计或雷达液位 计。

  4.用于污水处理的三腔式加药装置的加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步骤:

  1)、预先设定任务液位

  超高报警液位设置在接近储存腔内顶部的水平位置;超低报警液位设置 在计量泵吸液口的水平位置;循环加药进液液位设定在稍低于堰板(B)顶端 的位置,循环加药补液液位设定在稍高于计量泵吸液口的水平位置;循环加 药进液停止液位设定在比竖直管道(17)上端稍高的位置;

  2)、熟化阶段

  a、供水系统(4)工作,往溶解腔(1)内加水,接着干粉投加系统(5) 投加干粉絮凝剂,同时开启溶解腔搅拌机(6)和熟化腔搅拌机(7),进行搅 拌熟化;

  b、药液经熟化腔(2)通过堰板(B)上方溢流至储存腔(3)内,液面 上升至超高报警液位时,供水系统(4)、干粉投加系统(5)和溶解腔搅拌机 (6)停止工作;

  3)、加药阶段

  31)、初次加药阶段

  熟化腔搅拌机(7)继续工作,计量泵(8)工作,出药管(91)向外加 药,储存腔(3)内的液面逐步下降;

  32)、循环加药阶段

  当储存腔(3)内的液面下降至循环加药补液液位时熟化腔电磁阀(15)打 开,熟化腔(2)内的药液经竖直管道(17)进入储存腔(3),计量泵(8)工 作,出药管(91)向外加药,熟化腔(2)的液面逐步下降;

  当液面下降至循环加药进液停止液位时关闭熟化腔电磁阀(15),同时供 水系统(4)、干粉投加系统(5)以及溶解腔搅拌机(6)开始工作,液面升 高至循环加药进液液位时,供水系统(4)、干粉投加系统(5)和溶解腔搅拌 机(6)停止工作;

  33)、在设定的循环加药阶段的时间内,当液面再次下降至循环加药进液 停止液位时重复上述工作过程,整个循环加药阶段,电磁阀(14)处于关闭 状态,熟化腔搅拌机(7)和计量泵(8)均持续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加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熟化的时间为1 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加药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末次加药阶段, 所述末次加药阶段是指药液通过溶解腔电磁阀(14)直接进入储存腔(3)内, 经计量泵向外加药。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加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末次加药阶段的时间 为1小时。

  说明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三腔式加药装置及加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污水处理 的三腔式加药装置。本发明还涉及该加药装置的加药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处理加药设备的大量需求是一 个必然的趋势。现有技术的加药装置包括双腔式和三腔式,双腔式加药装置 的两个腔体间通过药液提升泵将药液过渡,但这种装置比较费电;申请号为 200920223644.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用于污水处理的自动加药装 置”,该装置在药粉投加器和溶药箱之间设置预浸润装置,可以预先将絮凝剂 干粉浸湿,使絮凝剂干粉得到有效溶解;溶药箱内由两个溢流堰隔开依次相 邻为溶解槽、熟化槽和储存槽,在熟化槽中设置均质搅拌器。该装置可使干 粉溶解搅拌、溶液熟化和加药程序同步进行。但这种装置在循环加药阶段的 循环加药和供水时,药液从熟化槽至储存槽是通过溢流堰流入,由于药液在 熟化的同时连续流入,易产生药液熟化不均而导致未熟化的药剂进入储存槽, 不能最大程度发挥药效,降低了药液效果,为了达到预定的处理效果,需要 增加药量,对于非连续加药的水处理场所,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其次,这种 加药装置只设放空装置,在最后阶段干粉投加系统和供水系统停止工作后, 各槽特别是溶解槽和熟化槽)内的剩余药剂液没有利用,对于非连续加药的 水处理场所,比如每天只处理8小时的中小型水处理厂,剩余药液的浪费非 常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三腔式加药装 置,该装置能使药液在整个加药阶段得到充分熟化和溶解,最大程度发挥药 效,节约了用药成本。

  鉴于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三腔式加药装置, 包括溶药箱和设置在溶药箱上方的控制箱,所述溶药箱内部由两个堰板分割 为三个腔体,分别为溶解腔、熟化腔和储存腔,其特征在于:

  溶解腔上具有一进料斗,进料斗的上方设有供水系统和干粉投加系统, 溶解腔内设有由电机控制的搅拌机;

  熟化腔内设由电机控制的搅拌机和熟化腔液位计,

  储存腔内设储存腔液位计,储存腔底部设有计量泵,所述计量泵通过与 其连接的管道和穿出储存腔的出药管相连通,储存腔底部还设有放空阀;

  所述溶解腔和熟化腔在溶药箱底部相连通,熟化腔和储存腔在溶药箱的 顶部相连通,

  所述溶药箱底部设置一从溶解腔通向储存腔的水平管道,所述水平管道 两端开口,其在溶解腔内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水平管道的中部与熟化腔内 的竖直管道通过三通相连接,所述竖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溶药箱底部设置水平管道,其中间与熟化腔内的竖直 管道通过三通相连接,并且竖直管道上设置了电磁阀。在循环加药阶段,通 过对该电磁阀的控制,就可以实现药液通过竖直管道从熟化腔进入储存腔。 在循环加药的过程中,需要再次供水和投加干粉絮凝剂时,关闭电磁阀,即 可停止药液进入储存腔。上述结构的设置,使本发明在循环加药阶段,采用 了完全不同于现有装置的循环阶段加药模式,在不影响加药工作的前提下, 最大程度发挥药效。

  另外,通过开启水平管道上的电磁阀,可使溶解腔内的药液直接进入储 存腔,这样,在加药的最后阶段,可尽可能用尽各腔内的剩余药剂液,减少 药液浪费。

  所述计量泵的数量为两个。可分常用和备用。

  作为优选,所述熟化腔液位计和储存腔液位计为干簧管液位计或雷达液 位计。

  另外,上述加药装置的计量泵和和加药管道均设置在溶药箱内,节省了 工作空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用于污水处理的三腔式加药装置的加药方法,可以 确保药剂得到充分溶解和熟化,并在系统停止工作前用尽各槽内的药液。

  上述操作方法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预先设定任务液位

  超高报警液位设置在接近储存腔内顶部的水平位置;超低报警液位设置 在计量泵吸液口的水平位置;循环加药进液液位设定在稍低于堰板顶端的位 置,循环加药补液液位设定在稍高于计量泵吸液口的水平位置;循环加药进 液停止液位设定在比竖直管道上端稍高的位置。

  2)、熟化阶段

  a、供水系统工作,往溶解腔内加水,接着干粉投加系统投加干粉絮凝剂, 同时开启溶解腔搅拌机和熟化腔搅拌机,进行搅拌熟化;

  b、药液经熟化腔通过堰板上方溢流至储存腔内,液面上升至超高报警液 位时,供水系统、干粉投加系统和溶解腔搅拌机停止工作,

  3)、加药阶段

  31)、初次加药阶段

  熟化腔搅拌机继续工作,计量泵工作,出药管向外加药,储存腔内的液 面逐步下降;

  32)、循环加药阶段

  当储存腔内的液面下降至循环加药补液液位时熟化腔电磁阀打开,熟化 腔内的药液经竖直管道进入储存腔,计量泵工作,出药管向外加药,熟化腔 的液面逐步下降;

  当液面下降至循环加药进液停止液位时关闭熟化腔电磁阀,同时供水系 统、干粉投加系统以及溶解腔搅拌机开始工作,液面升高至循环加药进液液 位时,供水系统、干粉投加系统和溶解腔搅拌机停止工作;

  33)、在设定的循环加药阶段的时间内,当液面再次下降至循环加药进 液停止液位时重复上述工作过程,整个循环加药阶段,熟化腔搅拌机和计量 泵均持续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熟化的时间为1小时。

  进一步,该加药方法还包括末次加药阶段,所述末次加药阶段是指药液 通过溶解腔电磁阀直接进入储存腔内,经计量泵向外加药。增加这个阶段可 以最大限度用尽药液。

  作为优选,所述末次加药阶段的时间为1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操作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循环加药阶段熟化腔 内的药液经竖直管道进入储存腔,然后向外加药;当液面下降至循环加药进 液停止液位时关闭熟化腔电磁阀,同时供水系统、干粉投加系统以及溶解腔 搅拌机开始工作,改变了现有加药方法在循环加药时,药液在熟化的同时连 续流入,而导致未熟化的药剂进入储存槽的现状。使药液得到充分熟化和溶 解,最大程度发挥药效。

相关推荐